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样飞速武力统一全国的?979年6月3日北汉降宋

知识 115 0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样飞速武力统一全国的?979年6月3日北汉降宋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样飞速武力统一全国的?979年6月3日: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初六,北汉皇帝刘继元降宋。

北宋究竟是怎么统一中国的?我们来看一看。

从秦汉统一全国以来,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分裂混战时期。

分裂时间最长也最混乱的,就是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

由于西晋一系列错误的政策和高层内战,导致王朝从内部崩溃,国内少数民族趁机起兵建立自己的政权。

南北朝长达160多年,中国一分为二:北方主要是少数民族各种政权创建的国家,南方则是汉人政权。

南北朝之前的130年,是东晋王朝时代,国家同样是分裂的。

从304年到439年,北方都是异族控制,叫做五胡十六国,也叫做五胡乱华,南方则是大体是东晋王朝。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北方是人间地狱,出现了大量种族屠杀、战争屠杀甚至内部屠杀的情况。北方人口急剧减少,本来人口稠密地区,旅行者竟然连续走上几天都看不到一户人家。

南北朝时期的情况稍微好转,尤其是南朝相对稳定,东晋灭亡以后连续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北方虽然战乱连连,好在不像以前那样各军阀割据一方混战。北朝先后出现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几个王朝。

最终,汉人权臣杨坚篡夺了北周的军政大权,改朝换代为隋朝。

此时南北政权的实力相差很大,杨坚准备了8年以后大举南侵,一举消灭南朝的陈朝,在国家分裂280多年后再次统一全国。

这也就是大家都听过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段分裂内战时期,为老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

仅仅上面提到的五胡乱华时期,中国北方汉族人口从1300万人,锐减到300多万,损失了接近70%。虽然有一部分汉人依靠逃到南方而幸存,这终究是少数中的少数。在当年,即便是中产阶级家庭难以有实力南迁,底层农民更是难以逃亡,只能死在故土。

北方近7成汉人都是死于屠杀、饥荒、瘟疫,很多地方几乎成为无人区。由于粮食极度匮乏,中原富饶地区也出现人吃人现象。这就是“宁做太平犬,莫做乱世人!”

经历了这个可怕时期,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有了变化。无论中产阶级还是底层平民,都不愿意见到中国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相对渴望出现全国和平统一的时代。

唐代从内部崩溃以后,五代十国的时间不长,一共只有72年时间。

五代十国同南北朝有一些区别,主要是国家分裂程度不一样,五代十国的小国更多。

另外,五代十国的北朝存在一个巨大的威胁,也就是北面的少数民族帝国辽国。

这个强敌的存在,让北朝的政权始终不太稳定。

虽然有后晋石敬瑭这种无耻的儿皇帝,但绝大部分北朝统治者不愿意成为契丹人的奴仆,多选择武力对抗。

因此,五代政权立足不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长则维持10多年,短则维持几年而已。

其中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辽军出兵攻打的结果。

而后汉和后周的改朝换代,也同辽国入侵有很大关系:辽军入侵,郭威出师御敌,但大军至澶州(今河南濮阳)时,军士拥护郭威称帝,大军返回开封。951年郭威称帝,建国后周。

有趣的是,若干年后,北宋以同样方法篡位了后周:960年,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以镇定二州遭北汉、辽朝入侵为由率军北御,而后在开封的陈桥驿发生陈桥兵变,受禁军拥护为帝。赵匡胤回师开封,废黜后周恭帝,后周灭亡,五代结束。他建立宋朝,这就是宋太祖。

北宋面临的局面,比南北朝时期要好一些:除了北方辽国以外,国内不存在特别强大的敌人。

除了契丹人扶持的傀儡国北汉以外,北方大体已经在北宋控制下。

所以,北宋毫不费力成为全国最强的割据势力,尤其军事实力强大。

而南方和中原割据政权实力较弱,领土面积较小,主要是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这几个国家。

其中,武平主要控制今天的湖南省,后蜀则控制四川省,南汉控制今天的广东省,还有广西省一部,吴越控制浙江和福建两省。实力最强的南唐,曾控制江苏、安徽两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东部。

