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惊艳时光400年,真正的风骨,是守得住底线

杂谈 126 0


金陵城中,莫愁湖上,古来多少痴男怨女引世人醉赏?


李香君:惊艳时光400年,真正的风骨,是守得住底线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秦淮八艳”之首的李香君和大才子侯方域了。


秦淮烟月无新旧。


在李香君故去45年后,清初戏曲家孔尚任,用一曲《桃花扇》再现旧时风月。


他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李香君,不再徒有艳名,更有不让须眉的铮铮铁骨。


虽生逢乱世,身陷青楼,又几经被害,但李香君永远守得住底线。


她坚守道义与忠贞,从不惧命运磋磨,活成了花月欢场中的一枝独秀。


林语堂在看完《桃花扇》之后说:


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


而今,金粉未消亡,仍闻六朝香。


丝竹声一起,《桃花扇》开唱,“香扇坠”李香君缓缓登场。


让我们领略到,真正有风骨的人,从不逾越心中的底线。


守住道义的底线,不受不义之财


明末天启年间,李香君出生在苏州阊门的一户簪缨世家。


父兄为当朝名士,正直忠烈,是浑浊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李香君自小耳濡目染,养成了一种傲然气度,生出了一颗玉壶冰心。


只可惜,美好的岁月在她8岁这年,戛然而止。


这年,父亲得罪了一手遮天的阉党魏忠贤,被捕入狱。


家运急转直下,家人四散逃亡,李香君也流落烟花柳巷,走向人生的另一个方向。


她被“媚香楼”的李贞丽收做义女。


从此,鸾笙凤管云中响,手抱琵琶弦悠扬,再不是手捧书卷的深闺娇娘。



及至豆蔻之年,李香君出落得明艳动人,她肤若凝脂,面若桃花,人称“香扇坠”。


慕名而来的公子王孙数不胜数,但李香君却不轻易与人赏玩。


她有自己的原则:不义之人不交,不义之财不取。


《管子》有言:“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正因为心中有道义的准绳,才不会被富贵荣华诱惑。


李香君的冷艳风骨,反而把她推到了秦淮名妓的行列。


六朝烟水从未散,碧纱窗下,李香君也有她的愁绪。


水天相应的春色,在她心中泛起涟漪,她也想遇到一个白首不离的真心人。


或许是心有灵犀,这个人在李香君凭栏独望时,走进了她的视野。


书生侯方域,科考困顿之际随好友杨文骢,踏青秦淮河边。清明佳节的盒子会上,在杨文骢的引荐下,认识了李香君。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俊俏公子,一个是蕙质兰心的曼妙姑娘,四目相对,爱情在这电石火光之间降临。


花楼雨榭灯窗晚,每日携琴与君弹。


沉浸在爱情里李香君和侯方域,看花对盏,诉说衷肠。


不久后,侯方域将祖传的“象牙骨”宫扇赠与李香君,二人私定终身。


那时,想娶青楼女子,需用重金办一个名为“梳拢”的仪式。


好友杨文骢慷慨解囊,帮侯方域成就好事。


可是,李香君却看出了端倪。在她不停地追问下,一个阴谋浮出水面。


原来,是权臣阮大铖的杰作。


阮大铖,是个十足的小人,他想拉拢侯方域,就用了这么一招诡计——让杨文骢替自己给钱。


得知真相的李香君,冷笑一声,说道:


“节和名,非泛常;轻和重,须审详。”


她脱下绫罗绸缎,变卖金银首饰,把钱还给了阮大铖。


她有道义上的底线,不允许自己和阮大铖这样的小人有任何交集。


他的情,她不领;他的钱,她不要。


在纷繁乱离的生活中,有风骨的人,永远知道自己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他们保持了清醒与气节,有勇气取舍,更有勇气拒绝。


守住爱情的底线,不嫁不爱的人


常言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被李香君驳了面子的阮大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不久后,李自成攻陷京都,崇祯帝自缢煤山。


动荡的时局下,阮大铖投靠阉党,拥立福王朱由菘称帝,在金陵建立弘光小朝廷。


他借机上位,权势滔天。


血腥的政治清洗把侯方域逼离京都,与李香君烽火相隔。


匆忙作别后,李香君深居简出,闭门谢客。


空楼寂寂含愁生,长旧恹恹带病眠。她像离群的孤雁,在困苦寂寞中,惦念着远方的爱人。



这天,一众人敲锣打鼓地敲开了媚春楼的大门,打破了春闺空楼的寂寞。


新任漕抚田仰派人送来三百金,想纳李香君为妾。


妈妈李贞丽劝她:“长夜寂寂,何不招一新婿?”


李香君说:“我已嫁侯郎,绝不改志。”


见她态度坚决,田仰只能败兴而归。


其实,李香君何尝不知拒绝田仰的后果?


