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专业性会议大增 “展强会弱”态势在变

知识 193 0

今年以来广州举办了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第23届中国生物制品大会等20多场重要行业大型会议。受访者供图

据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0日,广州举办的大型专业性会议超过20场。“以会促展,会展并进,是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一环。”该协会秘书长张杰恒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专业性会议增多意味着广州已逐步扭转‘展强会弱’的态势,正在构建‘会展双强,会展并进’的发展格局。”

大型专业性会议大增 “展强会弱”态势在变

多个大型专业性会议落地广州

5月中旬,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历史最悠久、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盛会之一——“第二十三届中国生物制品大会”首次在广州举办,吸引了业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8000余人出席。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大为向南都记者透露:“上一届的展览面积是1万平米,这一届就扩增到1.5万平方米。不论是参展企业数量还是与会代表人数及影响力,广州这届都是最好的!”

广州市商务局方面表示,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广州大力培育引进优质会展项目,今年先后落地举办了多个优质展会项目,会展产业能级得到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份,广州举办了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第23届中国生物制品大会、第26届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CICD)等20多场重要行业大型会议。”张杰恒表示,其中,首届广州国际航空维修工程及地面服务展洽会、第23届中国生物制品大会、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会议、首届工业节水与水处理大会都是第一次在穗举办。

广州连续8年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之称。来自广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重点场馆展览面积207.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9%,为今年广州会展季开了好头。尤其是第135届广交会共吸引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比上届增长24.5%,创下历史新高。

“《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以会促展,推动国际会议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大型会议逐步增多,张杰恒认为,这意味着广州以往“展强会弱”的态势正在转变。“一系列国际性大型会议增多,也给广州带来了很强的国际关注度,全球精英‘会’聚广州,极大提升广州的国际交往度、开放度、品牌度,使广州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乃至政治地位都持续提升。”

此外,大型会议在助力城市打造品牌形象、招商引资方面都有显著的推动效应。这些从大型会议的“号召力”和举办效果上可以得到印证。“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在广州承办过琶洲算法大赛、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传奇今生20周年盛典、2024上汽大通营销商务年会等大型会议。”智海王朝广州公司总经理原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琶洲算法大会为例,共收到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新加坡、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等全球21个国家的3307支队伍报名参赛。“规模大、影响力广、时间周期长,已经实现了‘立足广州、服务湾区、面向全球’。”

展会协同汇聚高势能创新资源

南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型专业性会议的举办,往往还连动着大型展览。如,第二十三届中国生物制品大会就采用“会议+展览”模式,配套举办1.5万平方米的展览,聚集了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近300家头部企业,集中展示生物医药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及新服务。刘大为表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熟,已形成了产业集群,展会转移到广州举办,企业参展的热情明显高涨,展览面积较去年增长50%,反映出广州及周边地区生物医药市场潜力、产业基础、创新活力深得市场认可。

“‘会议+展览’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会议或单一的展览局限,具有高频、快速、容量大、受场地限制少、与地方产业联系紧密等优势。”原利表示,“会议+展览”这种模式有利于增加互动体验,参会者可以在听取专业讲座、参与论坛讨论的同时,直观地参观展品、体验最新技术和产品。这种立体化的交流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参会体验,增强了知识吸收和信息传递的效果。

这种模式也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经济效益。“结合会议和展览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和展商,延长了参会者的停留时间,从而带动当地酒店、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主办城市的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此类融合模式还能集中展示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对于指导行业未来走向、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我们自创的IP酒业大会、鲸潮科技电商大会等,背后的商业逻辑就是BC一体化,即品牌商(B端)与消费者(C端)的一体化运营,也就是现在所说是‘会议+展览’模式’。”原利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会展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综合型、体验式会展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会议+展览’的模式很好地顺应了这一趋势,有望在更多领域和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推动会展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州举办大型会议优势明显

举办了20多届的中国生物制品大会之所以移至广州举办,刘大为表示,除了看好产业基础外,会展业的设备硬件很成熟很完善,服务水平较高。

“广州有区域优势,有亚洲一流的会展场馆,同时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贸易、科技中心,拥有强大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能够为相关主题的会议提供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专业观众。”原利还表示,广州凭借“广交会”等国际知名展会,已积累了国际影响力和丰富的国际会展经验,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从而吸引全球企业和专业人士参会。

“广州举办大型会议具有四大优势。”张杰恒表示,广州海陆空交通便利,枢纽地位显著,位于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连接东南亚,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门户枢纽辐射能力有目共睹。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南站,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国际综合性交通枢纽。广州在举办大型会议时,对国内外参会人员的交通往来都极为便利。

广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力表现强劲。“2023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年破万亿元,吸引着大型会议落地广州。”

广州营商环境优越,政策保障有力。自2018年以来,广州先后实施了营商环境1.0至5.0改革,实现了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为举办大型会议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广州会展业硬件设施完备,组织服务能力也非常强。”近年来广州专业大型会议场地紧缺的短板得到补齐,新增广交会堂、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二期、南沙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金融论坛IFF会议中心)三大国际一流会议综合体,弥补了之前专业会议场地不足的缺陷。加上广州原有的广交会展馆、保利世贸展馆等一大批大型专业展馆,整体硬件资源在国内优势明显。与会议所配套的酒店等设施齐全完备,数量多,服务优势强,完全能够支撑起办会期间客商的住宿需求。

此外,广州有丰富的大型会议和展览等活动的组织服务能力,会展业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前列。这些都有助于推动广州“会展双强,会展并进”发展格局的形成,实现以“会促展,会展并进”。

BC一体化,即品牌商(B端)与消费者(C端)的一体化运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会展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综合型、体验式会展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会议+展览”的模式很好地顺应了这一趋势,有望在更多领域和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推动会展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海王朝广州公司总经理原利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廖艳萍

标签: 会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