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质变,70岁默克尔出山,对中国态度不简单,欧盟请求和解

热点 201 0

文|历史求知所

中欧贸易质变,70岁默克尔出山,对中国态度不简单,欧盟请求和解

编辑|历史求知所

自从去年10月,欧洲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后,对于相关结果并未发布,这也表示,欧洲只是向外界打个幌子附和美国的制裁法案。

直到今年五月,美国决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的关税增加到100%,并且还在制裁后,来了一场G7财长峰会。

这时欧洲才将快要调查一年的反补贴调查提上桌面,但是一年过去了,对于我国违反欧洲哪门子规定,欧盟还是不能给出一个说法。

不难看出,欧洲也只是想找理由搪塞美国,还有我国新能源车企合法合规,本就没违规,欧方硬要说违规。

峰会上美财长耶伦提出,要欧洲与美国共同对中国进行关税制裁,当时欧洲六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其中德法两国与中国经济捆绑大,对于美国的制裁表达了不同的声音。

因此会后,欧洲并没有立即跟随美国的脚步,对华制裁,而是等到了6月5日决定对华的法案。

可是临近6月5日,事情又有了转机。

近期,一则消息从欧洲传来,原本计划6月5日,欧洲将对华进行加征临时关税,但是据媒体透露,是要避开6月6日至9日欧洲议会选举。

从这里透露出一点,那就是欧洲各国对于这项制裁措施并不感冒,并且,欧洲内部的声音并不一致。

如果欧洲对华进行制裁的话,那么我方也会做出同样的制裁措施,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中欧双方。

其实,美国要推动这项法案,其用心不可忽视,那就是美国第一要打击我国企业,第二就是收割欧洲。

较去年来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只占出口的1.08%,但是出口到欧洲的比例则多达40%。

如果说欧洲真“听话”了,和美国一起制裁中国,我国实施同样的制裁,美国反而受损失少,欧洲受损失大。

那么由于我国的制裁,从而加剧欧洲经济的动荡,可以猜出来,一些资本会“逃出”欧洲,那里是资本最理想的地方,资本会认同大洋彼岸的美国。

这样美国又能缓解国内的经济环境,还能让我国和欧洲在互相斗争中,从而受到损失,这样美方就达到了目的。

其实欧洲一些国家早就预见这一点了,但是欧洲制裁法案还是提上了日程,归根结底就是,现在的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完全就是美国这一方的人。

而德法尽管不想与中国开启“制裁”这一恶性行为,但冯德莱恩终究是欧盟主席,话语权也比较大,所以双方一直保持不同的意见,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往后推。

那么谁是法案推迟的“背后推手”,真相还是与法国访问德国这件事有关。

5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德国进行访问,尽管两国经常在国际社会打交道,两国距离也不远,但这次访问,竟是24年来法国总统首次访问德国。

这次双方会晤,G7财长会议才仅仅过去一天,其中可以看出,这次美国主导的对中制裁,确实碰到了欧洲的“大动脉”,事情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跟随美国还是不跟随美国,这是法国人和德国人极其纠结的问题。

两国会晤签署了多个法案,但两国对此次制裁的看法,并未透露出一点消息。

当外界以为这次会晤只是一次简单的会晤时,在德法两国总统的照片上,竟然看到了前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身影。

此前默克尔曾说过,自己退休了后,不会再担任任何职位了,但是马克龙说,愿意支持默克尔担任欧盟主席,此次默克尔出现在公众镜头里不免让人联想非非。

默克尔担任总理16年,将奄奄一息的德国变成现在的欧洲“话事人”,他本人担任德国总理时,还能在美国和俄罗斯中“游走”,最重要的是她对华态度友好。

从这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可以看出,默克尔极可能是这次欧洲制裁法案推迟的推手。

并且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是默克尔,她绝对不会和中国打“贸易战”,还可以肯定的是,马克龙和默克尔交谈过,并且两人想法一致。

现在压力就来到美国的欧洲代理人冯德莱恩这边了,此次德法会晤后,关于制裁措施的消息,就像沉进了水里一样安静。

但到了近日,德国媒体才放出一点风说,制裁的消息推迟了,而欧盟对于到底要不要制裁中国,还是一个未知数。

至于制裁还是不制裁,中欧之间会不会发生贸易冲突,在6月9日之后会见分晓,但推迟就有“和解”的可能。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默克尔的“出山”以及制裁的推迟,对于欧洲制裁法案,这都是“变数”。

标签: 默克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