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描述的现实生活——电影《无价之宝》观后

热点 200 0

喜欢张译,因为他演谁都像张译,而且每次都感觉他演技都特好。

我看《无价之宝》天然带着滤镜,我女儿六岁多,在看电影的时候,大脑会自动共情,内心各种关于女儿的情感泛滥。

不可描述的现实生活——电影《无价之宝》观后

看完之后,对电影本身没啥感想,倒是对于电影里没有细说的几个点感触颇深。

第一个点,关于那个出门要带刀的90年代。

电影里有个细节,带刀出行,当然王曼丽是要出国打工,而且很显然是非正常途径,所以带刀出行可以理解,不管结果如何,至少表面上是可以防身。记得小时候在家里翻东西玩,有一次翻到一把挺漂亮的弹簧刀,就问我爸,这个是干什么的呀。我爸看到我手里提着刀吓一跳,连忙跑过来把刀夺回去,说,可要小心,这个容易伤手。然后演示了一下怎么打开,一摁侧面的按钮,啪,弹簧刀就弹出了刀锋。演示完就赶紧收拾起来了。后来有一次我又特意翻出来,自己试了一下,怎么说呢,啪,到就弹到了地上,小学低年级的我根本没有抵抗住刀锋弹出的后坐力,那次之后我再也不敢碰弹簧刀了。我问我爸,为什么要买这个弹簧刀呀。他说,坐火车去林场,一路不太安全。我爸原来在木器厂上班,负责厂里木材的采购,经常要往南方和北方几个省跑。那是80/90年代,到现在也就是三四十年的光景,据说那时候有一段非常自由的时光,但对应的,在很多地方也不太安全。犹记得当年神奇的广州火车站,发生过多少骇人听闻的新闻?后来我第一次出差去广州,虽然是飞过去的,但还是找机会去了一趟广州火车站,在站前广场呼吸了一下已经涤清了的空气,结合自己看到过的一些碎片化的新闻报道,脑补了一下当年。如今国内社会相对安定,与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现状对比鲜明。自由与安全之间,兼得似乎没有那么简单。不得不感叹,世界变化之快,我这80后只用了半生时光,就已经站在了即将被社会“淘汰”的边缘,真的好期待下半生,会经历的颠覆性巨变呀。

第二个点,关于导致离婚的那个不孕症。

看电影里的表达,应该是张译演的石振邦在生育方面有障碍。这方面直接导致了夫妻感情破裂,离婚的结局。生孩子重要吗?从自然规律而言,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一个种族的兴衰;从国家层面而言,也非常重要,否则也不至于需要针对二孩、三孩单独出政策;对于家庭而言呢?如果单纯从人口方面的数据看,似乎很多人开始犹豫了。生活压力,自我价值的觉醒,正在改变越来越多人的人生观、爱情观、家庭观。有一天,我女儿对我说,爸爸,你和妈妈是多少岁结婚的呀。我说,27岁。女儿说,我想26岁结婚,可以吗?我说,当然可以啊,这是你的自由呀。我女儿竟然想结婚,她能代表她这一代人吗?国之幸事?很多时候,理想是一回事,但是回归到现实的鸡毛蒜皮之后,很多事情就变得索然无味。

第三个点,王曼丽的那些年。

王曼丽回来了,但是在与石振邦结婚之后,就跳楼自杀了。她那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些属于细思极恐的内容。我曾经听邻居说过一个事情,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村里一户人家的女儿一个人跑到南方,然后就失去了联系,至今未归,杳无音讯。王曼丽失踪的那些年,经历过的种种,能够活着回来已经属于意志坚定,而必死的结局更加让人叹息不已。有时候想想,我能做一个普通人,就这么简单活着,是何其幸运啊!

第四个点,为什么合伙创业的时候,石振邦只是个顾问。

石振邦应该个纯正的钢铁直男。从他为了领养去找前妻复婚、把车子直接开到KTV前台等行为上可以深刻感受到这种钢铁的直。这样的人,坚守的东西不会改变,能动手的坚决不会多说,炙热的感情再炙热也是藏在心里,等等。我爸也有类似的特质,自从我离开家之后,他很少给我打电话,有一次我正在开会,看到手机振动,显示是我爸,我吓一跳,赶紧跑出会议室去接,那头说,怎么是你啊,我拨错了。然后就挂了。有些人就只会一直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解释,不多说,甚至不一定需要你知道。所以杨武创业的时候,石振邦只是个顾问,这就是一类人可爱的执着。

第五点,多希望身边的事情都能如电影一样,都不是悲剧结果。

女儿的眼泪,果然可以唤醒沉睡的人,哪怕已经被判定死亡了。电影里多数都是完美结局,但现实中很难。我们过着自己的生活,也像是在创作剧本一样,跟写剧本不同的是,人生的剧本,无法重来,不受掌控。就像那句话说的,读了那么多书,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道理都懂,做就变形。

看不透现实的心。

标签: 王曼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