辽国小弟北汉,则控制地区为山西省北部以及陕西省、河北省一部。

赵匡胤最初想首先向北进攻,一举击溃强敌辽国和它的小弟北汉,彻底消灭军事上的大威胁。随后,北宋乘胜向南进攻,扫平南方各国,彻底建立霸业。

赵普等智囊则劝告赵匡胤,不能这么做。辽国军事实力很强,宋军主动去打,只有五六成胜利概率。在己方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擅自同强敌进行战略决战是不理智的。如果被辽军打败,北宋剩余的军政力量,恐怕连击败南方各国也不可能做到。

北宋应该在稳住北方强敌的情况下,尽快向南吞并弱敌,尽可能的扩大地盘和稳定后方,接着再向北决战。即便短时间内无法击败辽军,北宋也可以进行持久战,依靠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优势慢慢获胜。赵匡胤认为这种战略思路是正确的,很快开始向南进攻。

963年,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病死,传位给尚不满12岁的儿子周保权。赵匡胤老谋深算,认为武平内部军头一定会叛变,北宋可以乘虚而入。

果然,衡州刺史张文表很快起兵叛乱,周保权出兵镇压,小小的武平由此大乱。

北宋立即趁乱出兵,首先吓垮了武平北面的小割据政权荆南。

荆南的地盘为湖北的江陵、公安一带,面积不大,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面对北宋大军,荆南哪里顶得住。

况且,这里的老百姓也对高家父子恨之入骨。

荆南本来是土地肥沃,五谷丰登的地区。当时天公又作美,荆南连续多年大丰收,照常理来说人民日子应该过得不错。然而高家父子不顾小国寡民,常年强迫人民高额交税、出劳役为他制造豪华宫殿,维持荒淫的生活。这导致荆南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明明是盛产粮食的地区,农民自己却吃不饱肚子。听说北宋大军杀来,荆南老百姓大多持支持态度,希望害民的高家政权尽快垮台。

荆南第五代军阀高继冲审时度势,选择屈膝投降,交出了自己的地盘、七八十万人口和2万军队。赵匡胤非常满意,给高继冲较好的投降待遇,先是让他留任荆南节度使,后来改为武宁节度使(约在今江苏、安徽一带)直到去世,子孙们都被封了官爵。

荆南被吓垮,武平也顶不住。

12岁的少年军阀周保权人小志气大,不愿意轻易投降,选择兴兵抗拒。

此时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很强,连续几战就彻底击溃了武平军队,周保权被擒获,武平全境被宋军占领。

期间,宋军还搞了精神战:当年三月,张崇富率军赶到澧州南部,与宋军相遇,不战即溃。李处耘率部攻陷武平军敖山寨,俘获众多。李处耘在这些俘虏当中挑选了几十名身材较胖的,令身边军士将他们吃掉;然后将其余的年少力壮的俘虏脸上刺字后放归武陵。武陵人在听说宋军吃人之后大为惊恐,放火烧掉了州城,并逃进山林之中。

周保权虽出兵抵抗,赵匡胤念他年幼无知,还是选择宽大处理。

周保权被留在首都开封,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同“元芳怎么看”的李元芳的官职接近),后来还担任过并州知府等职务,被俘后20多年才病死。

轻松消灭荆南和武平政权,结束了这里长达50年的割据局面,为北宋扫清了通往南汉的道路,也可以转而攻打后蜀。

后蜀是五代十国的重要割据政权,人口较多,农业发达,也是北宋志在必得的地区。

荆南和武平政权垮台后,独自面对北宋大军,后蜀统治者非常惶恐。

后蜀军阀孟昶本来是个很英明的政治家,花费14年时间诛杀了操纵国家政权的权臣,不再做傀儡国王。孟昶年轻时期雄才伟略,不去发动战争祸害老百姓,特别重视发展农业和教育,轻徭薄税,人民安居乐业。由此,后蜀维持了长达20多年的和平时期,成为战乱时期的乌托邦。

