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陪伴”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亲子关系

知识 152 0

近期,儿童成长陪伴师行业受到社会关注。《工人日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家长认为聘请儿童成长陪伴师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但也有家长反映目前市场上的陪伴师素质层次不齐,部分从业者缺乏专业培训,无法完全满足其期望。

儿童陪伴师行业的兴起背景主要在于部分孩子本身在学习或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家长搞不定;部分孩子或许没有多少问题,但家长对其成长有较高的要求,自己又没有时间或精力,或缺乏实质性的教育与陪伴能力,于是,陪学又陪玩的儿童成长陪伴师应运而生。

“儿童成长陪伴”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亲子关系

除了日常的陪伴与照顾,儿童成长陪伴师还要为孩子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包括良好的启蒙,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协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厌学、沉迷游戏、情绪失控等。部分儿童家政机构对儿童成长培训师的招聘标准是本科学历及以上,且最好是教育学专业,对英语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口语流利。相关数据显示,陪伴师的月薪在1.5万-3万元,有的家庭甚至开出月薪4万-5万,当然在艺术、计算机、心理学资质等方面也对陪伴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难看出,上述要求与传统的阿姨、家教完全不同,儿童成长陪伴师需要在早教、娱乐、生活等方方面面做到兼顾,每月1.5万-3万的薪资水平也不是普通家庭所能负担得起的,可见这是一个小众市场,至少目前是。具体而言,儿童成长陪伴师的服务市场相对狭窄,也即主要针对有钱的家庭,孩子难搞,孩子存在各种问题:或学习方面,或心理方面,或其他方面,或孩子目前的发展状态达不到家长的预期,家长没空,或家长没能力搞定,于是,便用“钱”的方式搞定。

但是不是真的就“搞定”了呢?恐怕不好说。家长忙,孩子孤独,无聊,无助,有个哥哥或姐姐陪伴,聊得来,一起玩,一起学,多数孩子应该可以接受甚至持支持态度。但这种表面的“好”不一定能持续,或许还客观上加剧了孩子对父母的疏离感,如果本来就很疏离,某种意义上就是“雪上加霜”。

无论如何,儿童成长陪伴师不能也不应替代原生的亲子关系。有人说做幼儿园老师难过做大学老师。一个核心的点是大学老师面对的是心智相对成熟的成年人,而幼儿园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必须尽量走进孩子的内心,像孩子一样思考问题。而完全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幼儿园老师需要具备专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必须熟练掌握与儿童认知特征和规律相关的专业技能。市场上的儿童成长陪伴师真的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学吗?与儿童相处了多长时间?真的愿意且有能力“走进他者(儿童)的世界”吗?这不是说“我从小就喜欢孩子”“我一直喜欢陪孩子玩”等口头说辞那么简单,心理学、环境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知识及素养都是需要具备的。

再者,即使具备了上述知识与技能,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很大,表现出来的状态也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孩子,不同时候也有不同的状态呈现,儿童成长陪伴师很难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由于缺乏原生家庭长期生活的经历跟体验,他们很难真正“搞定”孩子。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分工如何细化或发达,孩子的事,特别是成长与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基本上,父母任何时候都是第一责任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不是,儿童成长陪伴师更加不是。进一步说,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借助外力解决或化解的,比如陪伴孩子,其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 □ 姚华松(作者系广州大学社会学教授)

标签: 亲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