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的五大主力指的是哪几支部队?指挥官是谁?参加过哪些战斗?

杂谈 181 0

国军五大主力指的是抗战结束后,国军内战斗力最为坚强,装备最为精良的五支部队。具体包括:

新一军:

国军的五大主力指的是哪几支部队?指挥官是谁?参加过哪些战斗?

规模:最初由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组成,是全副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

人员:部队官兵素质高,营以上军官多是英美军校留学生。

著名战役:在印缅战场作战,参与了中国远征军的多次重要战役

初始组建时,由郑洞国担任军长。

孙立人曾任新三十八师师长,廖耀湘曾任新二十二师师长。

德惠战斗后,孙立人被升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新一军军长之职由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接任。

孙立人

新六军

规模:由原第五军的主力部队组成,也是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

人员:具体人员情况不详,但作为主力部队,其人员素质和装备应当是国民党军中的上乘。

著名战役:在东北战场与解放军作战,参与了辽沈战役。

新六军的首任主官是廖耀湘,他也是原第五军的主力部队主官。

廖耀湘

第五军

规模:国民党最早的机械化兵团,被誉为“铁马雄师”。

人员:由杜聿明任军长,是蒋介石精心挑选的忠诚能干的部队。

第五军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誉为“铁马雄师”, 邱清泉曾担任军长。

戴安澜曾任第五军第200师师长。

著名战役:昆仑关大捷,这是抗战中一次影响极大的战役。

杜聿明


第74军(整编第74师)

规模:组建时为74军,后改编为整编第74师,是国民党军战绩辉煌的部队。

人员:以“三五部队”著称,所辖51师、57师、58师,皆以“5”开头。

著名战役: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常德战役,以及孟良崮战役中被全歼。

1937年成立时,由俞济时任第一任军长。王耀武是74军的第二任军长。

1946年改编为整编第74师,师长为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战死,后由邱维达重建并担任师长。

王耀武


第18军

规模:国民党“五大王牌”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强、名将最多的部队。

人员:骨干皆为黄埔军校毕业生,训练有素,以能征善战著称。

著名战役:淞沪罗店拉锯战、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以及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第18军建军最早,实力最强,名将最多,由黄维担任军长。

胡琏曾任第18军11师师长,在石牌要塞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罗卓英、黄维、方天、胡琏等将领都是该军出身。

胡琏


这些部队在抗战中均有突出表现,但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由于士气、腐败、兵源等原因,战斗力大不如前,最终在与解放军的决战中被全部歼灭。


国军五大主力之所以被称为"五大主力",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创建背景:这五支部队大多是在抗战时期组建或整编的,是国民政府为应对战争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和资源打造的精锐部队。

装备精良:装备了当时中国军队中最精良的武器装备,如美式装备、苏式装备等,火力强大,作战能力突出。

训练有素:这些部队的官兵大多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实战考验,军事素质高,战斗力强。

战绩显赫: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了许多重大战役,取得了辉煌战绩,打出了国威军威。

将领优秀:指挥官大多是国军中的优秀将领,如孙立人、廖耀湘、杜聿明、王耀武、胡琏等,他们治军有方,指挥有度,深受官兵敬重。

地位重要:在国民党军中地位显赫,是国民政府赖以支撑战局、维护统治的重要军事力量。

代表性强:这五支部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国民党军的最高战斗力水平,是国军的标杆和旗帜。

总之,国军五大主力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打造的五支精锐之师,在装备、训练、战绩、将领等方面都代表了当时国民党军的最高水准,因此被誉为"五大主力",在国军中享有崇高地位。这五支部队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随后的内战中却因种种原因败给了人民解放军,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标签: 国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