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作者蒋胜男的《燕云台》,你看过吗

热点 117 0

一卷《燕云台》,半部辽宋史。《燕云台》是作家蒋胜男继《芈月传》后又一女性大历史小说,伴随着同名电视剧《燕云台》的播出,引起广泛热议和好评。作品在跌宕起伏的铁血传奇中,演绎了民族融合的故事,于诡谲多变的辽国历史风云中,呈现了主角的家国情怀。由作家出版社全新再版的《燕云台》全4册,使作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加之原有的有力市场铺垫,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芈月传》作者蒋胜男的《燕云台》,你看过吗

“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际,群羊如云,骏马奔腾。芳草如茵点缀着繁星般的野花。大片的白桦林,层层叠叠的枝叶间,漏下斑斑点点的金光。美丽的河流如玉带环绕,静静地流过。牛群、马群、羊群在草原上自由散落,放牧人粗犷的歌声和清脆的长鞭声,更给草原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这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契丹。这个民族像草原那样神秘而遥远,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自然的力量那样伟大,这里的人,为了生存而同恶劣的自然环境竞争,这里有着最激烈的冲突和交战;也同样,在广阔天空下生存的人们,有着最粗犷豪放的性格。契丹的本意是“镔铁”,象征契丹人铁一般的顽强意志,这是一个强悍勇猛的民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契丹作为中国一个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辽太宗耶律德光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在小说《燕云台》的开篇,作者就直接向读者抛出了故事的历史大背景。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即坚固之意。这个剽悍好战的民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曾饮马黄河,在长城内外纵横驰骋。但是,明代以后契丹人就集体失踪了,人世间再也听不到关于他们的消息。因此,关于契丹的历史格外引人关注。《燕云台》是由蒋胜男所著长篇历史小说,作品讲述的是由契丹萧太后为主角展开的一部游牧部落建立王朝推行汉制的史诗巨著。

蒋胜男,知名作家、编剧,温州大学网络文创研究院院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十届全委会委员,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温州市文联副主席。代表作《芈月传》《燕云台》《天圣令》《历史的模样》等。

2019年10月11日,《燕云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推介的25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名单。小说全书共4册,见证一代铁血雄后如何奠定辽、宋间长达100多年的和平格局。故事的主人公是萧燕燕,宰相萧思温与燕国长公主生的第三个女儿,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太后”。她的名字取自母亲的封国。萧太后天性好胜聪慧,因是幼女深得父母宠爱,做事执着,有热情,轻易不言弃。她与韩德让是青梅竹马,早早便订了终身,却在命运的捉弄下偶遇辽景宗耶律贤,阴差阳错之中走入深宫,成为皇后。不过,她凭借自身的健康、果断与勇敢,用实际行动弥补了耶律贤性格以及其他方面的短板,收获了丈夫的爱与信任。耶律贤病重时,将国政托付于她。最终,她成为辽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女人。在政治上,萧太后破新除旧,力排众议推行新政,实现了辽国从原始部族到封建王朝的汉化之路,促进了契丹和汉人的融合。辽国由此走向繁盛和延续。在感情上,萧太后勇敢追求,不顾孀居之声与世人非议,最终以太后之身再嫁韩德让,二人死后合葬皇陵。作为中国历史上爱情、事业、家庭皆圆满的女人,萧太后当仁不让。

《燕云台》的第1册讲述了辽世宗推行汉化,纳汉女为后,引起辽国上层贵族的不满。公元前 951 年,祥古山之变,辽世宗被暗杀,四岁的耶律贤目睹父母的惨死,一惊成病。17年后,草原上春捺钵,北府宰相萧思温三个女儿成为皇族子弟角逐的目标,萧燕燕与韩德让青梅竹马,心心相印。而韩德让却从小辅佐皇子耶律贤,欲推翻暴君,重推新政辽穆宗残忍暴戾,任用女巫活人炼药,萧燕燕为了救二姐乌骨里,独自上路前往幽州截下太平王的密函,谁知阴差阳错冒充女巫激怒穆宗……第2册讲述了萧思温迫于形势,为了全局考虑,将长女胡辇和次女乌骨里分别嫁于最接近皇位三大分支中的两支,从此三姐妹因为婚姻和政见的分歧,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耶律贤与萧燕燕巧遇并得其相救,燕燕不知耶律贤身份与其畅谈天下大势。耶律贤以燕燕胸怀广阔,见地不凡,是皇后的不二人选,得知她为韩德让爱人,几经退让犹豫,终于还是起了横刀夺爱之心。辽穆宗在诸王的联手算计下死于黑山。韩德让连夜护送耶律贤前往黑山,在萧思温的帮助下登基为帝。然耶律贤登基之后,即下旨令萧燕燕入官为妃……第3册讲述了燕燕入官后,耶律贤步步为营,软硬兼施,渐渐解除了燕燕心防,两人成为夫妻,于思想见解政治上越来越合拍感情也渐渐融洽。正当耶律贤准备在政治上推行汉化、大展拳脚的时候胡攀、乌骨里却因为各自丈夫的野心,与燕燕走向不一样的政治立场。北宋兵马围困幽州,韩德让命在旦夕,燕燕不顾耶律贤阻止,亲自率兵千里救援。耶律贤幼年受难,身体衰弱。虽然他心怀大志,但最终病情急剧恶化以后精神崩塌,沉迷宗教私纳小妃,帝后渐渐失和……第4册则讲述了喜隐为夺位,毒杀韩德让,却误杀韩妻李思,京中流言纷纷,说是燕燕嫉妒之下毒杀李思。燕燕放过喜隐,其子留礼寿趁耶律贤病危造反,耶律贤大怒,下令杀死留礼寿与喜隐。二姐乌骨里夫死子亡,与妹妹燕燕反目成仇。耶律贤临终之际,招来韩德让托孤。韩德让保扶太子登基,萧燕燕太后临朝称制,推行新政,军事大捷,并签订渲渊之盟,建立不世功业。然二姐乌骨里下毒失败而死,大姐胡辇拥兵自重,宠信马奴,三姐妹从相携走到相杀。萧燕燕痛感岁月易逝,决意以太后之尊下嫁韩德让,再续前缘。

