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

杂谈 141 0

文/ 牧石

这里说的不是闻名全国的京剧四大名旦,而是我们陕西监狱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的“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

他们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栏监狱的四位普通的管教干部,他们把业务锤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对服刑人员讲话中,抓住要害,摄人心魄,穿透力强。尤其与顽劣分子交锋,总能瞅准要害,穷追猛打。任凭你有多么顽固,没有他们化解不开、拿不下的。时间长了,他们的大名威震一方,被干警和服刑人员誉为“四大管教”。

每年的年度考核、业务竞赛名列前茅的也总是他们四个人和所在单位。厅局领导知道了,凡来调研检查工作,都指名道姓专门要看他们的队列操练和队前讲话、“背向”点名、“四知”表演,欣赏他们的风采。于是,名气大了,同志们便开玩笑,称他们是“四大名旦”,很快传遍全省监狱系统。

一九八二年,我走上工作岗位崔家沟监狱,就听说了“四大名旦”的传说,深深地记住了马文英、孙烈、司正、洪树林四个响亮的名字。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第八次劳改工作会议召开不久,监狱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业务上要求干警扎实基础,对服刑人员必须做到“四知”,并且熟练“背向”点名,即对每名服刑人员要一知姓名、年龄、籍贯及口音、身高相貌特征等情况,二知其罪名、刑期及起止日期、犯罪特点等情况,三知其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等情况,四知其改造思想行为表现情况;所谓“背向”点名,就是不用花名册,从背后能流利点出每个人的名字。我觉得下点功夫死记硬背,做到“四知”问题不大,可对“背向”点名天天练,总是不畅,很着急。

这时,到严管队去找我们队上被关禁闭的服刑人员谈话,正好遇到马老值班。我留意他言谈举止的沉稳、儒雅、干练,还请教了在“背向”点名中遇到的问题。不想,他讲得简单,要我挨个跟每个服刑人员谈话,说先把人给熟悉了,水到渠成,不用练,自然而然就过关了。

我照他讲的去做,果然灵验,不仅“背向”点名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对“四知”也记得轻松。细心体会他讲的话,举一反三,对我有很多启发。

后来,我还认识了时任我们单位松山大队管教股长的孙烈,领教了他过硬的工作作风。遗憾的是,由于单位之间距离较远,没有机会认识司正和洪树林两位老同志,他们相继都退休了。

有趣的是,后来围绕“四大名旦”是哪四个人,竟产生争议,出现几个不同版本。有人说其中有六十年代公安战线大练兵中涌现出的西北五省“四知”标兵高贵武,还有人说有我们单位的邵庭英、蒋焕青等老同志。多种说法,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常常弄得面红耳赤。又后来,还演绎出“四大管理员”“四大政工干事”“四大采购”等等说法。

对此,我以为正常。因为,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革命理想高于天,共和国监狱事业的开拓者们,忠诚党的事业,对待工作普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他们的身上,有着共产党人同样的品质,令人敬仰。他们那一代人,普遍优秀。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马栏监狱由黄土高原上子午岭的大山里早已搬到了关中平原腹地,崔家沟监狱实现再次飞跃即将走出大山,在铜川建成现代化一流监狱,两座监狱工作环境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由想起当年闻名全省监狱系统的“四大名旦”,想起许多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作风扎实,为共和国监狱事业奉献一生的老前辈,想起陕西监狱的建设历史……

编辑:慕瑜

标签: 四大名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