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发“大红包”:大数据库上线 三苏祠将实现“永不关门”

热点 159 0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李雨心 王越欣

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4年四川主会场活动,在眉山三苏祠举行。活动仪式上,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发布。

四川眉山发“大红包”:大数据库上线 三苏祠将实现“永不关门”

图为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

“数据库不仅收录了三苏一生所有的作品11270篇,还有文物、文献等数据10万余条、书籍上万册,满足苏粉爱好者随时畅游苏海,三苏祠博物馆将实现‘永不关门’。”三苏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12万条数据上线

苏迷可随时畅游苏海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是三父子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历代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苏家三父子著作约11270余篇,足迹遍布十八个主要城市,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典范。

据了解,三苏文化大数据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汇聚三苏相关的作品、学术论文、数字图书、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展览及活动等数据,形成三苏文化主题特有的基础库、主题库及专题库,服务数据要素市场博物馆供给侧建设。在数据要素基础上,打破数据孤岛,以三苏图谱、专家录入等技术方式建立数据关联,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知识内容融会贯通。

据介绍,该平台以宋代美学为设计风格,以小程序、网页等全平台服务广大观众、苏粉爱好者“泛舟苏海”、检索查询,并采用工笔画形式绘制东坡行旅,重焕时光,以生动鲜活的效果重现文物、三苏著作、生平事迹等关联信息。

“截至目前,已汇聚三苏作品数据11270首,文物数据6765条,文献数据90560条,书籍数据14330册。”三苏祠博物馆规划建设部部长王荷说。

图为三苏文化大数据库页面。

汇集全球研究成果

“苏海拾贝”更容易

教育研究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近年来,三苏祠创新三苏文化的内涵挖掘、共享传播,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实现东坡文化更好走进民间、走进生活。先后创新开展了“东坡大家讲”“苏海畅游”“东坡诗词擂台赛”等系列活动。

据了解,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通过初步验收。拟试运行三个月,试运行和正式运行期间,都将向公众免费开放。“三苏文化研究是源源不断的,所以这个数据库也会不断更新,它是一个久久为功的项目。”

海量的数据,如何更方便地应用?据介绍,三苏文化大数据库致力于打破数据孤岛,实现知识融会贯通。“比如通过年份、通过地点、通过关键词等,都可以便捷快速地查阅三苏相关内容。比如输入颖州,就可以看苏轼在那里写过多少篇文章。”

图为三苏文化大数据库页面。

王荷介绍,目前三苏祠已向东坡遗址遗迹地发送邀请函,邀请大家共建共享数据库。“也欢迎所有的苏迷来参与,我们的理念就是共建共享,所有资料都是免费的。当然我们也成立了专业团队,由眉山权威的苏学专家刘清泉老师的团队,对所有上传的数据进行把关。”

“下一步,我们要对接国家文物局文物信息中心,争取把全国与三苏文化有关的文物全部纳入进来。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让平台更丰富、更便捷,方便全球苏迷‘拾贝苏海’!”王荷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 大红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