写历史小说,蒋胜男有一个观点:如果全部按照历史记载去创作,就容易失去小说的趣味性;如果天马行空地全靠自己杜撰,这就是胡编乱造,“历史小说在剧情和史实之间的把握,我觉得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比如在讲述关于契丹的历史时,作者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向读者交代:“太祖耶律阿保机之所以能够一统契丹八部,建立国家,正是因为他是率先建立汉城,并收罗了一大批汉人书生为辅,因而他到晚年对汉学执着极深,太子耶律倍受其影响,一心推行汉学。但这一切,在当时辽国立国未久、各部族长势力仍然强悍的时候,是必然要遭到反扑的。在阿保机死后,他的皇后述律平聚拢一批反对汉化的宗族重臣,废长立幼,联手推举阿保机次子耶律德光继位,是为辽太宗。而原来的太子耶律倍就这么失去了皇位,甚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被排挤得难以在国中立足,一怒之下抛妻弃子,出走后唐,惨死于异国他乡。太宗耶律德光继位不久,利用后唐大将石敬瑭欲称帝的野心,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一口吞下这么大的汉人疆域,想要稳固地盘,迫使他只能进一步推行汉制,但又要兼顾原来契丹部族的势力。于是耶律德光在位时,又创造性地建立了独具契丹特色的南北官制,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燕云十六州到手,令得契丹国力蒸蒸日上,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入汴梁城而称帝,改国号契丹为大辽。但他过于激进的政治野心引来了反弹,以当时的辽国体制和国力,还没办法控制这么多地盘。耶律德光最终还是弃汴梁北撤,死于军旅之中。太宗死后,述律太后又欲立幼子耶律李胡继位,李胡与旧部勾连更深,已经在辽太宗推行汉化过程中享受到好处的重臣们不愿意支持他。所以当辽国的南征军在带着太宗灵柩北返时接到李胡即将继位的消息,耶律倍之子耶律阮乘机联络重臣在军中自立,并率南征之兵回京争位,与述律太后展开夺位之争。祖孙相持不下,最终在惕隐耶律屋质的帮助下,正位大统。契丹立国之后的两次皇位之争中,部族与汉化势力,算是各赢了一次,胜者固然在巩固胜利,败者却也潜伏暗藏,蠢蠢欲动。”

在创作《燕云台》时,蒋胜男阅读了很多关于北方民族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的文献资料,并到辽上京遗址、蒙古包等进行了实地体验,“这样,我找到了写作的感觉,真正沉浸到想要的写作氛围中。”比如在辽世宗的战略布局时,“察割应命去准备南征诸事,世宗便回宫见了太后说了事情以后出来,见天色已黑,于是持了军报,回后宫与皇后甄氏商议。此时甄后正抱着三岁的小皇子只没说话,见了世宗到来,便将只没交与乳娘,笑着迎上去,却闻着他身上浓郁的熏香之气,便笑道:‘主上可是从母后处来?’世宗自登基以来,生活中便带着浓重的汉化痕迹,宫中后妃亦无不迎合他的喜好。如今只有太后的宫中,才会有这种酥油、藏香和牦牛粪混合燃烧后的浓郁气味了,只要去一次,身上气味便是极重。”

跟前一部《芈月传》一样,《燕云台》也可以算作一个“大女主”,因为她们都是承载一段历史故事的主角。对“大女主戏”的流行,蒋胜男不觉得意外,“现代女性从文学人物当中,需要得到一种情感共振。当我们感到失败、沮丧、被背叛,而这些情绪又不能被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劝慰,或者自我消化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坐标。”蒋胜男更是直言,现在人们会提“大女主”,自己认为“大女主”不是看事业多成功、男人多爱她、她有多“开挂”。每个人其实都不容易,哪怕看上去“有挂”,背后也隐藏着很多曾经的打击。(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标签: 燕云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