铜镜映无邪

行业 147 0

文 / 月下婵娟

铜镜映无邪


书上说,现今存世最古老的一面铜镜生成于4000多年前,铜镜的造型和装饰都非常原始。智慧勤劳的先民有着对美不歇而持久地追求,当千锤百炼打磨成的一小片金属清晰地照亮风烟与篝火中的人面时,镜子便横空出世了。


先前,它被称为“监”,“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通俗地说就是大盆里装着水,对水照面。那时它土里土气,不过是泥土烧制而成的瓦监。


过了许多许多年,当精湛的技师点石成金,冷硬的矿石被风箱炉火锻造成合乎规则与形制的农具兵器时,倒入模具里的沸腾铜水逐渐冷却,在水与火,血与汗的磨砺下,成为带着金属光泽与“金”字偏旁的“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远古的人类临水照面时,总会寻一处清澈的小溪,宁静的湖面。神话故事里,“人文初祖”黄帝丑陋的妻子嫫母发明了世上第一面镜子。

彼时力大无穷的嫫母在山上挖出明光闪闪的石片,被石片上突然出现的妖怪吓到时,她尚不知道这是“镜子”,石片镜子里不堪入目的妖怪便是自己。人丑心大脑子聪明的嫫母带回了这块石片,在磨石上反复摩擦,将凹凸不平的石片打磨得光滑平整。模糊的影子逐渐清晰,妖怪并没有变成美女,她望着镜子中的自己,额如纺锤,塌鼻紧蹙,体肥如箱,貌黑似漆,沮丧地撇撇嘴,镜中人也撇撇嘴。嫫母貌丑而贤德,她的丈夫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而后世里,钱公说:“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嫫母再没有去小溪和湖边临水照面,这块石片镜子成了她审视自己的法宝。

神话瑰丽而绚烂。“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月用之。”在这里,最早的镜子是轩辕黄帝所造,且此镜非皇者不能用之。


又说始皇的咸阳宫里有一面神奇的镜子,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能照人心胆。这简直是名副其实的“照妖镜”。


当铜镜出世,它最早其实是被用来作为祭祀的礼器,在春秋战国至秦,都是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东西。在那无数漫长的岁月里,平民家爱美的女孩子,晨起梳妆,不过只能对着一盆静水鉴影照面。


后来,小小的镜子以各种造型,各种材料,各种表情达意的图案和铭文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它们包含和囊括了所有的吉祥和富贵,思念和祈盼,祝福和衷情,带着无以言说的神秘力量护佑着镜子的主人,并让一切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无处遁形。


它明镜高悬,它昏镜重明,它镜圆钗合,它破镜重圆。



在南北朝时,国破家亡落难的公主摔碎了心爱的镜子与驸马一人一半,约他来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陈国的乐昌公主才色兼美,温柔娴淑,驸马才华横溢,人物风流,只是两情相悦,恩爱缠绵的夫妻终究抵不过家国覆灭、大厦倾倒的洪流,他们劳燕分飞,天各一方。


公主成为新朝显贵越国公的侍妾,而驸马在兵荒马乱中音讯全无。每年的正月十五,公主必遣人去闹市卖这半面铜镜,一年又一年,希望渺茫,而她始终执着。这半面铜镜,是她与驸马往昔恩爱的朝朝暮暮,也是她余生幻想里重逢故人的天长地久。


我有一面镜,新磨似秋月。”春去秋来,物换星移,铜镜映无邪是当年陈宫中的好年月。江南江北,建康长安,沦落天涯的半面铜镜,可映照离人的青丝成雪。


也许这铜镜真有性灵,在某一年的正月十五,劫后余生的驸马带着手中的半面铜镜千里迢迢来到长安,找到了街头的卖镜人。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他只能随着这终于团圆的一面镜子寄去一则诗篇。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肝肠寸断的公主抱镜痛哭,心上人咫尺天涯,相见终成陌路。


开明的越国公被公主和驸马坚贞的情义所打动,在公主“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的诗句中成全了这一对璧人。


历史比诗文和传奇来得更为曲折和动人,而这故事里,铜镜是公主与驸马的红娘,亦是他们爱情的引路者、守护神。



后来,闺阁中的女子“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后来,新嫁的小娇娘在怀中揣着一面镜子,镜子里俱是光明幸福的人生;后来,太宗皇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后来,它成为遗落在历史深处的一块金属,背面雕刻着龙凤,祥云,花草,山水,故事……正面,斑驳的锈迹覆盖了曾经的光鲜亮丽。


时光荏苒,岁月倥偬,一千年不过一弹指,诗文里也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这面铜镜,照过山河,照过湖海,照过帝王英雄,照过美人明月,照过你我的前世,照见这千万年,沉默又喧嚣的历史。

标签: 铜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