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线城市正在强势崛起

行业 200 0

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6月6日刊登题为《北京小心,中国二线城市在崛起》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

本月将有近1200万学生从中国高校毕业。几十年来,毕业生都被吸引到4座城市:首都北京、金融中心上海、技术中心深圳和出口重镇广州。这些地方机会多,经济影响力超过中国其他城市,公共服务也更好。而且它们都很大,人口从1700万(深圳)到2600万(上海)不等,因此被称为一线城市。

中国二线城市正在强势崛起

现在大批毕业生的目光开始越过一线城市。近年来,中国一些不那么知名的城市开始更具吸引力。这些正在崛起的大都会属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并不都那么繁荣,但许多凭借活力、文化和生活质量脱颖而出。

此类新崛起的城市遍布中国各地。在西部,西安、成都和重庆吸引着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和网红。在中部,武汉、合肥和长沙接纳娱乐公司和电动汽车制造商。长三角地区的南京和杭州以风险投资公司和初创公司为特色。有人把这些地方称作“新一线”或“1.5线”城市。但我们想把它们称作“8大”,这个阵营开始“抢夺地盘”。

过去4年,一线城市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仅约为1.7%,而“8大”的人口增长率为18%。按照西方的标准,这些平均人口约为1000万的城市已是巨型城市。

这些城市的新居民有些来自农村,但也有许多来自其他城市。智联招聘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白领更喜欢选择主要的二线城市,一个原因是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质量很高,而且还在提高。5年来,这些城市的地铁总长度翻了一番。

另一个原因在于,相比北京和上海,大多数二线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放宽户籍限制,甚至提供激励措施欢迎外来人口。

这个趋势恰逢中国年轻人的心态开始改变。北京和上海的工资水平往往更高,但如今许多年轻人更看重生活质量。主要二线城市往往能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提供更好的平衡。

年轻科技工作者龚正华(音)在广州和上海工作多年后移居成都,他的新家附近有绿树成荫的运河和麻辣火锅店。他挣得比原来少,但租得起比过去大两倍的公寓。他能够更加享受生活。龚先生希望尽快买房成家,这个目标在一线城市似乎遥不可及。

合肥有时被视作二线城市的样板。这座城市通过地方政府投资、产业政策和鼓励私营部门等组合措施,发展起高端制造、电动汽车、生物技术和半导体等行业。此外,这里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优秀院校,聚集着理工科人才。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赞扬这里的商业环境。该公司已经在合肥建有两个制造厂,如今又斥资27亿美元,在这里扩建创新中心,以推进在中国的电动汽车目标。

“8大”的其他成员也在开辟自己的道路。比如,成都拥抱高价值服务业和消费。10年来,服务业在全市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50%上升到68%(全国平均水平为55%)。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说,这是一个案例,展示中国城市可以构建更加平衡的经济。

得益于蓬勃发展的嘻哈音乐市场以及政府的支持,成都音乐行业蓬勃发展。官员对这个行业有规划,力争到2025年成都音乐及其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这座城市还吸引大量游客和网络名人,他们拍摄自己吃饭、喝酒和跳舞的视频。(编译/赵菲菲)

标签: 强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