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斯电码,传说中的作弊神器,你学过么

知识 188 0

在风雨交加的1844年5月24日,一位身穿黑色大衣、脸色坚毅的男人走进了华盛顿D.C. 的一个简陋房间。他的眼前是一台由铁线和奇异装置构成的机器。那男人便是萨缪尔·摩尔斯,一名艺术家转身成为发明家,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在这个划时代的瞬间,他的手指轻轻触动装置,一串神秘的点点划划随即穿越了几何英里,最终抵达了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另一端。电报里传递的消息是:"What hath God 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正是这条信息,开启了现代远程通信的新纪元。


摩尔斯电码,传说中的作弊神器,你学过么


这段旅程,尽管仅是几百字的描述,却凝聚了摩尔斯和他同仁数年的心血。回溯到1832年,摩尔斯跨越大西洋归国途中,就已经萌生了利用电磁原理传递信息的想法。然而,从想法到实践的道路上布满了重重困难。资金的匮乏、技术的不断试错、公众的质疑声,都曾让摩尔斯的步伐踟蹰。



但正是对科学的无限渴望、对未知的勇敢探索,支撑着摩尔斯继续前行。他与助手阿尔弗雷德·维尔合作,不断改进电报机的设计。他们使用的编码系统——“摩尔斯电码”,将字母和数字转化成间隔不同的电信号,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点(•)和划(—)。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摩尔斯终于得到了美国国会的支持,并成功拨款三万美元建立了从华盛顿D.C. 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安全高效地铺设长达40多英里的电线,以及电报机的稳定运行。在漫长的实验和调试后,所有准备工作终于就绪。


当那条历史性的信息在两城市间穿行时,摩尔斯和他的团队屏息以待。随着巴尔的摩那一端确认信息接收成功,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摩尔斯将《圣经》中的一句话"What hath God wrought!"选为首条电报信息,不仅因为这句话表达了对神圣智慧的敬畏,更是对这项发明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的预示。


随着电报的成功,消息传递的方式被永久地改变了。那些曾经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传递到达的信息,现在仅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这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军事指挥、新闻报道等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莫尔斯的发明不仅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深层次地,它连接了人类的命运和思想,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在之后的岁月里,电报网络迅速扩张到全球各个角落,成为通信的主要方式,直至电话和互联网的出现。


如今,虽然电报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每当我们通过手机发送信息,无论是跨越城市还是大洋,我们都在延续着萨缪尔·摩尔斯的伟大遗产。在那个闪电般传递信息的瞬间,或许我们可以沉默片刻,想象一下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D.C. 和巴尔的摩之间的那根电线,以及它背后那句意味深长的"What hath God wrought!"

标签: 摩尔斯电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