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国漫之光”的中国唱诗班 是怎样成为刷屏之作的?

热点 183 0

《夜思》片段

“最经得起历史考证”的动画 从文献细节和照片角落挖出《夜思》

被称为“国漫之光”的中国唱诗班 是怎样成为刷屏之作的?

封面新闻 记者 李雨心

2017年,一部名为《相思(上)》的动画短片刷屏网络,将“中国唱诗班”带到了人们的眼前。这系列动画短片,用浓浓的中国味,承载着观众对于“国漫复苏”的期望。近日,“中国唱诗班”的新作《夜思》悄然上线。播出仅一天,评论数破万。截止到现在,播放量已超五百万,评分高达9.8。

在唯美的画面之外,“中国唱诗班”还被网友誉为最“经得起历史考证”的动画,片中的细节都尽力还原历史。想知道这部刷屏动画是如何诞生的?记者采访到“中国唱诗班”的主创团队,听其讲述背后的创作历程。

“最经得起历史考证”的动画

在“中国唱诗班”的之前作品中,大多将故事背景定于明清时期,片中的主角有清史学家王鸣盛,“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才子娄坚等。但是在《夜思》里,将时间拉回到了近代,讲述了著名外交官顾维钧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同李顿调查团赴东北调查伪满洲政府的阴谋证据。无论是画面的风格,和故事的结构来看,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次动画挺难的,它不像过去的四部片子,历史记载就零散地几行话,创作空间比较大。”“中国唱诗班”监制林旭坚说道。因为顾维钧是个大家都非常熟悉地人物,他的经历,甚至是一些细节,都有历史查证。“这就给剧本加工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顾维钧题字

既然被誉为是“最经得起历史考证”的动画,《夜思》的创作肯定要费一番心思。就连片中顾维钧到达哈尔滨的时间,也是做了考量。“片中将顾维钧抵达哈尔滨的时间定在中午,但据史料记载,真实的时间是下午四点。但如果是下午四点,都已经临近傍晚了,很多情节不好展开,所以还是设定在中午。”

除此之外,因为《夜思》中的核心故事背景,发生于“九一八”后,顾维钧作为国联调查团赴东北调查伪满洲国成立真相的经历。可以看出,当时的历史环境十分复杂,所以对于主创团队而言,服化道也是个不小的难题。“当时伪满洲国仓促成立,许多伪政权官员警员制服都很混乱,又无充足的档案资料和照片可供参考,只能从文献的细节和照片的角落里一点点儿挖。”林旭坚说道。

水彩风还原上世纪原貌

看过“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的观众,肯定会被其中古色古香的画面所惊艳,其犹如水墨画一般的质感,让网友大呼“每一帧都是一幅画”。但是到了《夜思》之中,将美术风格定为了水彩风。林旭坚说,这跟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有极大的联系。

“我们考虑到了会有很多的欧式建筑,和现代化的设施。但是从老照片里看到旧时的哈尔滨,还是把后期制作的小伙伴们吓了一跳,繁华的让人感觉不像在上个世纪。当时的东北建筑风格十分有特色,是多国文化交流的产物。”所以,用水彩画的风格,能够很好地将展现出当时的面貌。

其实,水墨画也好,水彩风也罢。在《夜思》中,“中国唱诗班”所感动观众的,是外交官顾维钧离乡千里,依旧为祖国利益据理力争的故事。在满屏“我深爱我的祖国”的弹幕评论中,《夜思》中的家国情怀,一览无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 中国唱诗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