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厚黑学》的李宗吾 他的母校四川富顺二中到底有多牛?

行业 194 0

2024年3月,自贡富顺二中崇学明楼前,课间休息之余,总有不少学生围着一尊铜像端详良久。这是不久前揭幕的富顺二中首任校长廖正华的铜像,这所刚刚度过120岁生日的川内名校,能获得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引领型)的殊荣,与百年来传承和弘扬廖正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胸怀家国、敢于担当的思想和精神,不无关系。

沧海桑田,120年弹指间如白驹过隙。飞速流淌的时光里,数万名富顺二中学子已遍布天下,他们胸怀家国、心系苍生,不少人正奋斗在为祖国事业拼搏的岗位上。

写出《厚黑学》的李宗吾 他的母校四川富顺二中到底有多牛?

1989年10月,富顺二中被列入《中国著名中学》一书。35年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四川教育强县建设大背景下,学校迎着时代的脉搏,勠力改革,8000余名师生正把富顺二中推向“最好的时代”。

富顺二中新校门

“才子之乡”的摇篮 120年来培养出数万名优秀人才

画面闪回到120年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富顺知县陈锡鬯根据设新式学堂的“新政”,委托士绅陈庆文、郭昌瀚等于城北的十字岭(武校场)修建学堂。次年顺利招生开办,初名官立中学一堂。这便是富顺二中最早的校园,占地28亩,是四川各县创办最早的几所中学之—。

120年间,培养出不同时代的数万名优秀人才,这种底气和底蕴来源于何处?千百年来,富顺民风便重教好文,号称文化乡邦。早在900多年前的北宋仁宗年间,县里就创办了官学。两宋以降,富顺文风大开,兴学育人成为本县历久不衰的文化风尚。至于明清,书院、社学、义塾、私塾已遍布城乡。僻野山间,能闻朗朗书声。从宋代至清末的科举考试中,全县共考中进士238人,举人809人,贡生864人。人数之多,在川内少见,“才子之乡”的美誉不胫而走。

正是因为这种民风的影响,富顺早早便兴办学堂,富顺二中更成为全川新式学堂的佼佼者。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多达数万名各类人才,是名副其实的“才子之乡”的摇篮。

这些济济英才,令人侧目——既有写出《厚黑学》的著名教育家李宗吾,翰林校长廖正华、罗琛,也有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黄楠森,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活动家黎英海,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核动力研究院院长罗琦,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安民,著名视频研究专家钟声,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张新泉,著名作家伍松乔,著名青年作家郭敬明等一批又一批祖国英才。

廖正华铜像揭幕

数次跨越式发展 成富顺打造“四川教育强县”领头羊

在时代跨越的背景下,富顺二中由最初的28亩弹丸之地、屈指可数的师生,到今天占地面积22.6余公顷的校园、7000余名师生和教职员工,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数十年来,富顺二中也经历了数次跨越式发展。

1949年,学校仅有教室18间、教研室6间,建筑面积为3870.73m2。课桌床凳,都是因陋就简,五花八门。这之后,国家为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师生生活福利,不断拨出基建经费,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便是学校第一次跨越发展,在20世纪的50年代。在政府的帮助下,学校新增建筑面积为3878.20m2,包括新建教室21间,教师宿舍平房30套(二室一厨)。1950-1952年,学校内部进行了机构、学制、教材等的改革。1953-1957年,学校建立起以教学为中心的体制,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教育高质量时期。

富顺二中老校门

1980年前老校门全貌

时间一走,就是2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第二次跨越发展时期正式来临。1980年,学校出席全省教育工作会,获省政府颁发的嘉奖令,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42所重点中学之一。这之后,学校先后修建了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等,增添了各项教学设施。1985年,教学班发展到30个。1993年,有高中班18个,初中班12个,学生1800余人,教职工178人。