可惜,孟昶晚年开始傲慢自大、目中无人。他不满足于在四川为王,开始出兵中原,结果连战连败,军队损兵折将,还耗费了大量军费,国力有很大削弱。

同时,孟昶生活逐步荒淫,沉溺于酒色。孟昶非常宠幸花蕊夫人,甚至到了荒废朝政的地步。在同花蕊夫人饮酒或者床上欢愉之时,即便有外敌入侵的重大军情,孟昶也不当回事。

为了抵抗入侵,加上维持自己的荒淫生活,孟昶开始增加税收,编组军队,导致后蜀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孟昶奢侈浮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孟昶所用溺器(小便用的夜壶),都以七种宝石装饰。由于身体逐渐发胖,孟昶外出时不能骑马,而是乘坐豪华马车。这种马车垂以重帘,环结香囊,香闻数里,人不能识其面。由于蜀中久安,宗室贵戚,达官子弟,宴乐成风,以至于有人长到30岁,竟不识稻麦之苗。

对于昏庸的孟昶,赵匡胤自然不放在眼里。

964年,6万北宋大军开始攻打后蜀。知道后蜀老百姓普遍怨恨孟昶,赵匡胤希望争取民心。他对军队下令:“大军所当之处,禁止焚烧民舍,驱赶百姓,开秋挖坟,践踏庄稼,违者军法行事”

孟昶集中了3万军队,试图依靠四川险要地形死守。

然而后蜀军队长时间不打仗,人民又反感孟昶政权,军心浮动,士气不高。

面对宋军的进攻,有着极佳防御地形优势的后蜀军队,竟然没有打赢一战。他们连战连败,一直退到剑门关。

孟昶大惊,知道四川北大门的剑门关一旦失守,后蜀就彻底完了。

孟昶只能凑齐剩余主力1万多人,全力增援剑门关。可笑的是,此时后蜀已没有人才可用,孟昶只能让太子孟玄喆领兵。

孟玄喆是个公子哥,养尊处优,只会吃喝玩乐,哪里会打仗:孟玄喆怕文绣的军旗被雨淋而专门解下来,以至于把军旗重新挂上去的时候挂倒了;与孟玄喆随行的还有他的嫔妃和戏子数十人,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在宋军猛攻下,剑门关后蜀军队苦苦支撑很多天,仍然等不到援军,最终彻底崩溃,死伤逃散1万多人。

在剑门关前线崩溃的时候,孟玄喆仍然在行军路上日夜享乐,同妻妾鬼混,将军政大事当作儿戏。剑门关失守时,他的增援部队才赶到200公里外的绵。在得知前线战败后,孟玄喆吓得魂飞魄散,直接带兵向后奔逃。这次孟玄喆逃跑的速度可就快了,宋军根本就追不上。而孟玄喆的军队自知后蜀政权难保,趁机肆意残害老百姓。败军所过之处的房屋全部焚毁,粮仓全部清空。

显然,成都平原已经守不住了,孟昶只能开城投降,至此后蜀政权灭亡。

当年刘备出动数万精兵攻打懦弱的刘璋,花费了1年多时间,期间损兵折将,军师庞统都被射死了。

而赵匡胤打后蜀只有66天,就夺取了200多个县和200多万人口。

相比孟昶父子的懦弱,身为女流的花蕊夫人倒是有一些硬骨头。在后蜀政权投降后,花蕊夫人在《述亡国诗》中悲愤的写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投降后,孟昶被封为秦国公,软禁在首都开封。从一方霸主变为一个软禁的贵族,孟昶的心情可想而知。加上河南平原气候同四川完全不同,孟昶刚刚住了7天就水土不服患病,很快病死,时年45岁。

