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只有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创作出传世的佳作

热点 184 0

大家应该知道: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的作者。

今天,我们就在叙述罗贯中人生故事的同时,来介绍下他文学创作的成功经验,即只有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佳作,还可以让其流芳百世。

罗贯中,只有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创作出传世的佳作


罗贯中像


相信罗贯中的成功创作经验能给爱好文学的您有所启迪。

一.人生简历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7岁开始,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因母亲病故,只能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

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使得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而且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

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罗贯中来到了杭州,因为他对民间文学极其喜爱,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所以很想成为小说兼杂剧作家。因此来到了这里,他自然就不愿离开远去了。


罗贯中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老师赵宝丰,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做事。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

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张士诚采纳。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他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所以,后来明朝建立后,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将其全部尽力转为发愤著书上来了。


罗贯中剪纸画


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二.提升作品艺术价值,积累丰富创作经验

首先,罗贯中认为文学作品只有让普通百姓喜闻乐见,才能有其生命力。这从他作品的特色与特点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罗贯中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他的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

其作品特点为: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


罗贯中画像


他作品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这些特色与特点,让罗贯中的章回小说,不仅在中国的小说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明代中后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出现鼎盛的局面,发展得更为精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其次,罗贯中认为创作就要有广采博纳、熟记活用的功夫。他的艺术造诣,得益于他对历史资料的熟悉、对历史人物的深刻了解。如在创作《三国演义》时,他吸收了陈寿的《三国志》的长处,取得了民间话本《说三分》的精华,收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故事。

罗贯中纪念币


由于对成百上千的帝王将相谋臣武夫的姓名、性格特征,甚至不少人物的社会关系、历史命运和仕途风云,罗贯中都了如指掌。这成为他将一百年历史尽收眼底、聚整世纪风云于笔端,成功创作出《三国演义》等作品的底气所在。

再有,罗贯中在其作品中的拿手好戏之一,是善于造势。造成紧张的形势,以此作为矛盾冲突的原动力。因为矛盾冲突,是历史小说的最诱人之处。作者可以用它来造势,用它来展示人物行动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吸引读者更多的眼球。

另外,罗贯中作品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坎里;罗贯中的历史小说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情节曲折而新奇,语言个性化而凝练。


罗贯中纪念馆


三.作品丰富,流芳百世

罗贯中就是通过上文提到的创作经验,来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的。他还曾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罗贯中的师傅)一起编写过《水浒传》。

罗贯中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总之,罗贯中文学创作的成功经验,是只有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佳作。而好的作品,一定要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在博采历史事件及人物之长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创造;作品情节要善于造势,方能引人入胜;要塑造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其故事情节应曲折而新奇,语言个性化而凝练。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如同《三国演义》那样,读者喜闻乐见,并能流芳百世的佳作来。


罗贯中雕塑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标签: 罗贯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