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遗爱临死前的感慨:被老婆戴绿帽,被哥哥举报谋反,做人太难了

行业 164 0

头顶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男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七月,深受李世民信任的梁国公房玄龄病逝于家中,作为功勋名宿,嫡长子房遗直继承了紫光禄大夫和梁国公的爵位。但是,房遗爱的妻子高阳公主却趁机闹着分家,并怂恿房遗爱夺取哥哥的爵位。

房遗爱临死前的感慨:被老婆戴绿帽,被哥哥举报谋反,做人太难了

房遗直虽然是长兄,却不敢跟公主对抗,他只能将这个家庭丑闻上报朝廷,请求李世民定夺。当时,李世民对功勋子弟参与皇子争权非常不满,而高阳公主的丈夫房遗爱恰是魏王李泰的心腹,为了刹住高阳公主夫妇的野心,李世民狠狠的训斥了高阳公主。

李世民的训诫没有起到任何一点作用,高阳公主对房遗直的逼迫更紧,对李世民的恨意更重了。

争产风波刚过,高阳公主就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她背着丈夫房遗爱与世外高人通奸的秘密被广而告之了。

一起很小的盗窃案却莫名其妙地牵扯到和尚辩机的身上,在辩机的住所搜查到了皇家的御用枕头,花和尚辩机耐不住酷刑,将他与高阳公主通奸的事情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

这条爆炸性的新闻很快成为长安街头百姓们茶余饭后的闲谈笑料,也让病重中的李世民感到无尽的羞辱,愤怒的李世民腰斩了辩机和尚以及高阳公主身边的数十个随从和丫鬟,却对她网开一面。

做到这种程度都没有受到处罚,高阳公主的胆子更大了,她不仅又勾搭上了和尚,还找了许多道士,以及方外高人,都是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房遗爱作为功勋子弟,在长安城简直是顶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在行走。

房遗爱:头顶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男人

长孙无忌的擅权

等到懦弱的李治继位,高阳公主就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她虽然是个风流公主,却也着实为房遗爱的功名利禄做了不少的努力,甚至不惜牺牲她的清白。

其实她早已经没有清白了,但是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直有啊,当哥哥的被兄弟媳妇诬陷调戏公主,还告到了皇帝那里,纵然李治知道高阳公主的为人,也得硬着头皮接下这个案子。

本就是家庭丑闻,还牵扯到了前朝功勋房玄龄,李治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太尉长孙无忌却横插一手,非要接管这个案子。

李治是长孙无忌硬逼着李世民立下的太子,甚至在李世民打算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时候,长孙无忌联手各部大臣死命劝谏,他的目的就是要在李世民逝世后把控朝廷。

实际上,长孙无忌真的做到了,永徽前期,朝廷上就是长孙无忌一家独大,说一不二,皇帝李治也要看他的脸色行事,但是他还不满足,还有一些不愿意听他话,躲着他的人需要拔掉。

不做长孙无忌的朋友,就是做他的敌人,想两边不靠,中间站,门都没有。

长孙无忌已经擅权到这种程度了。

长孙无忌擅权

性骚扰案引发的屠戮风波

房家这起性骚扰案就是长孙无忌打击政敌扩大化非常好的借口,接下这起案件,长孙无忌便可以从高阳公主身上下手,通过诬告高阳公主谋反,从而将他的老公房遗爱拉下马。

高阳公主是冤枉的,但房遗爱不是,自从李泰被贬后,房遗爱就不遗余力地与柴令武、薛万彻等人谋划,准备立荆王李元景为帝,不过这些密谋的计划都被他的哥哥房遗直暗中探知了,为了自己的名声,房遗直大义灭亲,主动站出来检举揭发了兄弟夫妇。

被抓捕的房遗爱完全是个大嘴巴,跟他父亲房玄龄根本没有可比性,为了保命,薛万彻、柴令武等人都被他出卖了,这些小人物并不能满足长孙无忌的需求,他需要房遗爱攀咬更多的人,房遗爱也都满足他,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宰相宇文节、大将执失思力,都莫名的成了谋反的罪魁祸首。

