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屁专家”熊式辉,花式吹捧蒋介石父子,到台湾却吃老蒋闭门羹

行业 183 0

"马屁专家"熊式辉,花式吹捧蒋介石父子,到台湾却遭老蒋闭门不见,这个标题令人费解。熊式辉一生忠心耿耿、事事迎合蒋介石,可谓蒋家红人。他不仅为蒋介石操碎了心,更是竭尽全力宠信蒋经国。然而最终,当他携家眷千里迢迢到台湾寻求庇护时,却遭到了老蒋的冷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熊式辉到底做错了什么,竟然会沦落到这种境地?

”马屁专家”熊式辉,花式吹捧蒋介石父子,到台湾却吃老蒋闭门羹

走马上任:熊式辉如何凭借拍马屁攀上权力之巅

熊式辉出身寒微,1911年虽然参加了辛亥革命,但并未为人熟知。直至北伐战争期间,他才逐渐崭露头角。1927年,北伐军在徐州战役节节败退,蒋介石下野,熊式辉随即辞去所任军职,并向蒋介石示好,希望能追随左右。虽然表面上看似忠心耿耿,但熊式辉深谙蒋介石"以退为进"的手腕,因而抓住这个投靠的良机。

果不其然,1928年蒋介石东山再起,熊式辉立即率部护送蒋介石回师。为表彰熊式辉的殊勋,蒋介石亲自任命他为淞沪卫戍司令,驻防上海。自此,熊式辉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嫡系。

不过,要想获得蒋介石的青睐并非易事。蒋介石重用人多有"亲、黄、陆、浙、故"的标准,而熊式辉恰恰无一可沾。他能够得宠,主要归功于善于揣摩蒋介石的心思,时常逢迎拍马。

比如在1928年济南惨案后,蒋介石对日本袖手旁观,熊式辉立即出面支持,并建议"忍辱一时,不耽误时间"。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蒋介石在国内遭到舆论抨击,熊式辉又及时献计,力劝蒋介石"不顾一切非难"。

更为可笑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刚发生,蒋介石打算返回南京主持大局,熊式辉却极力敦促他继续留在江西剿共,称"内乱必先扫除,外患且俟从容应付"。当时的形势确实严峻,但将国家安危置之度外,可见熊式辉拍马屁的决心。

极尽吹捧之能事:熊式辉对蒋介石父子的无上奉承

熊式辉对蒋介石的拍马屁,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不仅毫无原则地支持蒋介石的一切决策,更是将吹捧进行到底,对蒋介石的赞美之词,恭维之语,简直是汗牛充栋。

1)赞美蒋介石睿智,对他言听计从

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熊式辉第一时间向其表达效忠,并在蒋介石复出时全力相助,被任命为淞沪卫戍司令。此后每逢蒋介石作出重大决策,无论是否正确,熊式辉总是对其妄加赞美。

比如在蒋介石对日袖手旁观时,熊式辉大加称赞其"为厉害计";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欲返沪主持大局,熊式辉又极力劝阻,并盛赞其"革命者之外交乎"。无论蒋介石的决策多么荒谬,熊式辉总是一味唯命是从,对其全盘接受,从未提出任何异议。

2)热衷于宋氏夫人的"新生活运动"

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宣扬节俭理念。熊式辉对此大加赞赏,纷纷在江西发号施令,要求全体官员和人民响应号召。那时的江西正值内战之中,军费开支巨大,但熊式辉仍然大张旗鼓地号召"勤俭持家",可谓是违背常理的愚蠢之举。

3)视蒋经国为"太子",自任"太子师"

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自幼就受到熊式辉的拥戴和奉承。熊式辉视蒋经国为"太子",自任"太子师",对他百依百顺。有一次,蒋经国还未入学就已被熊式辉授予所谓"江西学生团总团长"的头衔,令人啼笑皆非。可见熊式辉对蒋家子孙的阿谀奉承,着实是无以复加。

权力暗影:熊式辉掌控江西十载的黑暗统治

1933年,蒋介石将熊式辉调任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由此在江西一手遮天,执政权长达十年。在这段时期内,他无恶不作,暴虐无道,致使江西沦为人间炼狱。

1)剥削百姓,敛财千万

熊式辉到任后立即对江西人民横征暴赋,借口是为了"剿共"和筹措军费。他不仅把重税摊派到普通老百姓头上,就连一些小商小贩也不放过,对他们苛征税赋。有时甚至还会指使手下在乡间抢掠哄抢。

据后来的统计,熊式辉在江西任上十年,总共敛财达数千万银元之巨,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一个省主席。这些钱财无一例外都是从老百姓的血汗中剥削来的。

