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存在14年,历经四位皇帝,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知识 123 0

#暑期创作大赛#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广的朝代。后人云:“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不过,对于强大的后唐,存在时间却非常短暂,而且后唐的四位皇帝也大多不得善终。

后唐存在14年,历经四位皇帝,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一、李存瑁

李存勖(885年-926年),小名亚子,生于晋阳(今太原南晋源镇),沙陀族人,为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少年时随父作战,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公元908年正月,父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袭晋王位。公元911年,李存勖攻破燕地。

公元923年,李存瑁攻灭后梁,一统北方中原地区。同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年号“同光”,史称后唐。李存瑁称帝后,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这显然为后唐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公元926年,皇甫晖在邺都叛乱,李存勖亲征反击。这时担任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机叛变,火烧兴教门,李存勖被流箭射中,葬于雍陵。

二、李嗣源

李嗣源(867年-933年),小字邈佶烈,沙陀族,应州(今山西应县)人,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名嗣源,称帝后,改名为李亶。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第二位皇帝。李嗣源在与后梁的争战中屡立战功,被授予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加同平章事。同光元年(923年)十月,李嗣源率先攻入汴梁,灭了后梁。

后唐建立后,李嗣源受到猜忌。同光四年(926年)二月,后唐军队哗变,拥李嗣源为主。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称帝,改元天成,改名李亶,是为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末,李嗣源病重。其次子秦王李从荣发动兵变,战败被杀,李嗣源闻讯惊逝。由此,和五代十国的其他朝代一样,后唐也是兵变频繁。

三、李从厚

李从厚是后唐第三位皇帝,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生母为昭懿皇后夏氏。李从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宠爱,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天雄节度使等职,加授中书令(宰相)荣衔,被封为宋王。长兴四年(933年),李从厚被召回洛阳,在李嗣源的灵柩前即皇帝位。

应顺元年(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攻至洛阳称帝,废李从厚为鄂王。李从厚逃至卫州,不久之后遇弑身亡。他在位仅五个月,终年二十一岁。后晋时期追谥曰闵皇帝(一作愍皇帝)。

四、李从珂

李从珂是后唐末代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养子,母为宣宪皇后魏氏。李从珂跟随李嗣源征战四方,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长兴二年(931年),出任左卫大将军、西京留守。三年(932年),拜检校太尉、凤翔节度使。四年(933年),晋封潞王。

应顺元年(934年),李从珂废黜唐闵帝李从厚后,自立为帝,年号清泰。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李从珂打仗勇猛,但治国无能。即位后任用卢文纪等庸才为相,致使国事日益败坏。

清泰二年(935年),李从珂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后来,李从珂派遣张敬达率兵数万进攻晋阳,并命各镇联合讨伐。对此,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清泰三年(936年),李从珂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契丹军队的进攻,于洛阳自尽,终年五十二岁,葬于徽陵。

标签: 后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