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时间》:摄影师安娜镜头中的戏剧“梦里人”

热点 192 0

6月5日,法国艺术家、摄影师、戏剧制作人安娜伊思·马田(安娜)的摄影作品集《如梦时间》,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行新书发布会。活动现场,安娜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朱炯基于“光影之间的灵魂梦境”展开对话。

《如梦时间》一书今年4月由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书中用一张张经典的黑白胶片定格了舞台剧《如梦之梦》2017至2021年的演出盛况。全书分为“入梦”“梦境”“梦前”“如梦”“梦醒”五个部分,集中展示了该剧导演、作者赖声川,演员许晴、卢燕、冯宪珍、谭卓、金士杰、胡歌、孙强、肖战、闫楠、张亮、李宗雷以及制作人王可然等三十余位演员和主创人员在剧场的精彩瞬间,为读者、观众揭开了《如梦之梦》台前幕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时刻。

《如梦时间》:摄影师安娜镜头中的戏剧“梦里人”

安娜

活动现场安娜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父亲曾是法国的话剧演员、默剧演员,姐姐也是职业话剧演员,受家人的影响自己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20岁起开始在法国拍摄关于戏剧的照片。2002年时,安娜以摄影师的身份来到中国,6年后转入电影、戏剧的制作,在刚刚结束巡演的央华大戏《悲惨世界》中,她也是该剧的总制作人之一。

新书发布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前后数码相机开始成为当代摄影的主流,安娜却没有抓住这个“转变”。她依然用手中的徕卡M6相机,135黑白胶卷进行摄影创作。2015年时,安娜结识了央华戏剧的创始人、艺术总监王可然,并被《如梦之梦》、《冬之旅》深深地打动。“那时候我有一点蒙了,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我怎么不知道在中国的剧院有这么好的戏?!”

如梦经典形象,重庆,2019年12月22-24日

之于《如梦之梦》这样一部现象级的话剧,安娜表示它的特殊性自己很难去解释清楚,“但如果在50年后、100年后再去回望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话剧,《如梦之梦》肯定是能留下来的‘那一部’。”在《如梦时间》的自序中,她回忆道:“一遍又一遍地看这部剧,成了每年末尾的一种仪式,似乎是为了让我记得,我们共同的本性都是容易犯错且十分脆弱的,而我们的美也正源于此。因此我再次拿起了胶片相机和黑白胶卷,询问央华团队能否拍摄这部杰出的戏剧幕后的故事。他们欣然同意。”

谭卓,深圳,2018年3月16-18日

“经典的戏,需要用经典的纪实摄影来留存影像。虽然现在有网络,会在网上留下剧照,但我希望这么好的戏能有一些更不错的照片作为证据留下来,颗粒感稍微粗糙一点的黑白照片无疑更有质感——《如梦之梦》的演出时长长达8个小时,演出之后它可能只存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但这些照片会永远留下来。它们不同于剧照,而是这部戏的历史。”安娜表示拍摄的动因,还来自于对演员的热情,“演员站在舞台上,他们忘掉了自己,在此时此刻成为角色本身,为我们讲述故事、打开我们的想象力,这给了我非常大的感动。”

许晴,重庆,2019年2月22-24日

在安娜看来,不论是《如梦之梦》的忠实拥趸,还是尚未看过话剧的读者,都可以在《如梦时间》编织的国度里畅游。“您将能看见演员们在后台的各种状态:登台前的准备,逐渐进入角色的过程,排练时相聚的分享及独处时的思索。为了最终登台的那一刻,演绎充满张力的8小时,一切都是值得尝试的。您将会看到他们在后台候场直到演出结束后,自我彻底释放的状态。”

胡歌,深圳,2018年3月18日

活动现场,朱炯以一张演员胡歌(剧中饰演五号病人)的脸部特写照为例,请安娜回忆拍摄时的情形。“这张比较具有代表性,我抓住了演员在后台最真实的一个瞬间,他在想什么?他是在紧张吗?”安娜自问自答,“胡歌当时正在想明天要出演的话剧,他有些紧张。我在拍摄时不会在意他之后在呈现的照片中美或者不美,镜头直接对着他的眼睛,其他的都忘掉了。我觉得这张照片代表了我们怎么去做演员,怎么去做话剧。胡歌本人也很喜欢这张照片。”

《如梦时间》一书中的摄影作品从未在互联网上发布,书中照片的选择和排版也是由安娜亲自完成,在排版上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予以呈现。“其实在呈现每位演员的作品数量上,我没有刻意寻求平衡,出于对图片质量和阅读体验的考虑,我进行了大量删减,以便聚焦于那些自然流露的时刻,几乎没有人在相机前摆拍。我要向那些没有在镜头中出现或是镜头很少的演员表示歉意。”安娜回忆说,自己在拍摄时遵循纪实摄影的风格。“我希望拍摄对象忘记我的存在,他能作为最真实的自己出现在镜头前。(《如梦时间》正式出版前)我曾问他们(演员),你确认愿意我公开这些照片吗?他们都表示愿意,这也是一种信任。我一共拍了五年,跟着他们五年。”

央华戏剧艺术总监王可然(右)发言

央华戏剧艺术总监王可然在发言时评价道:“书中的这些照片我都看过,它们能让我去想象另外一重叙事的戏剧空间——我完全明白这已经不是我眼中看到的那个《如梦之梦》,那般流光溢彩,有着直接明了的恩怨情仇。原来在那层直接的舞台表达之上,有那么多人梦的瞬间都集中到了这部话剧的创作过程中。安娜的这本摄影集不仅仅是捕捉‘如梦’这部戏的瞬间,而是立足在这部戏的生长过程中,摄影师把她对戏剧的爱转化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用相机表达了她对生活、生命、时间、生活状态的感悟。”

“我想把这本书送给每一位在生命旅途中行走的人,让这本书照见你,照见我们自己。”安娜最后说道。

图/央华戏剧提供

标签: 安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