李恪被无端牵连

吴王李恪和宰相宇文节都曾经是长孙无忌政坛上的对手,而江夏王李道宗和大将执失思力只不过与长孙无忌交情不深,却也遭到了无端横祸。尤其是江夏王李道宗,跟随高祖、太宗打了一辈子仗,战功显赫,还在战场上救过长孙无忌的命,终究难逃被构陷的命运。

李治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性骚扰案怎么还牵扯出来这么多亲王元宿。当长孙无忌诛杀李恪、李元景等人的诏书摆在李治面前,需要他盖章定论的时候,李治流泪了。

“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

《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记载完全展现出了一个大权旁落的皇帝凄惨的景象,想要赦免亲叔叔和亲哥哥,竟然要流着泪求大臣,长孙无忌的霸道已经到了令李治恐惧的地步。

可惜,就算李治哭瞎了眼,长孙无忌也不会皱一下眉头,至于其他的大臣,早就成了他的死党,其中一个有点实权且不愿意攀附他的宇文节也被安在了这次谋反案中,另一个托孤大臣李勣,早早的隐退了。

房遗爱谋反案,牵扯的人物之多,是唐朝建立以来极其罕见的,也足以见识到李世民曾经的担忧,为了制衡长孙无忌,他将李勣留在了李治身边,寄希望于他能压制住权力欲望膨胀的长孙无忌。

但是,李勣早在李治登基以后便推出了核心权力机关,只保留了一个挂名虚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也躲过了长孙无忌的栽赃陷害,没有像宇文节那样成为了活靶子。

李勣明哲保身

李治反击

等李治含泪都救不下他的哥哥李恪以后,小皇帝终于明白他的亲舅舅已经变成了恶魔,他需要反击。

李勣和武则天就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左右手。

想要扳倒长孙无忌,首先要扳倒皇后王氏和太子李忠,长孙无忌是王皇后的后台,太子李忠也是长孙无忌力主培养的下一代皇位继承人,三人之间相辅相成。

当然,李治还有自己的私心,他想将武则天送上皇后的宝座。

对长孙无忌的出手展现出来一代女王的权谋手段和无孔不入的关系网,多年以后的内卫便由此而成。长孙无忌、褚遂良、裴行俭等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武则天的掌控之内,裴行俭因为言及武氏乱朝便被设计赶到了西北。

李治与武则天的一系列操作,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感到了不安,他们迫切地需要当面谈判,长孙无忌必须要了解,李治对于废后的态度有多坚决。

李治

李治的态度非常强硬,是长孙无忌从未见过的强硬,他与褚遂良关于废后和立后的问题激烈的交锋,直到褚遂良说出了那句刺痛他内心的话。

“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岂可蔽也?”

褚遂良这句话几乎是把李治按在地上狠狠的抽打了,也把自己送上了绞刑台。

多年以后,李治病重难耐,武则天把控朝权的时候,他是否会到褚遂良曾经的这句话,是否后悔将大唐的宗室子弟送到了眼前的这个女人的屠刀之下。

褚遂良劝谏,李治不听,朝中的大臣们劝谏他也不听,李治铁了心的要立武则天为后了,谁也不知道他到死是鬼迷心窍了还是被偷了魂,就赖在武则天身上不走了。

李勣的精明

皇帝与臣子之间的胶着状态终于被打破了,那个一向不怎么吭声的李勣仅仅用了十一个字就把这件事摆平了。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是李勣精明谨慎的集中展现,也是他无法做到后世中人人敬仰的忠臣典范的原因,固然他是顾命大臣,也想要帮助李治从长孙无忌手中夺权,却不应该将一个比长孙无忌更狠辣的女人送上更高的舞台,武则天的狠毒,他早已经知晓,说他是为李治着想,不如说更多的是为自己着想,李治的坚持,武则天早晚是要上台的,他不过是顺水推舟,说出李治最想听到的那句话罢了。

永徽六年十月,李治给王皇后、萧淑妃扣上了一个谋行鸩毒的罪名,将她们贬为庶人。要么说李治的子孙被屠戮也是他咎由自取,萧淑妃受宠于前,与他百般恩爱,甚至为他生了三个孩子,可李治仅仅因为有了一个武则天,就把旧爱弄到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可恨之极!

标签: 房遗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