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热点 173 0

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又称第一次产业。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其范围各国不尽相同。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有的国家还包括采矿业。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首先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三次产业的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希尔(A.B.Fischer)和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G.Clark)。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学界普遍采用了这种划分方法。

第二产业指需要经过加工从自然界获得的原料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以生产新产品的产业。如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

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第四产业:随着信息化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信息和知识为主体的产业更加引人注目,因而出现了“第四产业”的提法。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信息专家马克·波拉特等人撰写的《信息经济》一书,提出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四产业划分法”,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该书并按产业分化和各类产业发展速度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采用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的提法。显然,第四产业是从庞大的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其中也包括原来向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中的某些部门。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知识、技术对产业的大量投入,产业结构的相互融合和软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已经不能确切地反映今天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现实情况,有人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法:在第一产业中,除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外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又加进了工业生产方式和各种服务内容,形成了所谓“1.5产业”;在第二产业产业,许多工业部门投入了大量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形成了所谓“2.5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因增加许多新的服务项目,应从中分离出来成立“第四产业”。这种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标签: 第一产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