父亲死后,窝囊的太子孟玄喆被封为太尉、泰宁军节度使,在55岁善终。

后蜀政权崩溃后,就轮到南方的太监政权南汉了。

自从唐朝灭亡以后,南汉政权割据两广地区、海南岛和越南北部。

南汉曾经很强大,拥有精兵过万,战舰百艘。可惜南汉后期的统治者,比后蜀孟昶还要荒唐得多。这些君主荒淫无道,而且残忍好杀,甚至连自己的亲兄弟也不放过。

南汉军阀刘弘熙杀死哥哥上台后,立即将19个兄弟全部杀光。

这种倒行逆施下,南汉国力和军力迅速衰败。

也就是这个时期,越南正式脱离中国控制,开始了独立的历史。

可以说,南汉是越南独立的罪魁祸首。

在南汉军阀刘晟上位后,明知道北宋一定会进攻灭国,却只顾自己纵情酒色,甚至将朝政交给宦官林延遇和宫女卢琼仙处理。

刘晟的太子刘继兴即位时,南汉军政实力已经非常衰败,根本不是北宋的对手。

即便如此,这些家伙为了自己的奢靡生活,变本加厉的折腾老百姓:南汉赋税之重,非常令人吃惊。各州皆有专门的收税机构一制置务,“江湖及池潭破塘聚鱼之处,皆纳官钱,猪、羊、鹅、鹿、鱼、果并外场镇课利,岁收铜钱一千七十贯”。不但税种名目繁多,各地收税标准亦不同。人民苦不堪言,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

明明自己朝不保夕,刘继兴竟然不自量力的主动进攻。在北宋打垮武平的时候,刘继兴想浑水摸鱼,扩大地盘。不顾大将邵廷琄的反对,他派遣军队乘虚试图占领湖南省中部。结果北宋军队迅速转头攻击,不但将南汉军队击溃,还顺势占领了南汉控制的湖南省南部一角。

大将邵廷琄率领部队拼死防御,这才将北宋大军暂时挡住。

北宋急于向西攻打后蜀,不愿意同南汉过多纠缠,加上邵廷琄率军依靠岭南险要地形防御,也无法短期将其击败。于是,赵匡胤放弃了南下进攻,南汉这才逃过一劫。

没想到,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刘继兴,想到邵廷琄之前的劝告觉得很是羞愧,竟然翻脸将其杀死。

一些大臣觉得不能自毁长城,跳出来为邵廷琄说好话,全部被刘继兴处决。

刘如此倒行逆施,南汉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打垮后蜀以后,970年赵匡胤下令攻打南汉。

面对北宋大军,刘继兴却几乎无人可用。在这几年内,刘继兴不但滥杀大臣,也胡乱杀害和流放宗室子弟,最终到了孤家寡人的地步。

史书记载,刘继兴好色比其他君主更甚,而且很喜欢外国美女。南汉是商业国家,国内有很多外籍女人。于是,刘继兴每日同波斯美女在宫内游宴,“无名之费,日有千万”。

连亲兄弟都大肆屠杀,南汉历任国王如何可能相信大臣。

由此,南汉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极为古怪的“太监王朝”,也就是国内官员大部分是太监。

南汉官制则有特殊的规定,科举被录取者,若要做官必须先净身,也就是阉割。在刘继兴看来,百官们有家有室,有妻儿老小,肯定不能对皇上尽忠。

反而宦官没有后代,没有传人,没有牵挂,才会对皇上忠心耿耿。

他没有想到的是,堂堂七尺男儿谁愿意接受阉割?

自愿被阉割为官的南汉太监,基本都是人品低劣、无才无德、野心勃勃之人。

这个太监王朝本身就摇摇欲坠,哪里是北宋的对手。

刘继兴派宦官龚澄枢去支援贺州,同时派了宦官李托去守韶州,郭崇岳去守桂州。

这些宦官只会溜须拍马,哪里会打仗。宋军攻打贺州时,宦官龚澄枢甚至不敢正面交战,吓得直接丢下部队逃回宫中。

话说回来,就算宦官们会打仗,南汉军队也没什么战斗力!

