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遭枪击的斯洛伐克总理是谁?遇刺的背后是否另外隐情?

热点 203 0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随着五声枪响,斯洛伐克这个存在感不高的东欧小国,登上了各国媒体的头条。

前几日,遭枪击的斯洛伐克总理是谁?遇刺的背后是否另外隐情?

5月15日,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特伦钦地区召开了一场政府会议,会后,菲佐从大楼离开时,街上围着一群民众热情地朝他打着招呼,其中一名老人尤为激动,大喊着:

“菲佐,过来。”

毫无防备的菲佐走了过去,可正当他准备握手时,那位老人忽然掏出了枪。

随后便是5声枪响。

中枪的菲佐踉跄着捧腹倒下。

一旁“摸鱼”的保镖这才回过神来,赶忙制服了行刺的老人,并将菲佐紧急送到了医院。

这是斯洛伐克从1993年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以来,第一次有人决定不在选举中表达政治观点,而是在街上拿着枪。这起总理街头遇刺事件,让人不禁联想到百年前萨拉热窝的暗杀。

那么,此事会给欧洲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斯洛伐克总理遇刺背后又有什么政治原因?

斯洛伐克“最成功的政治家”

与2022年的“日服男枪”刺杀安倍晋三不同,这次菲佐的遇刺是因为政治动机。

就在菲佐遇刺的前一个月,斯洛伐克才刚刚举行了大选,斯洛伐克的内政外交出现了大幅度的转变。而刺杀者正是对时局不满,才铤而走险的。

在讲清楚菲佐遇刺的原因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菲佐的政治主张。

斯洛伐克上一次这样“轰动世界”,还要追溯到20世纪末的东欧剧变。当时在美国的煽动之下,捷克与斯洛伐克“和平分手”,就像像“天鹅绒”一样顺滑,因此史称“天鹅绒革命”。

这一年,菲佐才刚入党两年,尽管国家出现了如此变动,但他依旧更认同左派思想,他后来加入了民主左翼党,该党也是由斯洛伐克共产党演化而来的。

1999年,菲佐离开了不景气的民主左派党,创建了自己的社会民主党。

作为党领袖,菲佐作风强硬,言辞犀利,行事风格以实用主义为主,经常公开抨击斯洛伐克政府的右翼改革,在民众中颇有声望,该党也很快成为了斯洛伐克第一大反对党。

之后菲佐先后4次出任总理,被称为斯洛伐克“最成功的政治家”。

2016年,他做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但身体状况基本良好,依旧坐稳党内最高领袖的位置。

由于历史原因,菲佐一直秉持着反美亲俄的立场,2006年社会民主党参与联合执政后,菲佐宣布撤出斯洛伐克驻伊拉克的军队,强烈反对美国在捷克、波兰等国建立军事基地。

此外,菲佐还在上台第一年就与中国交好,把一直想办法围堵中国的欧盟气得不轻。也因此,菲佐招来了不少的国内反对者,欧盟国家也对他比较反感。

哦对了,菲佐和欧尔班的关系很密切,两人经常相互站台。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方面号召各国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匈牙利欧尔班第一个跳出来抗议,欧盟见欧尔班不上道儿,便拟定了一份计划想搞垮匈牙利的经济。

比如让匈牙利货币贬值、减少就业等。

不过这些都是英国《金融时报》说的,欧盟当然不肯承认。

菲佐后来也跟着匈牙利抗议,既反对给乌克兰军事援助,还反对制裁俄罗斯,更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还通过媒体公开支持欧尔班,指责欧盟内部拉帮结派、党同伐异。

在欧洲移民问题上,菲佐也是紧跟匈牙利、波兰向西方世界叫板。

2023年12月,欧盟达成协议,要求欧盟北部和东部国家,每拒收一名难民申请者,需提供2万欧元补偿金。也就是说,想拒收移民,得出钱!

事后,波兰态度相当强硬,将该协议称为“蛮横指令”,并拒绝服从。

斯洛伐克也站队波兰,跟欧盟反着来。

4月6日,斯洛伐克举行了总统选举,最终以国民议会议长彼得·佩列格里尼获胜。按照斯洛伐克的宪法规定,总统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批准国际条约、赦免罪犯等权力。

这个佩列格里尼也是个亲俄的,他的当选保证了菲佐对外政策不会遭到掣肘。

菲佐也知道欧盟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对此他没打算让步,还放出狠话:“如果欧盟处于政治动机和选举结果对斯洛伐克进行惩罚,我不会感到惊讶。”

就在一个月前的4月18日,菲佐再次提出警告:“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会增加发生世界大战的风险,斯洛伐克将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在这件事上不会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

结果外部压力倒是没给上,内部倒是有人物理上给压力了——菲佐街头遇刺了。尽管目前证据显示,刺杀菲佐的这位老人的背后可能没人授意,但布鲁塞尔方面定是偷偷笑出声了。

好了,那我们看看这个行刺的老人到底是咋想的,怎么就非要这么冲动呢?

愤怒的老头

枪击菲佐的凶手名叫尤拉吉·辛图拉,今年71岁,比菲佐还大12岁。

这老头之前是一家购物中心的保安,业余时间又是个诗人,出版过三本诗集,两本小说,还是斯洛伐克作协的会员。果然,干保安这一行的都“卧虎藏龙”。

除了写诗著书,他还热衷于政治,2016年曾参与创建过一个名叫“反暴力政治运动”的组织,他在情愿书上写道:“我们可以不满!但不要暴力!”

