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家人

杂谈 119 0

采访中,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的感慨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小时候,村里要修路,大家都是自己拿着锄头和石料上阵。可现在社区里,不少居民是关起家门生活,觉得门外的事情都和自己无关。”

同样是人口聚集居住的单元,为何村和社区的向心力差距较大?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曾提到,村落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以家族和血缘纽带为基础,这里的人们高度熟悉和信任,有着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再把目光转向社区,居民的数量往往比村庄更多,但通常是彼此素不相识,几乎成了“陌生人社会”。

我们是一家人

如何推动社区服务真正发展起来?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当“我们是一家人”的理念在社区深入人心,参与志愿服务便会成为居民的自然选择,相关议事制度、服务体系的建立才会顺理成章。从这个角度看,“跳出服务做服务”或许能事半功倍。社区工作者可以多举办邻居节、社区春晚等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社区居民相互熟悉、建立情感联结,逐步形成共同体意识。

标签: 我们是一家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