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退热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有什么不同?

热点 129 0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头疼、感冒、发烧、肌肉酸痛、轻微扭伤等一些小毛病,大多数人会选择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非处方药来对付一下。

都是退热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有什么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为泰诺、扑热息痛,和布洛芬一样,是最常用的非处方退烧止疼药,它们的退烧效果都不错,对于一些不是很严重的疼痛效果非常好,有长久的应用历史。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时候该使用哪种药物。今天,我们就对这两种常用药物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退烧作用

退烧方面,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靠阻挡脑部发出体温上升的信号,即前列腺素而发挥作用的。当外界的细菌、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反应,一边着手消灭这些外来物,一边发出调控因子,告诉脑部我们受到了入侵。当大脑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其中一个反应就是释放前列腺素,升高体温。造成人体生病的微生物,最佳的生存环境也是人的正常体温三十七度,当体温上升一度,免疫系统就会更加活跃,压制微生物的活性,所以体温上升是人体免疫反应的一部分。当然,如果体温过高,也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所以医生常说,体温不高于三十八度五就不必退烧,适度发烧能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让身体不再升高体温。但如果一个人没有发烧,脑部根本就没有释放前列腺素,这个时候即使用了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也不会对体温产生影响。

止痛作用

止疼方面,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可以阻挡大脑的疼痛信号,但两者略有不同,布洛芬不但作用于脑部,也可以作用于身体外周组织,因为有些疼痛是局部炎症造成的,布洛芬有消炎作用,而对乙酰氨基酚没有这个作用。


总的来说,头痛、感冒引起的喉咙痛,比如新冠造成的刀片喉,对乙酰氨基酚效果较好。关节疼痛、关节炎、牙痛、牙龈肿胀、月经痛、背痛、扭伤等布洛芬效果更好。肌肉酸痛,两者效果相近,但布洛芬略胜一筹。


两种药对器官的影响各有不同。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脏影响较大,过量的话会造成肝脏损伤。所以,肝功能不好的人,就不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该减量使用。也因此,醉酒后的头痛用布洛芬更适合,以免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脏进一步损害。


而布洛芬主要影响肠胃,所以胃溃疡、胃出血的患者要慎用使不用,而且要饭后服,不能空腹服用。布洛芬对肾脏也有影响,肾功能不好的也需要小心使用。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不明原因的腹痛,两者都不要使用,而应该马上就医。因为腹腔里面有很多重要的器官,它们的疼痛往往不是哪里痛就是哪个器官有病,例如位于右下腹的阑尾发炎时,一开始的痛点往往不是在右下腹,可以在胃的地方,也可以在左下腹、脐周。一般人可能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疼痛,所以最好尽快让医生判断。


另外,这两个药都只对轻度到中度的疼痛有效,剧烈的疼痛,例如骨折疼痛,这两个药基本没有效果。所以,如果疼痛很剧烈,用了这两个药之后疼痛感也没有减少的话,也应尽快就医。


联合使用

很多人问,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能不能一起使用,回答是可以,但是没有必要。


上面说过,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退烧止疼方面的作用原理差不多,两个叠加使用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没有必要一起使用,但是一起使用也没有什么害处,市面上甚至有这两个药物混合在一起商品。


如果一定要联合使用,最好隔开用。例如,服了对乙酰氨基酚后,一般四到六个小时后才能再次服用,小于四个小时的话,肝脏可能来不及分解,会对肝脏造成一定伤害。但是如果四小时内又烧上去,而且烧得挺高,三十九度以上,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布洛芬退烧。


又例如布洛芬的作用效果是六到八个小时,早上九点吃了布洛芬,退烧效果应该可以持续到下午三点,但是下午一点就烧上来了,这个时候用布洛芬担心对肾脏和胃有影响,就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通常情况下并不建议交替使用,只是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交替使用,而且每次的剂量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不要随意减量,更不应该加量。

剂型选择

布诺芬有普通剂和缓释剂之分,普通剂持续效果六小时左右,缓释剂可长达十二小时。有些人反映吃了布洛芬缓释片后过了两个小时烧都没退下去。其实,布洛芬缓释片并不是用于退烧的,而是用于关节炎,它释放缓慢,让身体维持一个较低的药物浓度,得以令关节炎患者长期用药,控制症状。因此缓释片可能要两个小时才能退烧,甚至因药物浓度太低而退不了烧。


而普通剂的药片有两层结构,吃下去后第一层药物马上就能释放出来,半个小时内就能起效把烧退下来。第二层则会慢慢释放,让退烧效果持续6个小时。


所以,如果是为了退烧,就不要选择缓释片,如果买不到普通剂布洛芬,直接用液体的布洛芬也可以很快地降体温。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