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富裕的利比亚是怎么混到如今这般田地

热点 138 0

当地时间2023年9月14日利比亚德尔纳遭飓风“丹尼尔”引发的洪灾袭击。最新消息估计此次洪灾可能已造成朝贡2万人遇难。说起利比亚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想起卡扎菲,但卡扎菲早在2011年就死了。那么卡扎菲死后12年来利比亚又发生了些什么?说实话恐怕绝大多数人对比利亚过去12年的情况都不甚了解。没想到被世人遗忘多年的利比亚如今却因为洪涝灾害再次成为国际新闻热点。

曾经富裕的利比亚是怎么混到如今这般田地

利比亚曾是一个富裕的国家:1981年利比亚的人均国民收入就已超过1.1万美元。要知道同一年我国的人均GDP只有497元人民币。到了1998年利比亚的人均GDP已跃居全球第十三位,直到2008年利比亚的人均GDP仍是我国的两倍多。这在穷国扎堆的非洲可算得上是最富裕的国家了。当时的卡扎菲政府把石油生产近一半的收入投资到社会保障事业从而在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那时的利比亚已实现免费用电、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每个月政府还会为利比亚家庭提供2300美元的住宿和汽车补贴。利比亚的新婚夫妇还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5万美元奖励。产妇生孩子在利比亚能得到5000美元的补贴。想搞农业的人可以向政府申请免费的农舍、农具、种子、家禽。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可以每月向政府领取相当于当地平均工资的补贴直到找着工作为止。这样的福利政策在我们看来算是相当不错了吧。

可这些如今早就成了历史。昔日的利比亚是怎么富裕起来的?后来又怎么变成了一个贫穷战乱国家呢?位于非洲北部的利比亚是地中海南部的战略要冲、欧洲大陆的后花园。利比亚的地缘区位决定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漫长的古代历史岁月中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迦太基、罗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曾先后统治过利比亚,而利比亚本土始终没能形成统一的本土国家。

到了191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把利比亚割让给意大利,从此利比亚又成为了意大利的殖民地。直到1951年利比亚才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在此之前“利比亚”一词和“古印度”一样只是一种地理文化概念,而从来都不是指的某个具体的民族国家。利比亚这片土地的文明史很悠久,但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却很短暂。严格意义上利比亚直到1951年以后才能被称为一个国家。其实利比亚迄今为止仍是一个未完成现代化转型的部族性质的国家。

利比亚的乱局其实和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有着相似的原因。这些国家名义上都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国家,但实际上内部却是由一个个部族组成的松散联盟。生活在这些国家的人在身份认同上首先会想到自己是某个部族的人,而不是首先想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历史上阿富汗、伊拉克也曾和利比亚一样有过自己的辉煌时刻,但即使是在最辉煌的时候国内部族教派矛盾也始终存在。

在这种国家如果有一个强势的领导人遏制国内的离心倾向、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那么国家就有可能取得一段时间的辉煌成就。反之如果在位上的领导人不能压制国内的离心倾向就势必导致乱局的出现。在阿富汗如此,在伊拉克如此,在利比亚也是如此。大家所熟知的卡扎菲恰恰就是那个把利比亚强势统一起来的铁腕人物。1969年卡扎菲领导的九月革命推翻了当时统治利比亚的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卡扎菲所领导的利比亚九月革命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犹如儿戏:卡扎菲率领自己的部下举事时伊德里斯王朝的国王正在国外避暑。留守国内的王子一听说有人闹事居然率先跑路,结果卡扎菲所领导的这场九月革命实际上压根就没受到任何抵抗,以致于整个革命过程中就只死了一个人。卡扎菲的上台就是如此令人不可思议。说实话就是电视剧桥段都不敢这么写啊。卡扎菲就这么莫名其妙稀里糊涂上台了。

上台如此容易的卡扎菲其实根本没能真正把利比亚各部族统一起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是通过武力征服了六国,但卡扎菲统治时期利比亚其实仍是一个部族性质的国家。卡扎菲只能通过利益来收买分化瓦解各部族的力量从而稳固自己的统治。这就有点像当年蒋校长对地方军阀派系玩的微操套路。如此一来利比亚各部族在表面上似乎都已臣服于卡扎菲,但实际上各部族首领仍是割据一方。

卡扎菲要收买分化各部族就必须得有钱。卡扎菲为了赚钱开始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当时正值美苏冷战的高潮时期。卡扎菲上台后一段时期内利比亚和美国进入了一段外交蜜月期。这一时期美国不仅继续加大对利比亚的投资,而且还帮助利比亚修桥、补路、架天线以改善当地基建,甚至还把F-5战斗机卖给了利比亚。可卡扎菲在本质上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之所以与美国的合作更多是为实现利比亚的民族振兴。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扶持利比亚是有条件的:利比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被欧美国家的公司所垄断。每年从油气资源所获得的利润被欧美拿了大头,只剩下一些小头归利比亚。卡扎菲上台时承诺将保护外国石油公司在利比亚的利益,等到利比亚的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之后卡扎菲就开始试图把油气资源收归国有。1973年9月1日利比亚纪念革命胜利四周年之际卡扎菲宣布将美国在利比亚的石油公司51%的股份收归国有。

