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多念错,“汤匙”不读tāng shi,到底怎么读才对?

行业 122 0

“匙滑南乡米,井沈六合瓜。”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体验下农家生活,心境何尝不悠闲自在。瓠瓜炒腊肉,豆豉烧笋子、青菜豆腐汤,一碗白米饭,也别有一番风味。饭后要喝汤,自然少不了汤匙。别看“汤匙”常见,但稍不注意就读错,它不读tāng shi,该怎么读才对,今天我们来了解下。

日常多念错,“汤匙”不读tāng shi,到底怎么读才对?

一、“汤匙”该怎么读?

正确读音:tāng chí

同音字:汤 池

“匙”部首:匕

“匙”结构:半包围结构

关于“匙”的读音,主要有两个,一个为shi,也就是常见的“钥匙”,另外一个为chí,根据《唐韵》“是支切”,《集韵》《韵会》“常支切”,《正韵》“辰之切,是平声”来看,“汤匙”的“匙”确实该读“chí”。

二、“匙”字怎么解释

1.舀汤用的小勺子,方言里叫调羹。组词:汤匙、茶匙。

2.姓。

3.开锁的东西。组词:钥匙。

三、“匙”的字形演变

“匙”为形声字,形旁为匕,声旁为“是”。匕为象形字 ,最初甲骨文字形就像一把有柄有凹处的勺子,后来逐步演化简化,到了小篆字体时,底部两柄伸长,到了隶书,两柄翻转并简化,到了楷书时,基本就是“匕”了。“是”表声,有正义之意,表示拿汤匙舀汤时应平正不宜倾斜。小篆到楷体变化不大。最终简化的“是”“匕”结合,也就成了楷体的“匙”字了。

四、“匙”字在古文献中的运用

1.匙滑南乡米

山民在溽暑中过访草堂

[明]钱澄之

有客朝携手,柴门问水涯。

畏炎辞远席,访旧到贫家。

匙滑南乡米,井沈六合瓜。

清谈留二仲,坐待日西斜。

溽暑,湿暑之气,指盛夏。沈,同“沉”。六合瓜,指瓠瓜。二仲,原指汉代羊仲、裘仲,后来泛指廉洁隐退之士。本诗作者钱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清代安徽桐城人,入清后隐居,自号田间老人。诗人以山民来访为事由,用柴门、南乡米、乡井、六合瓜、夕照等诸多景象,描绘出了一幅具有浓厚乡村生活气息的农家田园风光图。朝有客,访贫家,煮乡米,烹瓠瓜,清谈人生,坐看夕阳落下,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悠然恬淡闲适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匙滑尝菰饭

江泛 其二(戊子)

[清]蒋士铨

匙滑尝菰饭,厨香试鳜羹。

晓烟浮海气,夕网挂冬晴。

云合三山远,帆过一鸟轻。

东来建业水,才下石头城。

菰饭,菰米做的饭。鳜羹,鳜鱼汤。建业,石头城,都指南京。本诗作者蒋士铨,字心余、心馀、苕生,号藏园、清容居士,晚年号定甫,江西铅山人,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全诗大意为:诗人冬日里泛舟江上,就着鱼汤,吃着菰米饭,早晨看江面云雾缭绕,傍晚看绯红夕阳映江,一路前行时,三山逐步远去,白云开始聚拢,船过天空一片蔚蓝,向东而来的长江水刚好流过南京城。全诗采用远近描写、对比、动静结合等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冬日晴空江景图,表达了诗人徜徉江上,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

五、结语

田家少闲月,春季人倍忙,一粥一饭一羹,当思来之不易。物欲横流的今天,闲暇时放下一切,徜徉田家地头,乡间气息笼罩下,别有一番情趣。腊肉炒笋,青菜拌饭,汤匙就羹,竹风拂来,惬意之情自然不必说。

标签: 汤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