南汉几代君主荒淫奢侈,国家财政基本都用于君王的挥霍,军费降到最低点。

曾经强大的南汉舰队,陈旧的战船上很多破洞,只要离开港口就会沉没。南汉官兵的兵器铠甲都是几十年前的旧货,锈迹斑斑,腐朽不堪,大部分已经不能使用。

眼见宋军连战连胜,惊慌的刘继兴被迫重新启用大将潘崇彻,让他率领5万大军迎战。潘崇彻多次被君主猜疑免职软禁甚至入狱,也算是九死一生,早就对刘非常失望。

此刻面对强大的宋军,潘崇彻自知根本不是对手,又不敢劝说君主投降,只能尽量避战。

然而,在刘继兴多次催促下,潘崇彻硬起头皮同宋军决战。

结果就是:南汉军队在前线用象阵震慑宋军,结果宋军万箭齐发,大象受惊,反而击伤了南汉后方。南汉大败,损失万余人,韶州沦陷。

眼见南汉政权必然灭亡,潘崇彻选择率兵投降,宋军轻易占领广州,结束了南汉55年的割据统治。

刘继兴不愿意投降,在宋军占领广州前,他纵火焚毁宫殿、府库,挑选十几艘船,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

搞笑的是,他信任的宦官们早就盯上了这些财宝和美女,却不愿意被刘继兴连累。于是,他们提前盗走了这些船只,驾船逃到南方去了。

刘继兴瞬间成为光杆司令,无处可逃,只能光着身子向宋军投降。

鉴于刘继兴一直抵抗到最后,甚至放火烧毁宫殿,赵匡胤对他相当不满。

刘继兴被押送到首都开封时,没有像其他君主一样得到礼遇,反而被赵匡胤羞辱了一通:以帛系颈,与南汉官属一同献俘于太庙、太社。

不过,赵匡胤随后没有折腾刘继兴,将他封为卫国公,让其善终。

赵匡胤之所以这么做,除了笼络人心以外,主要认为刘继兴是个废物,没有什么威胁:刘继兴做南汉皇帝时,心狠手辣,没事就用毒酒害死大臣。投降宋朝以后,一次赵匡胤和他一同外出。赵匡胤一时兴起,将自己喝的酒赐给刘继兴。他误以为这是毒酒,吓得屁股尿流,跪在地上大哭“臣是子承父业,不得已才率军抵抗陛下大军。陛下如果有所猜疑,臣愿被贬为平民,世代在农村种地。”赵匡胤大笑,亲自拿过酒杯一饮而尽。刘继兴知道酒水没毒,羞的面红耳赤。目睹此景的宫女、太监们,都讪笑刘的胆小。

至此,南方众多割据政权中, 只剩下南唐和吴越了。

吴越一直对北宋称臣,多次表示愿意无条件上缴领土和军队,赵匡胤认为它没有威胁。

那么,只剩下曾经很强大的南唐,需要用武力消灭了。

南唐曾是实力不亚于北宋的强国。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称帝时期,是南唐的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在中主李璟时代,南唐一度控制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四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南省、湖北省一部,领土面积非常广阔。

可惜,李璟的能力比父亲要差,却喜欢群臣拍马屁,进而飘飘然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非常好大喜功。他发动的多次战争使得南唐国力大为衰退,北部又有强敌后周的威胁。

955年,周世宗发动后周攻南唐之战,南唐大败。

958年,南唐被迫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并且称臣改称唐国主。

到了后主李煜时代,南唐的国力军力尚且强大,却根本无法同北宋抗衡。

李煜只能委曲求全,公开自称为江南国主,愿意成为北宋的藩属国。

李煜是个公子哥,擅长文学、书法、绘画和音乐,可惜不太会做皇帝。

他是“生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当太子之前连皇宫大门都没出过几次。

虽然李煜是个聪明人,却只有爷爷和父亲十分之一的军政能力,更没有什么治国经验。

面对北宋随时可能入侵,李煜无计可施。

李煜试图将首都从靠近北宋的南京,搬迁到南方的南昌。但大臣们认为一旦丢掉江苏、安徽两省,李煜就算躲在落后的江西,也是难逃一劫。李煜最终放弃了迁都。

相比其他君王纵情酒色,李煜始终忧心忡忡,千方百计试图保住南唐。

可惜,南唐国内早已民心军心浮动。南唐各阶层都认为只要北宋发动进攻,南唐一定会亡国。

一些统治阶层和精英阶层,开始背叛李煜,同北宋勾结:974年,南唐人樊若水科举不中,上书南唐朝廷言事,也没有回音,于是决定投奔北宋。他利用丝绳和一条小船,在长江采石矶段反复度量江面宽度,计算出最终结果后,将计算结果和自己关于攻取南唐的计策一并上报北宋朝廷。赵匡胤在得到数据后,给了樊若水院试的机会,赐进士,并且授予舒州团练推官,将其家人接往北宋。后来又加封樊若水赞善大夫,在荆湖之地,依照樊若水的计策建造了数千艘黄黑龙船。

