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好看,叫雌雄同体

杂谈 185 0


有一种好看,叫雌雄同体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可惜没有假期了,不然我此刻一定人在纽约。

原因是,我喜欢的Tilda Swinton,首次作为策展人主导的摄影展览“奥兰多(Orlando)”,目前正在纽约Aperture Foundation的画廊展出。


不要以为,这仅仅是一次演而优则玩票的小型跨界。仙儿本人并非随便玩玩,对于艺术这件事,她向来都是认真的,她的人生根本就是斜杠艺术。

1995年,Tilda在伦敦蛇形画廊的玻璃容器里躺了整整一周,这件叫做The Maybe的行为艺术装置作品,让她在艺术领域一鸣惊人。


▲The Maybe 1995

The Maybe后来还冷不丁在其他博物馆“巡展”过,时间随机,摆放随机。对于Tilda的行踪,连博物馆工作人员都一头雾水,可以说是相当Maybe了。


▲The Maybe 2013 in MOMA

之后的实验性作品,比如The Impossible Wardrobe和Cloakroom,那种用肢体表现服装的艺术形式,大概也仅限于Tilda Swinton才可以完成。

这恰恰是我为她着迷的原因。在她身上,我感受到“无限”的确切含义。Tilda自己想必十分迷恋Maybe这个字眼,她对“无限性”本身有着持久的兴趣。


▲Clockroom


早在1992年,Tilda已经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人物奥兰多有过一番水乳难分的神交。

当时,她出演了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正是在这部片子里,Tilda雌雄难辨的魅力第一次爆发。


▲Orlando

这个故事一直影响她,后劲大到,她要再一次用摄影展来探讨“奥兰多”。由此可见,Tilda对性别流动性和意识无限性的母题,有多么痴迷。

我很佩服她,一直试图拥抱开放、好奇和可能性的价值。我觉得,Tilda身上的无界限感之所以自然天成,实属相由心生,从内而外,一以贯之。


▲Orlando

这一点,得以让她自如穿梭于男性与女性之间、商业与艺术之间。

身高一米八的她,五官足够深邃,气质足够独特,既跨越了刻板的性别限制,又有高贵而精致的美感。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善变又势利眼的时尚圈会对Tilda Swinton青睐有加,持续那么多年。


从根本上说,Tilda的雌雄同体,是一种意识上的自觉,既是对低层次男女观的挑战,也是对一切可能性的探索。

今年59岁的Tilda,自小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Tilda小时候的照片

虽然她出身苏格兰古老贵族,小学读的是昂贵的寄宿学校West Heath School。这个学校致力于培养英国未来领袖的妻子,但她一直很明白自己是其中最格格不入的一员:她并不想嫁给一个公爵。

当她的同班同学戴安娜·斯宾塞小姐穿着梦幻婚纱走进英国王室、成为人见人爱的的威尔士王妃之时,Tilda反而朝着循规蹈矩的反方向前行,迈入了剑桥大学,攻读社会和政治科学,并接触了戏剧和表演艺术。



▲Tilda在剑桥排戏&年轻时的照片

Tilda不想按照社会对女性的规定而活。她说,“如果要我遵循规定,人生会像不停作响的呼叫器,让我无时无刻不处于焦虑之中。”

我想,这大概是她一直沉浸在独立电影领域的原因。当她化身为影像的时候,人们常常难以在当中找到她的存在,雌雄难辨,千人千面。

时男时女的奥兰多、帅气的大天使加百列、仙酷的冰雪女王、无性别感的古一法师、雪国列车上刻薄的反派、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老妇人……她演遍了怪异的角色,每次都有突破。




▲大天使加百列、无性别感的古一法师、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老妇人都是Tilda

我永远不知道,她下一次会带来什么。她美得不似凡人,又不断游走在男女性别之间。

传媒喜欢说她雌雄同体,她爽快直认,雌雄同体是她刻意营造的姿态。




Tilda觉得,大多数人谈论雌性同体的方式过于沉闷,常常停留在最表层的Crossdressing,男穿女服、女扮男装之类的性别反转。

在她心目中,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艺术家Claude Cahun(克劳德‧卡恩)才是巾帼英雄。这个艺术家的尝试,俏皮地体现了Androgyny的柔韧性,挑战了静态性别的观念,完全跳出了性别本位。


