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第二册》——28、油脂

杂谈 134 0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化学必修第二册》——28、油脂

三、油脂1、油脂的存在和分类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花生油、大豆油和动物油(如猪油)都属于油脂。

在室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叫做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叫做脂肪。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油脂可以看作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丙三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即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其分子中有三个酯基。油脂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其中R、R′、R″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见,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

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含碳原子数较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依烃基是否饱和(是否含碳碳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的烃基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亚油酸烃基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

3、油脂的性质

物理性质:

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影响很大。植物油是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动物油是含较多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熔点较高。

油脂的密度比水小,黏度比较大,触摸时有明显的油腻感,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食品工业上利用这一性质,常使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中的油脂。


化学性质:

油脂分子中均含有酯基,所以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有些油脂(植物油)分子中还含有碳碳双键,还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1)加成反应

工业上常将液态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提高其饱和程度,生成固态的氢化植物油。

氢化植物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和储存。可用于生产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食品工业原料。

(2)水解反应

油脂在人体小肠中通过酶的催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再分别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油脂是人体的储备能量。

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即皂化反应),获得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进行肥皂的生产。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也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3)氧化反应

常见的食用油中普遍含有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被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和醛类等物质。变质的油脂含有一种难闻的“哈喇”味,不能食用。

很多食品包装中有一小包含铁粉等物质的脱氧剂,市售食用油中也普遍加入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抗氧化剂,以确保食品安全。

4、油脂的应用

(1)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重要营养物质。

(2)油脂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吸收,并提供亚油酸等必需脂肪酸。

(3)在烹饪过程中,油脂不仅是加热介质,还会赋予食物令人愉悦的风味和口感。

(4)摄入过多油脂易导致肥胖,会影响人体健康,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合理控制油脂的摄入量。


思考:怎样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多种烃的混合物)。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完全水解;矿物油主要成分是烃,不能水解。

可将两种液体各取少许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充分反应,静置,若最终红色褪去或变浅,液体不再分层,则为植物油;若液体红色无变化,且仍然分层,则为矿物油。

欢迎点赞 关注 留言

云水散人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标签: 油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