李煜不是一个暴君,生性宽厚善良,对人很好。

部下的文官武将就算当面顶撞,李煜虽气愤,也从不问罪。

他对老百姓从不滥杀滥罚,能实行仁政,轻徭薄赋,藏富于民,在民间口碑很好。

于是,没有什么治国能力的李煜,身边还是有一些忠臣。

北宋全面进攻之前,派大臣李穆前往南唐宣李煜去首都开封,实则是想在开战前扣押李煜,但被南唐大臣陈乔和张洎识破,冒死劝解不能去。

即便自知不是对手,南唐颇有些兵将,愿意为了君主李煜而拼死一战。

即便如此,南唐也危在旦夕。随着南汉灭亡,吴越表示归顺北宋,南唐四面受敌,军事上相差太远,已经无从防御。

没多久,宋军从东西两路夹攻,南唐水陆大军奋力抵抗,却完全不是对手。

西路宋军以水军为主力,水路并进,经过多次战役,终于攻入南唐首都南京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明明大兵已经杀到南京城下,南唐军队还在顽强抵抗,甚至主动反击。

宋军在2月已经攻破南京外城,杀到城墙脚下。如果是后蜀、南汉、武平这些腐败政权的军队,怕是早就开城投降,至少也是一哄而散了。

忠心耿耿的南唐军队,仍然退入南京内城坚守,支持了整整9个月时间。

南唐军队的死守,让宋军乃至赵匡胤本人一度产生动摇:七月,赵匡胤以南方潮湿,秋天暑热,军中瘟疫多发等因素,讨论后下令曹彬等率部撤回广陵,卢多逊争取命令取消失败,此时侯陟因为收受贿赂被告,来到开封并向卢多逊求助,带病的侯陟在卢多逊的建议之下,向赵匡胤极谏不要退军。赵匡胤私下听取建议,决定中止撤退。

即便城池已经被攻破,南唐还有些忠臣义士誓死不投降:金陵城被攻陷,南唐将军呙彦、马诚信以及马承俊率领各部巷战而死,大臣钟蒨身着朝服,与全部族人留在家中,宋兵攻入后,全族覆没。

至于倒霉蛋李煜,在北宋大军攻入南京城后,被迫离开宫殿,奉表投降。

南京被攻占后,南唐残余势力继续抵抗了一段时间,最终彻底灭亡。

此役过后,南唐所属十九个州、三个军辖地、一百零八个县、六十五万五千零六十五户全部归于北宋。

李煜的抵抗比南汉政权还要坚决的多,也造成北宋相当大的伤亡,似乎应该直接杀掉。

考虑到李煜在南唐地区的名声非常好,赵匡胤认为杀了他会动摇民心,仍然封他为违命侯、右千牛卫上将军,放在首都软禁。

历史上传说赵匡胤死后,好色的赵光义曾经让李煜的妻子小周后多次陪睡,李煜为此痛苦不堪。

其实,这只是野史传说罢了。

赵光义身边美女如云,为什么要冒着恶名染指李煜的老婆?况且,小周后是敌人妻子,赵光义就不怕施暴时遭到暗算吗?

