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

热点 151 0


赵州桥

其实,京港澳高速距离赵县也就十多公里的路程,几次从京港澳高速公路上走过都没有在赵县停留,因为来去匆匆感到时间有点紧张。这一次,我特意安排了去赵县,所以从石家庄南面赵县出口下高速公路进县城时,我感到非常从容。

赵县有很多名胜古迹,有中华之最石经幢,有从谂禅师驻锡的柏林寺,有宋徽宗的廋金体御碑,有廉颇、冯唐的墓,但最著名的还是赵州桥。念初中的时候,历史课本里就有赵州桥的照片,隋代的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了赵州桥,这是历史课必考的一道题。

今天天气真好,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我来到赵州桥下。那一次,就是1933年11月,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来到赵州桥,他们遇到的天气可没有我这么幸运,十一月的天非常寒冷,但是林徽因还是在赵州桥下为夫君梁思成拍下了一幅照片。那一次考察,梁先生取得重要的成果,梁思成说:“这一次考察赵州,不意不单是得见伟丽惊人的隋朝建筑原物,并且得认识研究这千数百年前的结构所取得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梁思成撰写的《赵县大石桥》在刊物上发表,这是一千多年以来研究赵州桥文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

我来赵州桥还真不是为了考察中国古代建桥艺术,我是为了验证一个美妙的传说,这个传说就是脍炙人口的河北民歌《小放牛》:“赵州石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传说天下能工巧匠的祖师爷鲁班和他的妹妹鲁姜来到赵州,看到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但是洨河阻断交通十分不便,鲁班兄妹就想为赵州人做点好事,建大小石桥各一座,并打赌看谁先完成。玉皇大帝念其二人修桥铺路造福人间,派遣天兵天将协助他们搬运石料。妹妹鲁姜心灵手巧,刚过子时就建好了自己的桥,她到城南洨河上一看,鲁班的大石桥还没有修好,就回去依着绣花的花样在自己的桥栏上雕琢了许许多多花鸟图案。鸡叫之时鲁班也恰好装上了最后一根桥栏杆,天明一看,妹妹鲁姜造的桥虽然小一点,但确实比哥哥鲁班造的桥花样多又精细,所以至今赵州流传着“大石桥上看功夫,小石桥上看花鸟”这句话,大小石桥被称为姊妹桥。

故事还没完,鲁班兄妹造好赵州桥,惊动了各路神仙前来观看。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着毛驴来了,柴王爷推着太平车来了,赵匡胤皇帝拉着车也来了。他们要对赵州桥进行检验,使用法力在桥上慢慢走,一下子超负荷,只见拉着车的赵匡胤将桥面碾成一道沟,推着车的柴王爷将桥面摁出了圆坑,张果老的驴留下两个驴蹄印,石桥有些晃动。鲁班用神力托住石桥,大桥安稳如初,众仙顺利通过。

我走上大石桥,手摸着坚实厚重的桥栏,在桥上四处寻找赵匡胤留下的石沟、柴王爷的圆坑和张果老的驴蹄印,遗憾的是仙迹不存,桥上是光滑的石面。但是,这些美妙的传说,这些古踪仙迹,让我们对赵州桥产生了很多浓厚的兴趣。

赵州桥真正有价值的文献是唐代开元初期定州刺史张嘉贞写的《石桥序》,大赞李春洨河石桥,称其为“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他对李春“用石之妙”,石拱桥的设计,整个桥体形状,叹为观止,认为“非夫深智远虑,莫能创是”,这篇《石桥序》包含了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可谓是高屋建瓴,神来之笔。

我参观赵州桥,也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那样,桥上桥下来回走、仔细看,由远而近,由近而远,观看大石桥的风貌。我惊叹于这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盖世杰作,惊叹于李春在大桥结构设计上纵向与横向的互补关系,惊叹于数据的严密和桥栏雕工的精细。我站在张果老和柴王爷,特别是李春的塑像前,以一种十分崇拜的心情,向他们投去无比敬佩的目光。



标签: 赵州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