且不说荣华富贵被挡在门外,单是得罪权贵,她的日子也不好过。


但李香君无怨无悔,因为她心里始终有对爱情的底线。


晋代诗人陆云有句诗,说得好:秉心金石固,岂从时俗倾。


真正的爱,不会被困苦的生活打败,反而是驻守于心的强大力量。


守住这份爱,便不惧风刀霜剑的逼迫。


田仰被拒的事闹得沸沸扬扬,竟然传到了首辅马士英的耳朵里。


这天,马士英在梅花书屋设宴,他不信李香君一个弱女子,能那么刚烈。于是,派人请她来唱曲儿助兴。


李香君早就发誓不再涉足风月欢场,即使当朝首辅,也不能让她坏了自己的规矩。


见李香君推辞不来,阮大铖又趁机借田仰之事大肆发挥。


气得马士英拍案而起,骂道:“一个新任漕抚,拿三百金,买不来一个妓女!岂有此理!”


随后,一众家丁直奔“媚香楼”抢人,要把李香君送去田府。


被抢之际,李香君握着侯方域给她的扇子,一头撞向了墙壁,顿时血染宫扇。


她以死明志,吓退了所有人,躲过了这场浩劫。


此等忠烈,到底值不值?


李香君对前来探病的杨文骢说:


可知定情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


在她心里,认定自己与侯方域的爱情,是不可动摇的信念。


守住爱情的底线,寻觅或等待真正喜欢的人,是为自己的心而活。


这样的爱情,因纯粹而有风骨;这样的人生,因无憾而得圆满。


守住生命的底线,不舍不幸的自己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是一场苦修,是历尽坎坷,受尽磋磨后的自我和解。


李香君也是如此,命运没有因为她恪守心志而善待她,而她也没有臣服于命运。


以死明志后,她孤身只影,缠绵病榻,冷帐寒衾,好生凄凉。



这日,杨文骢前来探望,看见李、侯二人的定情宫扇上,溅满了浓浓淡淡的血滴。


感慨于李香君的忠烈节义,他将血滴画成了一朵朵梅花,另添翠枝青叶。


桃花命薄,扇底飘零,“桃花扇”,由此而来。


看着桃花扇,李香君心中燃起了希望。


她拜托业师苏昆生,将桃花扇送去正在史可法幕府当差的侯方域。期望,他见扇如面,速速回来团圆。


时间一天天流逝,高楼望夫的李香君,等来的不是侯方域,却是皇宫的征令。


原来,阮大铖一计不成,再生事端。


为了讨弘光帝的欢心,他将宫外伶人抓进宫,以供娱乐。


而李香君,自然是他第一个要抓的人。


厄运接踵而至,李香君在无助和绝望中也曾怀疑人生。


可最终,她选择接纳不幸的命运,因为她明白,活着是生命的底线。


只有活着,才能在人生的变数中迎来转机。


宫中的日子苦不堪言,没有自由,没有快乐,更没有希望。


有人死了,有人疯了,但李香君却静下心来守护自己。


她放下对情人浓浓的思念,也看淡动荡不堪的世态,安稳度日,以待天时。


《千金记》有言:“只恐命蹇时乖,且自存心守己。”


我们左右不了命运,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


人生路上,难免风雨来袭,在至暗的低谷中行走,只能把自己当做光源。


守护好自己的心,坚韧地活着,就是生而为人的底线。


李香君的转机,伴随着清军南下,弘光小朝廷的覆灭到来。


清顺治二年,清军攻陷南京,弘光帝外逃,宫人也四散逃亡。


逃难中,李香君巧遇了苏昆生,得知侯方域在看到扇子后,立即告假返乡。


只可惜,战乱再次让他们走散,侯方域下落不明。


而今,李香君已然看破花月红尘,她随几个旧友去了栖霞山的保真庵。


从此采药深山古洞,静守青灯古佛。



几年后,在一次法会上,李香君巧遇了侯方域。彼时,侯方域也已皈依道门。


他们的花月之案,随着侯、李二人的双双入道得以完结。


世态纷纭,半生尘里朱颜老。李香君容颜渐渐老去,但心志愈发坚强。


她的一生坎坷不断,但从未舍弃不幸的自己。


此等风骨,也让孔尚任在写《桃花扇》的时候,感慨:


“朝朝贺太平,看演《桃花扇》。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



为了这场乱世情缘,为了李香君的风骨人生,孔尚任为《桃花扇》倾注了毕生心血。


他历时15年,增删3次,在52岁时,才将《桃花扇》公之于众。


400多年过去了,在脂香粉腻的秦淮河,仍然传唱着《桃花扇》,诉说着李香君。


她被厄运甩进泥淖,却没有凭倾城美貌,换取金玉满堂;


她被恶人纠缠一生,却没有委身屈服,反而誓死守节;


她被命运反复磋磨,却没有自暴自弃,找到了内心的自洽。


悲欣交集的一生中,李香君永远守着她的底线,活得清醒、纯粹、坚韧。


正如她故居门前的那句诗:花容并玉质,侠骨共冰心。


浮华人世,真正有风骨的人,都能坚守住自己的情义与真心,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愿你我守得住底线,活出从容不迫的风骨人生。


作者 | 瑾山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图片 | 《桃花扇》剧照

标签: 李香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