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海大富巅峰实力处于什么水平?

行业 124 0

尽管海大富脸色蜡黄,弯腰驼背,病病歪歪地不停咳嗽,但只要看过《鹿鼎记》的朋友一定会对这个出场时间并不算长的人物印象深刻。除了对顺治皇帝那令人感动的耿耿忠心,其高明的武功也是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海大富称得上出场最早的真正高手。

不过若是将书中所有登场人物全部算上,海大富能排在什么位置呢?下面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鹿鼎记:海大富巅峰实力处于什么水平?


剧情年中的武功水平

海大富出自崆峒派,涉猎武功范围很广,大慈大悲千叶手、大擒拿手都颇有造诣,而最厉害的“撒手锏”无疑是阴阳磨,这是一门能够媲美蛇岛化骨绵掌的上乘武功。另外,海大富心思缜密、善于隐忍,加上颇具迷惑性的外表,所以若有心算无心突然发难,不了解其底细的人即便与之实力相当保不齐也会吃亏。

不过,海大富有一个不可逆转的劣势,就是年事已高且身染恶疾,更要命的是剧情年还被韦小宝毒瞎了双眼,使得整体水平大打折扣,所以我们看到的海大富其实已经处于人生末期,并非水平的全部展现。


最能体现海大富具体实力的是和毛东珠之间的惨烈战斗(毛东珠即假太后),这也是其人生的最后一战。就过程来而言,海大富占据上风,但毛东珠也不遑多让,整体态势可以算作势均力敌,若是做档次划分,二人大体可归入同档。而为了杀死毛东珠,海大富最终使用了绝技阴阳磨以命搏命,因为此招一出,毛东珠必然率先败亡,但海大富也将面临油尽灯枯之局,可惜由于剧情需要,韦小宝插了一杠子,打破了二者交战的平衡,致使海大富惨死。

这样看来,似乎毛东珠便是海大富的水平体现,尽管受命卧底皇宫,必有其过人之处,但就神龙教出场的高手看,毛东珠远远及不上五龙使、胖瘦头陀、陆高轩等,也就是强于底层教众的程度,韦小宝仅仅和洪教主学了“英雄三招”,而且练得乱七八糟,用作者的话说洪安通如果看见都能气死,却也一度压制了毛东珠,所以毛东珠面对真正高手不被秒杀就不错了,那么拼着一死甚至说以命换命才能取胜的海大富似乎也不过如此,有点不太符合他的高手人设。


不过刚才我们已经说过,此时的海大富年老多病还双目失明,早非巅峰状态。有的书友觉得这些并不能作为实力衰退的证明,毕竟武功修炼到一定程度有的人会“越老越妖”,像洪教主、归辛树都已经七八十岁,却依旧实力强横,是书中天花板级的存在。《神雕侠侣》中周伯通、黄药师、一灯大师,甚至洪七公、欧阳锋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依旧保持着高战力。这样比较似乎海大富还真有些不堪,但一来我们要清楚,这些人都是大神,拿海大富和他们进行比较本就有些残忍。二来这些大能确实通过多年累积功力愈加深厚、招式也愈加纯熟,但是体力上的衰退是不可逆的,若是年轻时便拥有最终的功力,相信实力还会更强,所以某种程度上将也等于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倒退。

同时,《鹿鼎记》中的次级战力受年龄影响还是不小的,比如归辛树的妻子归二娘,书中讲明其巅峰期的功力与陈近南不相上下,只因年老体衰以致到了此时出现了倒退,海大富的年纪不比归二娘小,又病得很重,几乎就是处于对付活着的状态,还能拥有毛东珠级的实力已经不易了。


还有人说高手即便残疾了未必就不如健康时,比如杨过。杨过在十六年后的断臂状态确实比十六年前健全时强很多,但这是因为经过十六年的沉淀和总结,杨过将掌握的武功融会贯通,同时还自创了黯然销魂掌,所以实力暴涨,可不是因为断了胳膊才提升实力,电视剧中那种袖子当武器一扫一大片的情节纯属瞎扯淡。原著中杨过在与周伯通的比试中,本来凭借自创招式占了上风,但当周伯通使出左右互搏术后,杨过缺少一臂的弱点瞬间展露出来,对战形式也急转直下。所以断臂对杨广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再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段延庆,修为、功力都极为深厚,但是连他自己都承认,实战中由于受身体拖累,自己打不过硬实力逊色他一筹的段正明,可见高手们残疾之后之所以依然强大,主要是因为底子太厚,并不是已经修炼到没有影响的地步了。

其实抛开年老体衰,书中有一个很直观的桥段可以看出对海大富在双目失明后实力退幅很大,就是对战白衣人。当时海大富的表现简直是灾难级的,居然落了下风,反倒是那个被海大富秒着玩的茅十八最后把白衣人赢了。

无论怎样,就剧情年海大富的表现看,其综合实力特别是实战力大致与毛东珠同级,但这是他艺成后的最差状态,也就是说毛东珠只能算作是海大富的实力下限。


推测性的巅峰战力

由于海大富有说服力的战绩很少,所以其巅峰期到底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很难准确定位,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描写和人物对话试着进行推测性分析。

