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简介(中非篇)——乍得

知识 118 0

乍得全称乍得共和国,首都恩贾梅纳,政治体制为总统制共和制。

乍得国旗

各国简介(中非篇)——乍得

地理位置和人口地理位置:乍得是位于非洲中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乍得北接利比亚,东邻苏丹,南与中非共和国接壤,西南与喀麦隆和尼日利亚为邻,西与尼日尔交界。乍得国土面积约为128.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21大国家。首都恩贾梅纳位于国家的中部,是乍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数量:2022年乍得的人口数量为1772万。乍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大小部族256个。主要民族包括:柏柏尔族:主要居住在乍得的北部地区,属于阿拉伯血统的民族。图布族:同样居住在北部,也是阿拉伯血统的民族。瓦达伊族:居住在乍得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巴吉尔米族:居住在乍得的中部地区。萨拉族:居住在乍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马萨族:同样居住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科托科族:居住在南部地区。蒙当族:也是南部地区的居民。乍得北部、中部和东部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血统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45%;而南部和西南部的居民主要是苏丹语系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55%。乍得总统代比所属的扎卡瓦族,主要分布在乍得东北部与苏丹接壤地带。

乍得地理位置示意图

宗教信仰和语言宗教信仰:乍得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主要宗教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原始宗教。乍得全国居民中大约58.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地区,18.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6.1%信奉基督教,还有4%的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其他少量居民无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乍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世纪,通过跨撒哈拉贸易路线传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斯兰教逐渐传播并占据主导地位。乍得的穆斯林主要属于逊尼派。基督教在乍得也有一定的信众,包括天主教和新教等不同教派。基督教的传播与欧洲殖民历史和传教士的活动有关。乍得还有一些居民保持着传统的原始宗教信仰,这些信仰通常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关。宗教在乍得社会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宗教节日也是乍得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而复活节则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官方语言:乍得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阿拉伯语。南方居民通常使用苏丹语系的萨拉语,而北方居民则普遍使用乍得化的阿拉伯语。两种官方语言反映了乍得的文化多样性和历史背景,其中法语是乍得作为前法国殖民地的遗留影响,而阿拉伯语则与该国的伊斯兰文化和撒哈拉以北地区的阿拉伯语族群有关。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乍得的地形地貌主要由以下几个区域构成:北部沙漠地区:属于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这里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地形以广阔的沙漠为主。中部干旱平原:也称为萨赫勒地区,这里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地形以干旱的平原为主。南部低地:是苏丹草原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属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形以肥沃的草原为主。西北部山区:这里有较高的地势,包括一些山脉。乍得湖:乍得湖是乍得的一个重要地理特征,是一个位于撒哈拉以南的内陆湖泊,为乍得、喀麦隆、尼日利亚和尼日尔约两千万人民提供水源。乍得的地势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北部和中部地区较为干燥,而南部地区则相对湿润。全国平均海拔在300-500米左右,最高点是位于撒哈拉的库西山,海拔3415米,而最低点是博德莱洼地,海拔155米。乍得的地形地貌反映了该国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气候类型:乍得的气候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北部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这里的气候非常干燥,降水稀少,气温高。中部干旱平原:也称为萨赫勒地区,这里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比北部沙漠地区稍微湿润一些,但仍然干旱,降水量较低。南部低地:这里的气候较为湿润,属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高,植被也更加丰富。乍得的气候总体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湿润的趋势。北部地区由于受到撒哈拉沙漠的影响,气候非常干燥,而南部地区则因为降水量较高,植被覆盖较好。中部的萨赫勒地区则是一个过渡带,气候介于沙漠和草原之间。由于乍得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较高,但日夜温差较大。

乍得地形地貌示意图

历史沿革

乍得的历史沿革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时期:公元前7000年,乍得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居住,使得这一时期的人口强劲增长。乍得盆地上有农业人口定居的历史超过了两千年。公元9至10世纪,萨奥人建立乍得撒哈拉地区的第一个、也是国祚最长的帝国——加涅姆帝国。16世纪后,出现与之抗衡的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从此三国混战不休。法国殖民时期:1900年4月22日,法国在库塞里之役击败并杀死拉巴赫·祖拜尔后,清除了在乍得殖民的主要障碍。1902年,法国政府将刚果河盆地以北到乍得湖之间的广大地区划归法属刚果。1920年,乍得被法国全部占领,成为法属赤道非洲的一部分。独立与乍得内战:1960年8月11日,在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带领下,乍得从法国独立,成立乍得共和国。但托姆巴巴耶的政策引起北部穆斯林地区不满,最终在1965年触发长期的内战。政治动荡:1975年,费利克斯·马卢姆发动政变,杀死托姆巴巴耶。1979年,反政府武装攻占恩贾梅纳,马卢姆倒台。之后几个武装组织互相争夺权力。侯赛因·哈布雷赢得战斗出任总统,但在1990年被他的将军伊德里斯·代比推翻。当代时期:代比执政后,实行多党制。1996年,乍得通过公投通过新宪法,代比赢得总统选举。2003年起,苏丹西部发生达尔富尔冲突,使乍得边境的局势不稳。2005年至2010年,在乍得东部发生内战。2021年4月20日,代比在与反政府军队交战时阵亡。随后乍得政府和议会解散,代比儿子组建并领导军事过渡委员会,暂时为期18个月。