2)充军饷,肆意妄为

熊式辉掌控江西的军权后,便把剿共军饷作为敛财的借口。他不仅强征军费,还把募兵简单化为一种买卖:只要交够银钱,便可永远免服兵役。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征军费就需征集更多兵员,兵员越多则需要更多军费。

与此同时,熊式辉还控制了江西所有的盐铁专卖权,并垄断了全省的烟酒生意,这使得他有无穷无尽的财源。加之他手中还掌握着生杀大权,可以为所欲为,所以在江西十年,他是无恶不作,肆意妄为。

3)树立个人威望,压制异己

为了在江西立足,熊式辉不惜以极其残暴的手段镇压异己。他曾两次在江西发动了所谓的"清党"运动,许多不同声音都遭到了严厉打击。有些地方上的知识分子只因偶尔说错了一句话,就会立即遭到逮捕和酷刑拷打。

熊式辉如此嚣张跋扈,就是因为他有蒋介石的默许和支持。这一点从他高喊"革命就在路上"的口号可以看出,熊式辉是将自己等同于革命的领袖。可以说,他在江西简直就是独裁者的化身,令当地老百姓生灵涂炭。

东窗事发:熊式辉在东北的彻底失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熊式辉被蒋介石调往东北前线,出任冀热辽宁绥远等处的统帅。然而在那里,熊式辉的种种愚蠢决策和失策,最终导致国民党在东北节节败退,几乎付诸东流。

1)未能控制东北局势

1938年,熊式辉到任东北后不久,就率领国民党军队在徐州遭到重创。此后在平汉铁路沿线与日军周旋,更是处处节节败退。其间,他屡次对当地民夫进行苛征暴捕,引起民愤。

1939年,熊式辉又在冀鲁行省一带对中共游击队展开"罢黜"行动,试图将其一网打尽。但这场行动不仅未能奏效,反而使国共内战进一步加剧,加重了战时的内耗。

2)与苏联关系恶化

在东北前线,熊式辉不仅对付不了日军的进攻,对苏联方面也处处怀有戒心。他多次无理指责苏军"捂盖子", 干扰了中国军队的行动,并怀疑苏军在给中共"游击队"暗中支援。

这种无谓的猜忌态度,加之国民党方面频频对苏军无理扣押、侮辱,终于使苏军对国民党彻底失去耐心。1939年底,苏军开始撤离东北,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战略处境。

3)民主力量抬头,国民党节节败退

在熊式辉统帅东北前线的这段时间里,几次大的战役均以惨败收场,国军损失惨重。与此同时,中共东北游击队力量日渐壮大,很快就控制了辽沈地区的大片区域。

熊式辉对此狼狈不堪,无可奈何。蒋介石也渐渐看清了他的无能,于是在1940年将其调回南京,结束了他在东北的统帅生涯。这标志着他开始从此走向没落。

覆水难收:蒋介石对熊式辉彻底失望

熊式辉在东北前线的失利,令蒋介石对他彻底失去信心。此前尽管熊式辉在江西任上横行暴虐,作风猖獗,但蒋介石由于需要他的效命,一直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东北战事一败涂地后,熊式辉的覆水已然难收。

1)东北战事一败涂地

1940年,蒋介石将熊式辉自东北前线调回南京。此前,熊式辉在平汉线、徐州等地节节败退,国军伤亡惨重。更为严重的是,在东北地区,中共游击队的力量越来越壮大,很快就控制了辽沈一带。

相比之下,国民党军在东北可谓是节节败退,失去了大片区域。而熊式辉作为国军总指挥,却毫无作为,再加上他处处怀疑苏军、孤立中共的种种失策,使局面雪上加霜。

2)陈诚虽失败但得宋美龄青睐

与熊式辉在东北前线节节失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诚在武汉会战中的坚守。尽管最终因装备严重不足而被迫放弃武汉,但陈诚的视死如归精神还是赢得了宋美龄的赞赏。

宋美龄向来极力主张抗日到底,对那些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将领反感十分。熊式辉在东北的表现恰恰说明了他的这种软弱无能,所以蒋介石自然更加器重陈诚这样的抗日英雄。

3)熊式辉彻底失宠,无复出机会

战火再次燃向江西后,熊式辉又被派往前线,但很快便在新建之役中吃了大败仗。从此之后,他彻底沦为闲散人员,蒋介石对他也是再无任何施加的余地。

直至战争结束,熊式辉仍然默默无闻。当时已移师台湾的蒋介石对他更是视而不见,根本不予任何职位安排。熊式辉一度孤身在台湾游荡,后来不得已只能返回大陆。可见他彻底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从宠臣一路走向放逐,命运的无情反转,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标签: 熊式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