此后卡扎菲又进一步萌发了领导阿拉伯世界同美国、以色列对抗的念头。得罪了美国的卡扎菲开始与苏联越走越近。1976年到1980年卡扎菲效法苏联经验在利比亚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巨额的石油收入使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成为了一个高福利国家:利比亚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都是在这一时期实现的。到了1980年利比亚已半只脚踏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在利比亚经济稳步发展之时卡扎菲继续扛着阿拉伯世界的反美大旗。

1981年利比亚与美国正式断交,在此之后美国的禁运和石油价格的回落使利比亚经济出现了七连跌,到了1987年利比亚GDP比起1980年已近乎腰斩。经济上的颓势并没打消卡扎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的雄心壮志。1978年认为自己装备优良、武器先进的卡扎菲介入到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战争中被坦桑尼亚狠揍了一顿。在坦桑尼亚战场折戟沉沙的卡扎菲又介入到南方邻国乍得的内战中,但乍得政府军在法国和美国支持下又揍了利比亚一顿。

在武力输出受挫之后卡扎菲转而试图通过文化输出提升利比亚在国际上的地位。利比亚是一个阿拉伯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非洲国家。卡扎菲一方面在阿拉伯世界推广自己的思想,一方面积极寻求整合非洲国家。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树立自己的形象主要是通过阿拉伯人的民族宗教信仰,所以抗起反美、反以的大旗就是卡大佐在阿拉伯世界树立权威的必要手段。相比之下利比亚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搞文化输出基本上靠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尽管这一时期利比亚的经济在美国禁运和油价回落的双重打击下出现波折,然而同长期深陷饥饿、战乱、瘟疫之中的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国家比起来仍要富裕得多。卡扎菲吸取了之前在坦桑尼亚、乍得等地武力输出失败的经验教训,所以他开始转而通过与黑非洲国家展开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自己在非洲的影响力。当初欧洲殖民者在分割非洲时人为制造了许多矛盾。非洲各国相继独立后饱受边界争议、部族矛盾、地区冲突等问题的困扰。

这时卡扎菲开始以一个和平使者的形象出来为非洲各国调停各种矛盾冲突。2002年卡扎菲推动了非洲联盟组织的成立,代替了之前的非洲统一组织。卡扎菲公开喊出了“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这句口号,非洲兄弟们则在国际事务中投桃报李声援利比亚。2003年初非洲国家不顾美国的反对全力支持利比亚当选为联合国的人权委员会主席国。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更是直接导致萨达姆政权垮台。

卡扎菲开始意识到下一个被收拾的可能就是自己了。伊拉克战争后卡扎菲开始有意识地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2004年美国放松了对利比亚的制裁。在此之后利比亚石油部门的对外开放加速了利比亚融入全球、重返国际社会的进程。在第一轮石油勘探的公开招标中美国公司中标15块中的11块;在第二轮石油区块公开招标中西方国家获得了24块中的11块。利比亚在与美国实现和解后再次迎来了经济腾飞。

利比亚的GDP从2002年的205亿美元一路飙升到2008年的871亿美元。这一时期利比亚为修复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竟不惜拿传统盟友俄罗斯做投名状。自从当年卡扎菲扛起反美、反以的大旗以来就与美国的战略对手苏联越走越近。冷战时期苏联在军事上、经济上都为利比亚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然而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已无力再向利比亚提供援助。从那时起卡扎菲就开始对俄罗斯心存不满。

2003年以后卡扎菲为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更是索性在外交上开始攻击俄罗斯。卡扎菲当时不仅拒绝与俄罗斯做石油生意,还对俄罗斯境内的车臣独立武装表示支持。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发生后石油价格一路下跌。这让靠卖石油生活的利比亚瞬间陷入困境。卡扎菲为缓解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危机又开始念叨昔日和苏联的兄弟情义。俄罗斯尽管对卡扎菲支持车臣武装的事很扎心,但只要卡扎菲不完全倒向美国就还是可以争取互利共赢嘛。

因此从2008年以后利比亚与俄罗斯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可皱了的白纸即使抚平也会留下印痕,同样破损的国家关系即使修复也难回当初。表面上俄罗斯与比利亚的关系似乎修复了,可实际上双方内心深处的芥蒂可没那么好消除。同样比利亚与美国的关系在2003年以后看起来似乎是在逐渐好转,可实际上美国同利比亚之间的芥蒂从未真正消除过。冷战时期卡扎菲没收过美国石油公司的资产,把美国在利比亚的费斯勒空军基地赶走了......