李煜是个有名的诗人,亡国后写下了很多悲伤的诗歌,怀念故国。此时南唐已经灭亡3年,南唐民间还有大量民众怀念李煜。他们甚至在李煜生日时哭啼、斋戒,赵光义感到了威胁。

于是,赵光义在978年派人赐毒酒给李煜。李煜死后,赵光义追封吴王,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死去。李煜死后,长子李仲寓继承了爵位,后被任命为郢州刺史等职务。

南唐灭亡以后3年,吴越君主钱俶在978年献土入宋,自愿交出地盘和军队。

钱俶不去援助南唐,而自愿放弃抵抗归顺北宋,主要还是吴越国的实力太弱,而且民风“人性怯弱、俗喜淫侈、偷生工巧”,不足以和宋军对抗。

南唐地广人多,军队有高达20万之众,尚且亡国。吴越国举国投降的时候,全国只有200万人口,军队10万,显然不是北宋的对手。

钱俶投降以后,得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在钱俶60岁中风去世时,头衔多到惊人的地步:封号为安时镇国崇文耀武宣德守道中正功臣、武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使持节邓州诸军事、行邓州刺史、上柱国、邓王、食邑九万七千户、实封一万六千九百户、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

宋太宗甚至为他治丧,宣布废朝七日,追封钱俶为秦国王。

钱俶的儿子们,也有很好的待遇。以长子为例,虽因沉迷酒色没活多久,死前毕竟身居高位:封淮南节度使、安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萧国公。

吴越投降以后,北宋彻底平定南方,转而对付北方唯一的割据政权北汉。

北汉政权朝政腐败,常年打仗,该国17岁以上男丁全部被编入军队,随时备战。

作为小国,北汉不但常年承担巨额军费以及维持国王奢侈生活,还要不断向辽国进贡以维持自己的地位。

这种恐怖的情况下,北汉人民非常痛苦。由于君主甘愿作为辽国儿皇帝,统治阶层也感觉朝不保夕,人心浮动。

赵匡胤曾公开宣布,凡是愿意逃离北汉来宋国居住的百姓,给钱给粮给地。北汉百姓生活凄惨,听到赵匡胤的消息后,纷纷逃离原籍去北宋,导致北汉的根基彻底动摇。

北汉河东十二州在盛唐时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到北汉灭亡时在籍仅三万五千二百余户,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居民基本跑光了。

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人心向背。

面对北宋军队的多次攻击,北汉主要依靠辽国的援军支持,还要辽国援助军费。

久而久之,辽国对北汉也很不满,认为这个国家是个大累赘。契丹人支持北汉没有得到好处,却要整天出兵又给钱粮,反而被他们利用。

天会十二年(968年)七月,宋军压境,辽国对北汉的支持越来越少,还不断地指责他。

北汉君主刘钧自知无力掌握局面,忧郁而死。

刘钧刚死,北汉高层就争夺权力,互相残杀:刘钧的外甥刘继恩即位。同年九月,刘继恩被侯霸荣杀死,刘钧另一个养子刘继元当了北汉皇帝。

到了978年,宋军全部转而北上。

北宋知道北汉军事力量不足以和自己抗衡,关键是辽国不好惹。

此次对付北汉只要用三分实力,却要用七分军力对付契丹人。

979年3月,北宋大军开始全力猛打北汉,刘继元惶恐之下,立即向辽国求援。

此时赵匡胤已死,赵光义主持大局。

宋军在白马岭之战大破北汉军队,还重创了增援而来的契丹大军,辽军战死1万多人,被斩杀先锋塔尔在内的5个大将。辽国大将耶律沙、穆济,依靠增援的5000精兵掩护下,才能勉强逃走。

宋军连续进攻,到4月已经攻打到太原城下。辽军由于白马岭之战的打败,一时不能集中兵力救援。

城中的刘继元知道亡国就在眼前,还妄图等到契丹援军赶来。

双方激战到5月,赵光义亲自赶到城下督战。

宋军士气大振,一举占领太原城,刘继元只得投降。至此,北汉灭亡,其十个州、一个军属地、四十一个县、三万五千二百二十户和三万军队全部归宋。此战过后,北宋彻底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最后,送一首李煜的亡国诗:《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延续四十年历史的南唐政权,延绵三千里地域的秀丽山河。宫殿高耸入云,宫廷内外各种名花奇树,烟聚萝绕。我又何曾见识过战争呢?自从我成为俘虏,就日渐消瘦,不到四十岁鬓角就有了白发。最让人伤心的是那天匆匆忙忙地告别祖先的宗庙,教房里还为我演奏着别离的歌曲,我含泪对宫女告别。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标签: 宋太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