乍得的历史是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政治力量交织的复杂历史。从古代的王国到法国殖民统治,再到独立后的内战和政治动荡,乍得的历史反映了非洲大陆许多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

法属乍得

自然资源

乍得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乍得湖是乍得及其周边国家的重要水资源,它是非洲第四大湖泊,为典型的内陆湖泊,同时也是一个淡水湖。乍得湖及其支流是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尼日尔和尼日利亚的逾40万人口的生存依赖其淡水供应。土地资源:乍得是一个农牧业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不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乍得湖流域的水文和生物物理学过程发生了变化,导致湖面不断萎缩,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生物资源:乍得湖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地之一,出产大量的泥鳅鱼、尼罗河鲈鱼、鲶鱼、河豚及虎形鱼等。此外,乍得中部和东部地区有良好的天然牧场。矿产资源:乍得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金、铀等。2003年,乍得开始开采石油,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农业资源:乍得的主要农作物有粟、高梁、水稻、玉米等。棉花产量在非洲居前列。渔业资源:乍得湖及其流域的渔业资源丰富,对当地居民的生计有着重要意义。

如今乍得的自然资源正面临一些挑战。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减少和蒸发量增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乍得湖面积不断萎缩,生态环境恶化,这对乍得及其周边国家的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土地退化和产量下降也是乍得农牧社区面临的共同问题,这可能加剧农民和牧民之间因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退化而产生的紧张关系。

乍得首都:恩贾梅纳

军事力量

乍得的军事力量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陆军:乍得陆军是该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装备有坦克、装甲车、火炮等武器装备。空军:乍得空军规模较小,拥有一些战斗机和运输机,但总体实力有限。宪兵:乍得宪兵在维护国内安全和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装备有轻武器。民兵和地方武装:乍得国内存在一些民兵和地方武装组织,它们在一些地区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法国和美国军事存在:历史上,乍得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在乍得有一定军事存在。此外,美国也曾在乍得部署军事力量,进行反恐行动等。多国军事合作:乍得还参与一些多国军事合作,如非洲联盟(非盟)和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CEEAC)等组织的军事行动。国际军事援助:乍得还接受一些国际军事援助,包括军事训练、武器装备等方面。

乍得的军事力量总体实力有限,面临一些挑战,如装备老化、训练不足、国内安全形势复杂等。此外,乍得与邻国的关系也对其军事力量产生一定影响。在应对国内安全挑战和参与地区军事行动方面,乍得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提高自身军事实力。

乍得国徽

外交政策

乍得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主要特点如下:

强调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稳定的周边环境。乍得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支持非洲团结,致力于加强同西方大国和国际金融机构关系。乍得重视发展同邻国及其它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地区合作。重视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及非洲国家的关系。乍得是多个非洲区域性组织的成员,如非盟、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等。同法国关系密切,两国签有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等一系列合作协定。法国在乍设有军事基地,两国军事合作密切。同美国关系良好,美石油公司参与乍得石油开发,不定期向乍派遣军事顾问团为乍进行军事、反恐培训。重视同中国等新兴大国发展关系。中乍互利合作始于1987年,两国复交后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乍得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在外交上注重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积极参与地区合作,发展同大国及新兴大国的关系,以争取国际支持,促进国家发展。乍得的外交政策体现了独立自主、务实灵活的特点。

乍得总统:马哈马德·伊德里斯·代比

经济发展

中非法郎(XAF)是赤道几内亚、刚果共和国、加蓬、喀麦隆、乍得、中非共和国六国的官方货币。

乍得2022年的GDP为 127.04亿美元,人均GDP 716.8美元。

乍得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和经济支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农牧业:乍得是传统的农牧业国家,农业和牧业是其经济的第一大支柱。全国可耕地面积约3900万公顷,已开发450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高粱、玉米和小米,经济作物包括棉花、烟草、花生、芝麻、甘蔗和阿拉伯树胶等。乍得湖平原和南部地区是主要农业区。石油资源:乍得拥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自2003年起,原油成为乍得第一大出口商品。主要石油开发商包括乍得石油公司、中石油、瑞士嘉能可、美国埃索等。工业:乍得的工业基础较弱,主要包括炼油业、农牧产品加工、手工业、建筑业、水利电力等。全国有多家棉花加工厂,还有一些纺织、卷烟、面粉、饮料、制糖、农机制造等中小企业。服务业:乍得的服务业正在逐步发展,包括商业、交通、电信、金融等。全国约20%的人口从事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和公共领域。交通运输:乍得是内陆国家,无铁路,主要靠公路运输。内河航道总长4830公里,空运方面有乍得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开展业务。对外贸易:原油是乍得的主要出口商品,畜产品和棉花也是传统出口商品。主要进口石油制品、化工、机电产品、建筑材料、汽车、纺织品、食品、药材等。外国援助:外援在乍得财政收入和预算中占很大比重,主要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瑞士以及联合国、欧盟和非洲开发银行等。财政金融:乍得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加大,财政支出也较快上升。外汇储备约为3.1亿美元。经济挑战:乍得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国际油价波动、气候变化、农牧民冲突、荒漠化等。近年来,受全球新冠疫情和国际油价下跌影响,乍得经济再次遭受冲击。

乍得政府正在努力推行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家减贫战略,加强财政管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发展、医疗卫生、能矿开发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

中非法郎

标签: 乍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