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汗忽必烈出于什么考虑,把改国号为大元?

热点 150 0

钳工`Q有人对元朝的国号搞不太清楚,感觉是一个乱七八糟的账本,越算越糊涂。其实没那么复杂,咱们简而言之。

元朝,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蒙古国阶段,也就是从公元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时开始。

蒙古大汗忽必烈出于什么考虑,把改国号为大元?

“蒙古”二字从南宋开始出现,之前都叫蒙兀、萌古,反正都差不多。经过多年南征北战,成吉思汗打下了辽阔的疆域,有了众所周知的四大汗国。所谓四大汗国,是指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以及蒙古大汗所统领的大汗之国(本部)。四大汗国基本上是平等的,只是大汗之国的位置相当于西周的周天子,三个汗国都是诸侯,是这么个关系。

到了公元1271年,继承兄长蒙哥汗位的蒙古大汗忽必烈,正式改国号为“大元”,进入了第二阶段。元再称为四大汗国就不合适了,但四大汗国依然存在,也就是去掉了元帝国,加上了伊利汗国。好端端的大蒙古国,为什么要改国名?谁都知道,国名是本国合法存在的根本之一,绝不是儿戏,谁都不敢在国号上玩火。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忽必烈改了祖宗的国名,自有其深谋远虑。

在忽必烈之前,“大蒙古国”这个叫法主要集中于蒙古本部人马,大蒙古国内部的汉士大夫并不这么叫,而是叫“大朝”。但这个大朝,也不是正式的国号,而“大蒙古国”的国号,汉人又不是特别能接受。蒙哥时期还是比较保持蒙古化的,但忽必烈的汉化却深于其兄。忽必烈深知要统治广阔的汉地,不重视汉士大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汉化在大蒙古国的统一进程是不可避免的。

当忽必烈用了汉地的年号时,就说明他已经在考虑改国号的问题。但改用什么国号,则让忽必烈犯了难。封建王朝定国号有一个标准,叫做“著从初起之地名。”你从哪发家的,就以哪里为国号。说一个非常有名的,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篡夺周朝江山后,定国号为宋。之所以定为宋,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赵匡胤在周朝时任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因为驻地为宋州(河南商丘),所以也称宋州节度使。赵匡胤篡位后,遵循的就是“著从初起之地名”,定国号为宋。可忽必烈没法用这个原则,因为蒙古高原自古以来就没有一个像汉地那样的一字地名。

如果定国号为大蒙古,和大蒙古国有什么区别?也无法定为大匈奴、大柔然、大突厥。所以,忽必烈只能放弃这个原则,改用另一个原则,“以美号为国号。”所谓美号,就是好听的词,大元、大明、大清都是这种。

朝中的汉士大夫也在催促忽必烈趁早定国号。汉族官员王恽上书言事,“伏见古有天下者,莫不首建国号,以明肇基之始。方今元(年号)虽纪而(国)号未立,是大阙然。圣朝统接三五,以堂堂数万里之区宇,垂六十年大号未建,何以威仰万方?”在王恽等士大夫看来,大蒙古国或大朝都不是符合汉地传统的国号,蒙古要想稳定对汉地的统治,没有汉式国号是不行的。忽 另一位奇人刘秉忠上书,请建国号为大元。

经过考虑,忽必烈同意了,让另一位汉化的女真士大夫徒单公履拟诏,也就是后世看到的那篇著名的《建国号诏》。

大家都知道,元朝的国号取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但要说明的,忽必烈的国号是取自《易经》,但却不是元,而是大元,简称为元。之前的大魏、大宋、大隋、大唐的“大”,是赞美之意,而“大元”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元”本身就有“大”的含意,而大蒙古国几乎打下了欧亚大陆,元人说“自古有国家者,未有我朝之盛大矣!世祖皇帝(忽必烈)初易‘大蒙古’为‘大元’,元者,大也。”可见,大元才是由大蒙古国改来的国号。

大蒙古的国号,代表战争思维,天下要由马上来打。大蒙古改成大元,意味着蒙古统治高层开始转变,由战争思维逐渐转向统治思维,天下要下马来治。大元国号的确定,也代表着蒙古统治高层希望能争取到南方士大夫阶层的支持,以较小的代价灭掉南宋实现全国的统一。

公元1271年定国号元,1276年就灭掉了南宋小朝廷,直到1279年消灭南宋的残余势力。

标签: 忽必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