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简称“鄂”的前世今生

热点 139 0

西山望楚亭(王洪君 摄)

湖北简称“鄂”的前世今生

五千多年前,“扬子鳄”广泛生活在长江流域。于是,在长江流域以鄂州地区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捕鳄为生的民族,由于鳄鱼凶猛,面目狰狞,故又称作四口之“噩”,这四口的“噩”,逐渐成为鄂州地名的标志,一个方国慢慢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

古鄂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方国。据《史记》等文献记载,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夏商时就已经成为诸侯国。《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时以西伯、九(鬼)侯、鄂侯为三公。这说明至少在商代,鄂国就已经十分强大了。古鄂国像谜一样,在历史的暮霭中若隐若现,从河南到湖北,从南阳到鄂州,从西鄂到东鄂。

西周中后期,英武的鄂王登场了。《世本.楚谱》记载:熊渠有三子,其中之名为红,为鄂王。《史记.楚世家》亦有较详细的记载:

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乃立其长子康为句膻王,中子熊红为鄂王……及周厉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公元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君熊渠凭借雄才大略灭了古鄂国,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筑鄂王城。熊渠卒,熊红公元前876年嗣位,仍居鄂;传六王至熊(公元前791年)仍居于此,为楚之国都。

史话般的鄂王城,应该在鄂州西山之东南。唐代《括地志》记载:“武昌县(湖北鄂州市)鄂王旧都,今鄂王神即熊渠之子神也”。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武昌县,旧名鄂,本楚熊渠封中子于此称王,至今武昌人事鄂王神是也”。《水经注.江水注三》称:“鄂县故城”。

从唐宋开始,鄂州各地就流传有祭拜鄂王神的风俗,鄂王故城、鄂王旧都的风骨已经浸润到民风民俗里头,“不服周”成为鄂州人遥远记忆的文化符号,成为表达不屈不挠精神的方言俚语。

如果在西周时期鄂王城奠定了湖北地名鄂字的地标,那么,东周时代鄂州的两首诗歌升华了鄂字的历史高度。

第一首是《鄂君歌》,也称《越人歌》,鄂君子皙与越女上演动人的爱情故事。据载,鄂君子皙来到新封地鄂邑,乘坐游船,泛舟江湖之间,越女拥楫而歌,动人的歌声随风荡漾。鄂君子皙听不懂越歌,召来越译翻译:

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鄂君歌》楚风别致、水乡余韵、柔婉神怡,被称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梁启超说,《鄂君歌》译本之优美,殊不在风(《诗经》)、骚(《楚辞》)下。

第二首是屈原的《九章·涉江》,是记载屈原流放江南线路的唯一作品,弥足珍贵。节录如下: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鄂渚在哪里呢?北宋楚辞大家洪兴足在《楚辞补注》中说:鄂渚,武昌县(今鄂州市)。南朝著名诗人谢在《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有曰:“钓台临讲阅,樊山开广宴……于役倘有期,鄂渚同游衍。”梁元帝萧绎《玄览赋》曰:“经钓台而高迈,过鄂渚而西浮”。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上奏清朝廷《樊口闸坝私议》一折干脆直接说,鄂渚就是梁子湖。

总之,那一天,屈原在鄂渚回望楚都,北风萧萧,前路漫漫,思绪惆怅。如今,在鄂州长江之滨的西山之上建有纪念屈原的望楚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深情的歌声仍在这片大地上款款传唱。

六朝武昌城复原图

三国遗址(王性放 摄)

秦始皇帝翦平六国,一拥天下。以昔者王侯相争,中国不宁,遂除封建,行郡县,鄂王城一下子变成了中国最早的县之一鄂县。这件至今还在影响并将继续影响中国的事件从廿六年初开始,首批合郡三十有六;后历战事,拓土为郡,至秦亡有四十一郡,县千有余。

公元208年孙权最终凭借强盛的武力战胜了黄祖,得到了鄂县这块土地。公元221年改鄂县为武昌,寓意建立“因武而昌”的宏图霸业,筑吴王城,公元229年夏4月,孙权在此称帝。从此以后,武昌城历经了吴、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起伏跌宕,故史称六朝武昌城。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才有了鄂州是“湖北之根,武昌之源”的这么一种说法。鄂州这个城市有着深厚的吴风楚韵的文化情结,公元757年,李白在鄂州遇到了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当时韩仲卿即将卸任武昌县县令,李白在《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大气磅礴地写道:峨峨楚山,浩浩汉水。黄金之车,大吴天子。武昌鼎据,实为帝里。

看一看,听一听,吴王避暑宫的声声编钟,钓台的一竿月影,怡亭石上文书刻惊世三绝,松风阁那儿黄庭坚听过的阵阵松涛,九曲亭上苏东坡吟诵过的朵朵腊梅,比剑石间盖世英雄的剑痕,古灵泉寺的那淙流淌了近两千年的菩萨泉,万里长江第一阁雄踞江心的英姿……所有这些,穿越刀光剑影,穿越鼓角争鸣,穿越历史时空,就在鄂州等候,与你相约!

元朝的大部分时间里,今湖北的省域范围分属当时的三大行省管辖:江北行省(省会今开封)、四川行省(省会今成都)、湖广行省(省会今武昌),其间还有忽必烈元至11年(1274年)建鄂州行省和元至18年(1281年)改设湖广行省的诸多故事。与鄂州行省和湖广行省一并诞生的有它们的简称“鄂省”,简称“鄂省”,不仅见于官方文书,而且在民间书信和诗歌创作上开始普遍使用。

清康熙3年也就是公元1664年4月7日,湖北正式建省。据《清实录.圣祖实录》记载:

康熙三年,甲辰,春……三月……甲戌……以湖广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八府,归湖广巡抚管辖。以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七府,郴、靖二州,归偏沅巡抚管辖。

雍正初年正式改湖广巡抚、偏沅巡抚为湖北巡抚、湖南巡抚。从此,湖北作为省名一直沿用至今。湖北湖南同时建省,也许是手足情深,也许是血脉相连,在随后的一段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日子里,两省共用一个简称---“楚省”。

历史的脚步很快就走到了咸丰四年四月庚午,咸丰帝在《谕军机大臣等曾国藩奏剿办崇阳通城贼匪续获胜仗一折》中,首次明确提到湖北的简称为鄂省,手谕说:

谕令曾国藩统带师船,由长沙进复岳州,兼筹东路,不得专顾湖南,致误事机。本日据台涌奏报,江北贼情猖獗,鄂省情形万分紧急。曾国藩务当通筹全局……以期与鄂省会合进攻。

综合其他的史料分析,湖北省的简称鄂就此正式产生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郭沫若先生等的建议下,中央人民政府明确了湖北省的简称沿用历史上的习惯简称——鄂。

吴王城遗址(王性放 摄)

标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