乍一听,与圣雄甘地号召“非暴力不合作”似乎挺像,但现在这句话听着就颇具黑色幽默了,8年前还极度厌恶暴力的辛图拉,自己先拿起枪指向了自己国家的总理。

有人认为,辛图拉的思想转变是由于几年前的一次被打遭遇。

当时他执勤巡逻,跟有个醉汉发生了冲突,随后醉汉两拳打了过来,把老头的眼睛都捣肿了。事后,辛图拉得知揍他的醉汉是一位非法移民。

从此,他就从一个进步党的自由主义者,转向了一个反对移民政策的保守主义者。

他在一条视频中控诉说:“大量移民涌入欧洲,仇恨和极端主义无处不在。但最糟糕的是,欧洲各国政府对于这种混乱别无选择。”

同时,通过对辛图拉Facebook账号的调查,竟然扒出来他与一个叫Slovački branci(斯洛伐克征兵者)的亲俄组织有联系,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立场是亲俄的。

听到这儿,可能大家会感到奇怪,亲俄,反对移民,还不喜欢暴力(战争),这跟菲佐的政治主张不是百分百重合吗?

那他朝菲佐崩这几枪,理由是什么呢?

辛图拉不满菲佐政策的点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他觉得菲佐政府没有有效地打击赌博,每个城市村庄都至少有一台老虎机,赌徒们一借钱都是几万欧元,不利于地方治安;第二是他反对菲佐正在搞的电视台国有化,他觉得这造成了电台报道不客观,危害了言论自由。

听起来有理有据,但完全经不起推敲,他的这些不满好像完全危及不到辛图拉生活质量,至于让他冒这么大风险,一把年纪了还去刺杀总统吗?

辛图拉的儿子坚持声称,辛图拉没有精神方面疾病,他也对父亲的行为感到震惊。

另外他还透露,辛图拉在去年9月的选举中没有将选票投给菲佐。

此次刺杀就成了一桩疑案,不合理之处极多,许多阴谋论也层出不穷。而菲佐遭刺杀后引起的连锁反应,让原本就紧张的政治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连锁反应

首先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收到了死亡威胁。

5月15日菲佐遇刺的当天,武契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我对暗杀罗伯特·菲佐的企图感到震惊,他是我和塞尔维亚的好朋友。亲爱的朋友,我为你和你的健康祈祷。”

而评论区一名叫米贾托维奇的男子评论道:“这是刺杀你的预演!”

随后,塞尔维亚警方根据米贾托维奇的IP地址等个人信息,很快就将其拘捕,目前该案仍在调查之中。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请谨言慎行。

接着,比利时首相德克罗,也收到了死亡威胁

德克罗的遭遇相当离谱,其国内一家电台主持人直接公开呼吁听众们“除掉”德克罗,这着实把德克罗吓得够呛,该主持人被停职道了歉,此事也还在调查之中。

波兰总理图斯克,听完武契奇和德克罗俩人的事儿之后,更是直呼内行。

他晒出了一张针对他的截图,图上的一个评论称,如果图斯克不在波兰的某地盖机场,那么“今天斯洛伐克给我们立了个榜样,让我们知道怎么对待他......”

这几个人左右立场大致不一,但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共同点。

菲佐、武契奇一直都持的是亲俄立场,并且跟中国的关系一直都不错;

比利时首相德克罗是今年第一个访问中国的欧洲领导人,在俄乌冲突中他也一直表现出摇摆不定的态度。比如,他一直不支持欧盟对俄罗斯钻石等物资的进口禁令;禁止本国出口的武器用在俄罗斯领土内,而只能用在乌克兰领土上。

而波兰这位图斯克与上述几位相比,情况更加特殊,他一直跟总统杜达有着“府院之争”、

对美国,图斯克亲拜登,杜达亲“懂王”;图斯克主张加大援助乌克兰,杜达则在乌克兰问题方面表现得抠抠搜搜。

除了跟总统杜达有矛盾之外,图斯克跟欧盟的关系也相当微妙,图斯克一直体现着亲欧的立场,但是在欧盟的各种实际政策中,他又常常跟欧盟反着来,非要欧盟按照自己的意思运作。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移民问题就是重要体现。

所以这几位的共同点——都是欧盟眼中的不稳定因素,总喜欢闹闹分歧。

当然有分歧是正常的,过去分歧可能也就吵吵架,拍拍桌子,但菲佐这一事件的爆发让欧洲紧张局势陡然升温,物理上消灭反对者成为一种备用方案。

没有人会忘记,100年多前,也是一位持政见不同的人,对着国家领导人开了几枪,最终致使S1赛季开启了,而那个地方——萨拉热窝距离特伦钦地区也就300多公里而已。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幸好菲佐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我们也不希望,在这个全球化进程迅猛的时代,还能再上演一出S3赛季的“欧洲往事”。

另外,辛图拉为什么能袭击菲佐,还不是因为有枪?

在斯洛伐克,满21岁的年轻人就可申请枪支许可证,平均每100人中就有6.5人持枪,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数字在全球竟然排到115位。

再看看德国,2023年,德国警方登记了2790起针对政治人物的攻击行为,是2019年统计时的两倍,最近一次是5月9日,两名议员在纪念德国宪法颁布的75周年活动中遇袭。

可见,在外国当个公务员可是个高危职业了。

所以,我们应当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治安稳定的国家。

标签: 斯洛伐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