1993-2003年这10年间,学校教育教学成就突出,涌现出了一批省市高考尖子。学校对办学思想、理念、举措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编写了《富顺二中校志(1993年)》《世纪放歌》等校本教材,创办了《富顺二中校报》。众多知名校友不断回访母校,开办讲座,题写匾额,捐建“春晖亭”“寿椿亭”“思源碑”“师生情”“奋飞”等建筑或雕塑。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相继修建了第一、二教学楼、图书楼、综合楼、学生生活中心、运动场等。200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7-2019年,学校大力实施改扩建工程。2006年,富顺县委、县府在学校召开“富顺二中长远整体规划”现场办公会,2007年崇学明楼投入使用。2017年,富顺“川南教育强县”工程启动,为改扩建富顺二中,斥资5.3亿,新建校舍建筑面积70527平方米,配套建设运动场、校园道路及绿化、水电气等附属设施及各类仪器设备购置安装;风貌打造老校区校园校舍面积47033平方米,改造校园道路、绿化、水、电、气等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学校现占地339亩,建筑内面积11.8万平方米。配备了最先进的智能设备,有全省一流的食堂和公寓。教职工500余人,高中班级74个,初中班级49个,学生共6600余人。

2021年,富顺县首次明确提出建设“四川文化教育强县”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四川教育强县”。其中,特别提出将富顺二中创建为省引领性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高中教育。富顺二中,已成为富顺打造“四川教育强县”的领头羊。

富顺二中俯瞰图

独特的“紫藤文化” 激励学子要永远追求突破自我

120年来,学校一直以首任校长廖正华的办学思想为指引方向,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目标,教育学生砥砺坚韧、奋进有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富顺二中的校花是紫藤,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学校也逐渐孕育出独特的“紫藤文化”。

“‘紫藤文化’,其含义就是泥和树的关系,是根的文化,树的文化。学生是紫藤,教师就是泥土,经过三年甚至六年的培育生长,让孩子们充分汲取泥土的养分,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学校党委书记罗南弟说,这就是“紫藤文化”的精髓。

在富顺二中,老师们奉献、务实、团结、责任心强、执行力好、教育热情高,正是因为有了“紫藤文化”的滋养,他们成为了甘做嫁衣的“泥土”,培育着一代又一代“花开的紫藤”。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富顺二中的学子们不断茁壮成长,学校更被授牌为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学校。

“时代在变,我们的‘紫藤文化也要跟着变’!”罗南弟说,在不同的时代,“紫藤文化”有着不完全一样的含义。永远创新、不断突破自我,是“紫藤文化”保持长久的秘诀。

在“紫藤文化”的滋养下,数十年来学校不断取得突破,获得了无数荣誉——1958年受国务院表彰;1964年出席群英会;1980年成为四川省首批42所重点中学之一;1993年经验收为全省30所达标合格的重点中学之一;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获得四川省政府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是四川省唯一获奖的重点中学,填补了自贡教育的历史空白;2013年经评审认定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高中”。

未来的教育怎么办?将打造办学特色鲜明的巴蜀名校

在“最好的时代”遥望未来,今后的富顺二中特色教育,要怎么办?这在学校的“十四五”规划中,已写明答案——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教育强县建设大局,深入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未来几年,我们的办学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创建学生乐观好学、教职工幸福工作、校园环境优美、办学特色鲜明的巴蜀名校,营造乐观、积极、和谐、互助的育人环境。”罗南弟介绍,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好学上进的品格及个性、特长;教师专业发展有动力,教育境界有提高;师生在学校工作和学习有较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学校教育特色进一步凸显,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

“十四五”期间,学校力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识广博,精于钻研,人际和谐的教师群体。争取在五年内,学校至少有3名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5-8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20-30名自贡市名师或学科带头人,市县级骨干教师比例达到40%及以上,且至少有20名骨干教师在本校发挥引领作用、在川南享有一定知名度。

“以厚德、博学、精研、乐群,来要求教师队伍。”罗南弟说,学校期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会学习、会反思、会研究的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力争使学校成为川南教育科研的排头兵。鼓励教师总结、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出版学校特色德育、教学研究成果集。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教代会的民主参与作用,构建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信息化以及符合学校、教师、学生自主发展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具体到任务和安排上,还有许多需要所有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目标。”罗南弟说,比如,打造具有富顺二中特色的“134”体验式德育模式、推进校本课程特色化和特色课程群建设、加强“富顺二中生本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探索不同层级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加强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建设、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等,就像我们对学子们的教育一样,一所永远在追求“突破自我”的母校,将会成为学子们人生路上的榜样。

推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 李宗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