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认识一款茶——碧螺春

热点 181 0

碧螺春的来源

洞庭碧螺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其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

每日认识一款茶——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生长环境: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橘、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所以陶冶出了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明代,朱元璋的废团改散,为碧螺春的诞生,创造了技术条件。

碧螺春属于不发酵绿茶类,因生长环境所致,所含的花果香的天然风味最能触动喝茶人的心底柔情。

碧螺春干茶

最出名的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乃茶中珍品,以"形美、色艳、香高、味醇"闻名中外。当今茶业界,“碧螺春”茶叶有“洞庭(山)碧螺春”、“苏州碧螺春”、“江苏碧螺春”、“浙江碧螺春”、“四川碧螺春”、“江西碧螺春”,等等。

碧螺春的鉴赏

干茶:外形条索纤细,蜷曲似螺,螺上银毫密布,银中隐翠。

汤色:黄绿清澈,滋味鲜爽,有浓郁温柔的花果香。

叶底:黄嫩匀整柔。

品饮时,采用下投法,先取茶叶放入透明玻璃杯中,先少许开水(水温不易太高)浸润茶叶,待茶叶舒展开后,再将杯斟满。一酌幽香鲜雅,再酌翠绿芬芳,三酌香郁回甘。

观赏杯中茶:一时间杯中犹如雪片纷飞,只见"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毫毛多的缘故如同雪花)。

如何辨别碧螺春是否正宗

干茶外观: “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银隐翠”,很是贴切。

满身毛,是由其嫩度高及特殊的搓毫工艺决定的。

铜丝条,是高温炒制及早春茶的特征。条索细而紧实。

冲泡时,入水即沉,不沉者为假

高温杀青,导致了条索泛黄。蜜蜂腿,是形容碧螺春的条索呈蜷曲状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采摘:茶青选用清明到谷雨的一芽一叶嫩采至一芽两叶初展,称为“雀舌”,每千克干茶需要茶芽13.6万~15万个。对采摘下来的芽叶还要进行拣剔,去除鱼叶、老叶和过长的茎梗。

摊晾、杀青、揉捻、搓团、焙干而制成,炒制要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

碧螺春的储存方法

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放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

亦可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C以下冷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

防潮、防异味、避光等。将碧螺春装入干净无异味铝箔袋后,要将铝箔袋里的空气挤出来。

碧螺春茶叶还可以使用金属罐装来储存,例如:不锈钢罐、铁罐、质地密实的锡罐,一定要保持干净、无异味、密封。

碧螺春的功效

碧螺春性凉,归入脾经、肺经,还有散热降火、护养脾胃等功效。含有维生素、氨基酸、磷、铁等物质,为人体提供营养;

日常泡碧螺春时水温不要过高,以防水温过高而将碧螺春内的营养元素破坏。另外,应避免大量喝碧螺春,尤其是脾胃虚寒,肠胃功能较差的人群,以防诱发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

标签: 碧螺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