▲Claude Cahun

频道相同的人,通常互相吸引。Tilda是David Bowie的超级拥趸,深受Bowie雌雄莫辨气质的影响。


▲David Bowie&Tilda Switon

她不止一次在硬照中模仿过Bowie,并且为自己有一张Bowie脸而感到骄傲。后来,Bowie邀请Tilda参与自己的MV拍摄,可以说是彼此欣赏了。


▲David Bowie&Tilda Switon

我觉得David Bowie可以称之为传奇的icon,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性别年代,影响了几代人,尤其是时装人和艺术家。我很爱的前Celine设计师Phoebe Philo是听Bowie长大的一代,她的母亲还设计过Bowie的专辑封面,所以她才对性别有更深刻的认识。


▲David Bowie

难怪,无论是初期的Chloe还是后来的Celine,我都可以从Phoebe的设计中看出Bowie的风格痕迹。


▲Celine阔腿裤

我觉得,雌雄同体是一种特别的美学,也是进步精神。就像伍尔夫说的,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香港时装人黎坚惠也曾说过,高层次的男女观,应该是男中有女,女中有男,“举凡修炼得炉火纯青的人,所谓半仙,或人精,样貌举止都十分中性”。


▲黎坚惠的风格举止,也颇中性

这种中性,既不是“娘”,也不是“男人婆”,而是一种幼细的精致,一种自在的飒爽。我从不赞成用“攻气”来形容Tilda Swinton,更觉得当年传媒用“乸型”一词标签张国荣是一种侮辱。

突破性别的美,是美的一种境界。从流行文化到艺术领域,例子不胜枚举。

张国荣当年穿起Jean Paul Gaultier设计的妖艳裙子和红色高跟鞋走上舞台,可谓颠倒众生。他在《霸王别姬》中的表演,恰恰说明,活到极致的人,必是雌雄同体。生命消逝二十年,唯独他的美获得时间的豁免。


▲《霸王别姬》

张国荣是任剑辉的戏迷,这位粤剧名伶是雌雄同体的另一范本。艺术无性别,粤剧、京剧里面,演员反串是常态。任姐反串文武生,男性观众赞赏,还“掰弯”了不少女戏迷。任姐串红后,生活也常以男装示人。


▲任剑辉与白雪仙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成功的反串形象很多。比如林青霞反串东方不败举酒便饮的豪气,又如张敏饰演倚天屠龙记的那一下回眸,难怪有人说顶级美人通常眉宇中带英气。



叶童是张国荣大加赞赏的天才演员,最多人记得的便是她反串的许仙。在许仙之前,其实叶童已经轻车熟路,在《碧海情天》中的男装扮相,竟让人忘了演员本身。


当世人都能接纳雌雄同体的美,就是接纳多元。1991年,黎坚惠操刀的那一期号外杂志《THE AGE OF NEW ANDROGYNY》,正是反映了当时的新精神,她、林奕华、周颖端和林乐怡齐齐上封面。


三女两男,短发白衫,干干净净:你说他不似“男人”,不见得他面上有脂粉;你说她不似女人,又不见得她是粗声粗气的Tomboy。

林奕华在当期杂志的文章里写道:“假如性别是四季的衣裳,可随人间的不同条件而添置替换,我的衣橱定必比现在的大上一倍——试多了才知道喜不喜欢,合不合身,宜不宜执著。”

十年之后,杂志25周年主题派对,其时的杂志编辑这样看这个封面特辑所标榜的style:“曾几何时,那是进步、豁达、干净和decency的象征。”


▲Tilda Swinton,shot by Tim Walker

你说美女总是小V脸,大眼睛,双眼皮,美得雷同,总是有点乏味。

雌雄同体的美,偏偏跳脱原本的价值体系。

它有包容力,刚柔并济,而且本身就是多元统一、丰富完整的人格。美得不太一样,但也足够迷人。你看那些另类的好看,都能够自我实现。

这种美感,正是我迷恋的东西。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我是F小姐,专栏作家

在这儿,跟你分享好物、艺术和生活之美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

标签: 雌雄同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