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五首名诗赏析

杂谈 136 0
导语

皮日休是唐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与陆龟蒙并称为“皮陆”。他出生于公元834年至839年之间,是襄阳竟陵(今属湖北天门市)人。他的字是袭美,一字逸少。他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

公元866年,皮日休入京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及第。他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五首名诗赏析

在公元867年,皮日休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榜末及第。他曾在苏州刺史崔璞幕下做郡从事,后入京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

公元875年,皮日休出任毗陵副使。公元878年,他被黄巢军所得,后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

在公元883年,皮日休曾至同官县。他的死因和下落不得而知,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他被黄巢杀害,有的说他被唐室杀害,有的说他投靠吴越钱鏐,有的说他流寓宿州以终。

第一首《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这首诗描写了中秋节夜晚在天竺寺(今杭州灵隐寺)观赏桂花的情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将桂花比作玉颗,形容其晶莹剔透,珊珊是桂花落下的声音,形容其轻盈细腻。下月轮是指桂花从月亮的旁边飘落,显示出诗人对月亮和桂花的向往。殿前拾得露华新是指诗人在寺庙前捡起带有露水的桂花,形容其清香幽雅。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此处表达了诗人的想象和幻想,他不知道天上的情况,只能猜测是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女)故意抛下桂花给人间的人欣赏。

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嫦娥的敬仰和羡慕,又体现了诗人对桂花的珍爱和感激。

第二首《读书》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自豪。诗人认为自己最值得夸耀的家产就是那些堆到屋顶的书籍。

积帙列梁梠是一个夸张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家中藏书之多。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的清贫和高洁,他不在乎金钱财宝,只在乎精神财富。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高斋指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房,晓开卷指一早就打开书卷,独共圣人语指与古代圣贤进行心灵交流。此处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情和享受,他通过读书可以徜徉书海,与历代英才相互沟通。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进一步说明了诗人读书的目的和效果。英贤指有德有才的人物,异世指不同的时代,心相许指心灵相通。

此处表达了诗人对历代英贤的敬仰和赞赏,他认为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精神和理想,他通过读书可以学习他们的思想和品格。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chóu)侣。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珍视和偏爱。案头见蠹鱼指在书桌上看到被虫蛀的书籍,犹胜凡俦侣指还胜过平常的朋友。

此处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感情,他认为即使是被损坏的书籍也比一般的人更值得交往,因为书籍能给他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启迪。

第三首《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螃蟹为题,寄寓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创造力。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这两句是对螃蟹的外貌特征和声誉的描写。诗人用“未游沧海”表明自己没有亲眼见过大海,但却早已听闻螃蟹的名声,说明螃蟹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动物,引起了诗人的好奇和兴趣。

诗人用“有骨还从肉上生”指出了螃蟹的奇异之处,它的身体不像其他动物那样有内骨骼,而是有一层坚硬的外壳,这种外壳又像是从它的肉上长出来的,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螃蟹在海洋中的地位和形象,又暗示了诗人对螃蟹身上所寄托的品格和气概的赞赏。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这两句是对螃蟹的性格和行为的描写。诗人用“莫道无心”否定了一般人对螃蟹的轻视和误解,认为它不是没有心肠,而是有着无畏的勇气和胆量。

诗人用“畏雷电”比喻天上的权威和威严,用“海龙王处”比喻海中的强权和霸道,表明螃蟹不惧任何压迫和威胁,敢于在任何环境中横行无忌。

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螃蟹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又暗示了诗人对社会上一些横行霸道之人的讽刺和抨击。

这首诗语言幽默传神,不着一个“蟹”字,却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其艺术特色表现为多侧面的形象描写以及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横生的形象中,堪称咏蟹的佳作。

第四首《春夕酒醒》

四弦才罢醉蛮奴,醽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四弦才罢醉蛮奴,醽(líng)醁()馀香在翠炉。诗人在春夜的宴会上,听完了琵琶的乐曲,就醉倒了。诗人自称“蛮奴”,是因为他是楚地人,中原地区称楚为“荆蛮”。醽醁是古代的一种美酒,翠炉是翡翠色的水炉。此处暗示了宴会的热闹和欢乐,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放和嗜酒。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诗人在半夜醒来,发现照明的红蜡烛已经快要燃尽了,蜡脂滴落下来,凝成了珊瑚的形状。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酒醒后的寂寞和凄凉,也隐喻了唐朝的衰落和诗人的不得志。

第五首《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这是一首赞美牡丹的诗歌。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描写了牡丹的开花时节和美誉。牡丹是春末夏初开花的,当其他花卉已经凋零的时候,它才开始绽放,所以说“落尽残红始吐芳”。牡丹因为花色鲜艳,花形华丽,被誉为“百花王”,所以说“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表达了牡丹的自信和骄傲。牡丹不惧与其他花卉比美,认为自己是天下最美丽的,所以说“竞夸天下无双艳”。牡丹不仅色彩艳丽,而且香气浓郁,超越了其他花卉,所以说“独立人间第一香”。

这首诗歌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牡丹的形象和气质,体现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和敬仰。

总结

皮日休的诗歌兼有奇朴二态,即既有奇特的想象和创造,又有朴素的语言和情感。他的诗歌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反映了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的社会现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腐败。

皮日休的诗歌善于运用拟人、比兴、对比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物、景物和情感,富有生动的艺术效果。他的诗歌也有一些借古讽今、抒写愤慨的散文和辞赋,但也存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糟粕。

标签: 皮日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