美国可从来不曾忘记过这些事。2003年以后卡扎菲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释放善意是连小孩都能看出来的保命手段而已。美国其实心知肚明卡扎菲只是人在屋檐下才不得不服软,可如果有朝一日卡扎菲又缓过劲来了还会继续听话吗?除了美、俄之外卡扎菲还把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其他三个国家也一个不剩全得罪了。当年卡扎菲打过的坦桑尼亚可是东方大国的小兄弟:长期以来坦桑尼亚一直受到东方大国在经济上、军事上的重点援助。

东方大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就是坦赞铁路。坦桑尼亚军队也效仿东方大国的模式进行训练。卡扎菲自从当年被坦桑尼亚教训后就愣说是东方大国暗中介入帮坦桑尼亚打赢自己的。卡扎菲还非说东方大国在坦桑尼亚的援助项目是搞经济侵略。卡扎菲借此号召非洲国家反抗所谓东方大国的“经济侵略”,甚至还在两岸问题这种事关东方大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屡屡出言不逊。卡大佐秉承凡事做到绝、惹火惹个遍的指导思想不把五常惹个遍誓不罢休。

卡扎菲曾对英国境内的分离主义组织“爱尔兰共和军”提供过支持。至于法国长期以来都把非洲当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卡扎菲在非洲扩张影响力的行动势必与法国发生冲突。2008年9月在地中海港口城市班加西200多位顶着王冠或手握黄金权杖的非洲国王、酋长们将“万王之王”的头衔授予了卡扎菲。这时卡扎菲有了新的目标:他要推动建立一个“非洲合众国”,还要为这个“国家”组建200万大军。

这实际上就是要使非洲联盟在一体化程度上超过欧盟:卡扎菲计划为“非洲合众国”组建200万大军,还计划凭借自己的黄金储备搞一个泛非货币。众所周知美元体系是美国不能动的红线。连身为美国盟友的欧盟搞出欧元都让美国高度戒备,何况是曾和美国有过节的利比亚要搞非洲统一货币呢?同时卡扎菲计划组建的200万非洲统一军队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军事霸权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

卡扎菲关于打造统一的非洲货币和军队的设想实际上已威胁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全球霸权,而在所有西方国家中除了美国之外对卡扎菲这一设想最为不满的可能当属法国。非洲一向是法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如今法国在非洲拥有的军事基地是最多的。非洲的许多矿业和电信及能源业务都被法国公司所控制。卡扎菲搞的这个“非洲合众国”直接刺中了美国和法国的命根子。这时卡扎菲已凭一己之力把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得罪光了。

此时利比亚内部又出问题了。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利比亚国内部族教派矛盾。利比亚至少有140多个民族与部落。这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就有30多个。卡扎菲要稳固自己的权力就必须压制反对自己的部落。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的卡扎法部落。包括卡扎法部落在内的西部部落成为了卡扎菲政权的统治支柱,与此同时与其对立的东部部落则对卡扎菲政权心怀不满。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包括利比亚在内的多个阿拉伯国家。

这年2月利比亚爆发大规模游行。早已心怀不满的东部部落趁机打出了反对卡扎菲政权的旗帜,随后越来越多的部落投入到反对卡扎菲的阵营。迅速向全国蔓延开来的抗议活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反对派开始拿起武器与卡扎菲的政府军对抗。从2011年3月19日起介入利比亚内战的英国、法国、美国等多国军队发动了对利比亚的空袭。2011年8月22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逃亡到家乡苏尔特的卡扎菲开始不停变换藏身之处。

2011年10月卡扎菲被反对派武装俘虏,随后这位69岁的前国家领导人惨遭虐杀。利比亚反对派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事实上所谓的利比亚反对派是由所有反对卡扎菲的部落武装组成的。尽管这些部落在推翻卡扎菲政权这点上是一致的,然而除此之外彼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卡扎菲死后利比亚的各路诸侯搞出了一个过渡委员会。这实际上是由各部落组成的一个联盟。尽管大家选了一个盟主当老大,然而实际上仍是各行其是。

很快各部落又分成两派开始打内战。2015年10月初联合国发布的报告估计:约有300万利比亚人受到冲突影响,占其总人口的1/2。来自利比亚的难民与来自叙利亚等地的难民共同催生了欧洲史上最大规模的难民潮。截至2020年6月利比亚仍维持着两大势力割据对峙的局面:民族团结政府和支持它的武装控制的黎波里等西部地区;国民代表大会与“国民军”组成的联盟控制着东部和中部地区、南部主要城市及部分西部城市。

卡扎菲政权倒台时利比亚人一度欢欣鼓舞以为迎接他们的是美好未来,但12年来的事实证明反对派当初许下的承诺根本只是虚言。如今整个比利亚社会处于一种事实上的无政府状态:武装团伙充斥着大街小巷,绑架勒索各种犯罪活动层出不穷......就说这回的洪涝灾害本是一场天灾,但利比亚现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根本就无人救灾。这种天灾与人祸的叠加毫无疑问加重了利比亚人民的苦难。

标签: 利比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