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一个人幸不幸福,取决于三点

热点 211 0

人要有多少钱,才能感觉到幸福?


叔本华:一个人幸不幸福,取决于三点

前不久,央视财经发布“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大数据,谈到了收入高低和幸福感的关系。


调查发现,个人年收入1-3万元的人,幸福比例最低。随着收入的提高,个人年收入在12-20万的人幸福比例最高。


但不是收入越高、幸福感就越高,当个人年收入超过50万时,收入越高,感觉幸福的比例反而越低。


没有钱的时候,我们以为有了五位数的存款就会幸福;存够五位数,发现它并不能给我们安全感,起码要六位数才可以……



看过一个张朝阳的采访。


他智商高、运气好,在世界顶尖的学校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读书。一毕业就拿到风险投资,创办搜狐网,成为将互联网带进中国的第一人。


看起来,他拥有幸福的一切前提,但是30几岁时,他却患上了抑郁焦虑症,甚至不得不闭关一年。


他说:“以前我曾经认为,越有钱,越有名气,就越幸福。但是经过闭关才发现,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如果没有管理好自己,越有钱、越成功,往往更容易让你陷入精神的痛苦。



叔本华认为,人的命运差别、幸福与否,和三个因素有关:


第一,人是什么。也就是指人格,包括健康、力量、美、气质、道德品格、理智以及教养。


第二,人有什么,也就是他的财产与各种所有物。

第三,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在朋友们眼中的形象如何。


真正的幸福不在他处,而在我们心中,也就是叔本华说的:


“生命中的幸与不幸,与其说是取决于我们遇到了什么,毋宁说是取决于我们与它们相遇的方式。”


如果你每日辛苦劳作,却常常感觉不知道在为了什么而奔波,又或者努力生活、拥有了美满的家庭、不错的物质生活,却感受不到内心的幸福。


叔本华的经历和著作,就是关于人生价值最好的参照。



叔本华的家世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类似,出身名门士族。


俄国的彼得大帝和皇后访问波兰的时候,就曾在叔本华家过夜。


叔本华还有一个极富文艺天赋的母亲,她是德国第一个用真名出版了26卷文学游记、小说的女性,当时德国的文化名人,包括格林童话的格林兄弟、施莱格尔兄弟、歌德都是叔本华母亲举办的沙龙的座上宾。


叔本华年轻的时候,人们介绍他时会说:


“他就是叔本华夫人的儿子。”

站在这样高的起点上,叔本华却没能脱颖而出,反而是郁郁不得志。


他在欧洲到处游学,30岁时出版了哲学作品,但是销量寥寥,他想翻译西班牙哲学家的作品,出版社说:


“不,你没有这个水平。”


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叔本华身心俱伤,生了一场大病,于是说出了他的一句名言:


一个染病的君王不如一个健康的乞丐。



熬到中年,他得到在柏林大学讲课的机会,但是同时讲授哲学的黑格尔,却成了他最重要的对手,黑格尔的课堂上有200多个学生,叔本华的教室里只有五个人。


经历了无数的遗憾和困顿,叔本华终于在晚年迎来了爆发。

他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附录和补遗》,书名朴实直白,叔本华说:

“这些是附带的作品,是后来的岁月结出的果实……从某一侧面阐释了我的哲学。”


其中,《人生的智慧》一卷,留下了他对幸福、健康、财富、名声等人生问题的思考和讲解。


这部作品让他一举成名,从默默无闻到登上了声誉的最高峰。


他的那句话也得到了应验:


真理可以耐心等待,因为它长久存在。


有人说,哲学很难读进去,也不能帮我们提升技能、发家致富?特别是叔本华,我的工作、生活也用不上。


叔本华的中文译者韦启昌就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他认为:

叔本华对人生世事的洞察达到了令人吃惊的深度。


但是读叔本华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求我们有足够的“智力盈余”。

什么是“智力盈余”?


比如你眼前有一大盘回锅肉,吃这盘回锅肉的前提,是有强劲的消化能力。如果一个人沾油就恶心、消化能力不好,他自然不会喜欢这种食物。



叔本华说:


“每个人都有他的智力帮助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包括找食物、找钱、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的智力不光满足于吃喝玩乐,还可以腾出一些智力去思考一些跟生存没有关系的东西。”


如果一个工人,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儿,然后吃饭、睡觉、争吵,接着又去干活,每天就是想着怎么赚钱糊口,那么他过的是浑浑噩噩、被欲望追逐的一生,他们的生活是一场焦虑不安、混乱不堪的梦。



如果你有智力的盈余,就会去筹谋和盘算未来,不断扩展自己的意识。

看叔本华的书,其实是让我们认清人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认清我们的潜能,把潜能发挥出来,不枉此生。


当我们在庸常的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叔本华总有一句话让我们茅塞顿开。


当你觉得日子无聊时,他说:

“生活并不是让我们享受的,我们必须忍受它和克服它。”


当你与周围格格不入时,他说: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当你和最亲密的人发生龃龉时,他说: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痛,离得太远会冷。”


当你想合群,却又感觉很辛苦时,他说:


“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叔本华就是如此的冷静、清醒、直戳要害,当我们的纠结与矛盾被真正的哲学智慧解开时,获得的,才是真正的心灵上的快乐。


在《人生的智慧》里,他放弃了居高俯临的审视角度,探讨的是世俗人情话题,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明,一读即懂,被誉为“幸福哲学的入门书”


如果你生活里还有迷茫和困惑、对世界还有未知和好奇、对人生还有很多期待,那就读叔本华吧。


读书,是用最低的成本,提高知识、眼界和人格的途径;


叔本华,是能用通俗的语言,分享最深刻的人生智慧的智者。


什么是幸福?


幸福和哪些因素有关?


如何看待财富?


怎样的财富观是最让人感到幸福的……


叔本华说:“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愿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学会深度思考、利用时间、拥有充实丰盈的人生。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图片 | 视觉中国

标签: 叔本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