首先,书中不止一次提到海大富拥有一身上乘武功,这是金庸先生通过旁白进行的交代,并非出自某一人物之口,那么也就不会存在认知偏差,属于官方设定。既然如此,那么海大富的功夫肯定就是正经八百的有用东西,并非野狐禅,所以作者对他的定位不算低。

其次,海大富身体少了个零件,那么也就不会因为一些别忘念头而分心,这也是为何很多武侠小说、影视作品中太监武功高强的原因——没有情欲。若是痴迷武道,自然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合理推测,尚武成痴的海大富即便不具备太出色的天赋,却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武学一道,那么取得的成就必然不凡,就算达不到顶尖,称一句“高手”亦不为过。


第三,海大富对鳌拜的武功水平颇为不屑,这点主要体现在茅十八向海大富询问鳌拜实力时,海大富顾左右而言他。有人说这是因为鳌拜实力强横,海大富又不想承认有所不如的反应。实则恰恰相反,原著中的鳌拜可不像影视剧中那般实力超然,一会飞天遁地,一会射退吴六奇。尽管他被称作“满洲第一勇士”,但他练的是上阵杀敌的本事,和武侠世界中的武功压根不是一回事,哪怕他有苏荃、毛东珠的本事,也不至于被十几个小太监搞定,试想那些实力比前期韦小宝强的有限的龙套如果遇上走江湖的剑侠,哪个不是被秒杀的份?

所以海大富的不回答恰恰就是答案,因为这对比实在太过无聊,在他看来,鳌拜那种程度的根本没资格和自己相提并论。但他不能这么说,因为鳌拜是当朝第一大权臣,连皇帝和太后都不敢招惹,自己只是个奴才,无论是习惯还是出于地位上差异的考量,起码在言语上都不会透漏出对鳌拜不敬。茅十八是个战五渣,最多算是游走在剑侠边缘的小卡拉,自然看不到这一层,故而才会有此一问。

最后则是海大富的自我定位。所谓“为人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颇为自信的海大富对于和陈近南无缘一见有些意难平,在他看来陈近南拥有偌大名声虽然不完全因为武功高强,但必定也是原因之一,而在海大富的认知中,即便陈近南再强,自己也应该有一战之力,所以询问茅十八,自己比陈近南如何(海大富以为茅十八和陈近南相识)。也就是说起码在海大富看来,自己是有资格和陈近南相提并论的。

海大富年岁很大,在《碧血剑》时期虽然未出场,但一定已经出生,所以对于当初江湖上的传奇人物袁承志、穆人清等,以他的见识肯定是有所耳闻的。这些人威名赫赫,功夫肯定强过陈近南,但海大富并未自负到与袁承志那个级别的人物相比较,故而我们可以认为,按照海大富的自我定位至多能和陈近南一较长短,也就是说他的上限不会超过陈近南。


海大富巅峰期的武功定位

上限陈近南,下限毛东珠,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巅峰海大富在《鹿鼎记》中的水平定位。

首先明显强过陈近南至少一档的有归辛树、洪安通、九难、何惕守(袁承志并未出场不算在内)。这几位谁是《鹿鼎记》中的最强者见仁见智,但都远胜陈近南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少林的晦聪、澄观武功深不可测。晦聪展现的虽然少,但谈笑间小小教训了一下葛尔丹,其分寸掌控的恰到好处,可谓举重若轻,这份本事纵观全书也凤毛麟角般;澄观内力极为深厚,比之洪教主也差不了太多,而且武学涉猎极广,只是由于缺少实战经验以致被九难一掌打退,其硬实力远高于实战。不过无论是两位大师中的哪一个都是陈近南难以匹敌的存在。

第三档次差不多就是陈近南、冯锡范和胡逸之,三人水平高度相近,不说绝对等同也差不多,既然海大富的上限是陈近南,那么定位排序自然不会高过陈总舵主,所以这三位也一定位居其上。


除此之外,此时的华山派掌门冯难敌虽无武功具体展现,却也绝非泛泛之辈。作为黄真的弟子,冯难敌在《碧血剑》时期就是何惕守外华山三代弟子中的最强者,连何惕守一度都对他有些忌惮。到了《鹿鼎记》功力愈发深厚,未必逊色于陈近南、冯锡范。

下一档次的人物很多,虽然不如陈近南三人,但真的对战一时半刻也不至于落败。比如施琅,打了多时才不敌陈近南;归二娘实力有所倒退,但陈近南依旧无法在保证不受伤的情况下拦下归二娘自尽;还有神龙教的胖瘦头陀、五龙使;出自丐帮的吴六奇;大喇嘛桑结等等,这些人比之陈近南、冯锡范都仅仅是略逊一筹,所以海大富最高可以归入这一档次,但具体能排在什么位置,还真不太好说,毕竟海大富直观并可参考的战绩实在太少了。


其实就直观感受来讲,愚以为巅峰期的海大富虽称得上高手,却也不至于强得多夸张,若是与神龙教众人对比,愚以为当强过苏荃、殷锦,至多略胜陆高轩,但是达不到胖瘦头陀、许雪亭的高度,与无根道人和张淡月伯仲之间。当然了,这完全就一种感觉,并无实证支撑。所以最终只为其定位了档次,至于具体排名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标签: 海大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