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小叶丹壮烈牺牲,一家人牢记嘱托:人在旗在,现下落如何

杂谈 154 0


42年,小叶丹壮烈牺牲,一家人牢记嘱托:人在旗在,现下落如何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这段文字是彝海结盟纪念碑背面的碑文,分别用汉、彝、英三种文字刻成。“彝海结盟”不仅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军事史和民族史上也意义重大。


1894年,小叶丹出生于黑彝贵族家庭果基家支,从小聪明稳重,10多岁就已经熟悉了本民族的典故和习俗,并熟记彝族各支谱系、辞令典章和民间法规。

果基家在当地很有声望和影响力,小叶丹因为聪明能干、做事公正、识大义而赢得了威望,大家公推他为头人。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渡过金沙江后,终于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然而,国民党军围歼红军的阴谋并没有结束,蒋介石企图在大渡河以南继续围歼红军。

中共中央决定抢在蒋介石部队之前强渡大渡河。当时,中央红军正在泸沽,从这里去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大道,一条是密林小道。

蒋介石认为,红军只敢走大道不敢走小路,于是,早已在大道上部署了重兵。为避开国民党的重兵,毛主席决定走小路。

5月19日,根据命令,刘伯承任司令员、聂荣臻担任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率领先遣军于20日占领了冕宁县,向当地彝族同胞宣传民族平等政策,并立即释放被关押在城内的彝族家支人质。

此后,这些彝族同胞在回家后开始主动宣传红军的民族政策。

一天后,刘伯承等人从老百姓的口中得知想要借道拖乌地区就需要跟果基家支首领进行交涉。不久后,一位在当地开酒馆的汉人陈志喜主动帮忙当起了共产党和彝族人之间的联络使者。


22日,在陈志喜的带领下,萧华和时任红军总部工作团团长冯文彬率领一个侦察连组成工作团来到了果基家支的领地。

彝族依山脉、河流沿线而居,由于历史统治者长期对当地彝民进行民族压迫,导致彝民对汉人充满了敌视。红军想要借道这里难度不小,也正因如此,蒋介石才会判断红军会走大道。

当彝民听说又有军队来了,他们便拆毁桥梁,搬走溪水中的是石墩,还不时挥着长矛,放冷箭。尽管遭到彝民的围堵,但红军战士们始终遵守“不准开枪”的纪律,没有开一枪。

萧华通过翻译向彝民耐心宣传解释红军的民族政策,但多年来的压迫让他们十分敏感,他们一直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拒绝让红军通过。

就在这混乱的时刻,突然有几个人骑着骡马来到了这里,翻译立马认出为首的便是彝民首领小叶丹的四叔。

萧华再次向他说明了红军的政策:“红军是替受到压迫的人民打天下的,进入彝民区并不是打彝胞,只是借路北上。刘伯承司令员也表示如果有必要愿意结盟,跟彝民首领结为兄弟。”

很快,红军便得到了小叶丹愿意与红军结盟的消息。与此同时,小叶丹还将刘伯承请到彝海边见面。在与刘伯承的交谈中,小叶丹认为此人可信,两人相见恨晚。


结盟仪式在彝海边进行,根据彝族的风俗,人们又杀了一只大红公鸡,不过没有找到酒。刘伯承见状,豪爽地说道:“只要兄弟有诚意,就以水代酒。”

于是,刘伯承和小叶凡一同来到海子边,庄重跪下,刘伯承端起面前一碗滴过鸡血的水碗,大声发誓道: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

话音刚落,刘伯承便一饮而尽。小叶丹也紧随其后,发誓说:

“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

说罢,一饮而尽。

当晚,小叶丹叔侄受邀来到了红军宿营地大桥镇参加晚宴,晚宴后,刘伯承将一面写有“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红旗赠送给小叶丹,任命他担任支队长,弟弟古基尔拉任副支队长。

此后,小叶丹还动员了一批彝族青年参加红军队伍。

第二天,小叶丹带领红军走出了彝区。红军穿越彝区到安顺的这段路全长有100公里左右,都在果基家支的势力范围内。

这里的羊肠小道不好走,更不好找,但是,当地的住民比较熟悉,小叶丹便安排族人给红军引路,让族人打着红旗,沿途而居的彝民便会主动给红军提供帮助了。


此后,经过9天8晚的时间,红军部队先后顺利通过了彝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打算将红军围困于此的阴谋,并为强渡大渡河争取了时间。

后来,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刘伯承还感慨:

“如果不是与小叶丹在彝海结盟,红军在彝区受阻只要三天,我们就能被蒋介石的部队追上,就可能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在这片被国民党称为“死地”的凉山彝区,却通过“彝海结盟”成为通往中国革命胜利的长征道路。

在完成了护送红军的任务后,小叶丹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迫害,为了誓死捍卫红军授予他的旗子,他宁可倾家荡产也不愿交出。

此后7年间,小叶丹将“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藏在背篓的夹层里。随着形势越发严峻,担心旗子落入国民党反动派手中,小叶丹还叮嘱旗子说:“如果我死了,你们也一定要保护好这面红旗,将来交给红军。”

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遭到了反动军阀收买的部族武装的伏击,最终壮烈牺牲,年仅48岁。

小叶丹被杀害后,国民党反动派和旧军阀始终不曾放弃过寻找队旗下落的行动。这面旗子一旦交给他们,便意味着与红军决裂,“彝海结盟”宣告破灭。

于是,为了信守承诺和大义,小叶丹家赔了银子,赔了羊,但就是没有交出旗子。


小叶丹生前也曾交代过家里人:“这样的队伍一定能够壮大,刘大哥是干大事的人,大哥回来的时候要有信物,这面旗子就是信物,也是我们彝族人参加红军、拥护共产党的信物。任何时候,人在旗在,旗随人走,小叶丹家族人在,旗子恒在。”

从1935年红军借道顺利通过彝区开始到1950年彝族解放的15年时间里,小叶丹家族始终坚持反抗压迫,日本过得很是艰难。

尤其是在小叶丹牺牲后的8年里,小叶丹的妻子倮伍乌吉嫫作为一名女性,毅然决然地扛起了看护旗子的任务。

倮伍乌吉嫫在丈夫被杀害后,变得更加坚强。因为她明白这面旗子的意义,更时刻牢记着丈夫的叮嘱:旗子在结盟在,旗子在信义在。

在彝族人看来,百褶裙是十分珍贵和特别的存在,它代表着女性的贞操和尊严。为了看护好旗子,倮伍乌吉嫫冒着尊严和贞洁被侵犯的风险,将它藏在百褶裙里,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交出这面旗子。

后来有一段时间,倮伍乌吉嫫觉得将旗子随身携带也不再安全了,她便又将旗子加在一件不经常穿的披毡里。


1950年,解放军解放冕宁,7月14日,根据刘伯承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184师551团刘团长携带刘伯承的亲笔信前来寻找这面旗子,倮伍乌吉嫫和小叶丹最小的兄弟果基尼迫一起交给了他。

如今,这面旗子已经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彝族人重信义,有担当,小叶丹最小的兄弟果基尼迫也是如此。当年,他曾受哥哥委派护送红军穿过彝区。

彝区解放后,党和政府也很信任果基尼迫,不仅给了他很多荣誉,还重用他。果基尼迫奉命上任后积极做起了民族团结的工作,并参与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事业。

1989年,果基尼迫逝世,生前,在被下一代问到哥哥小叶丹长什么样子时,他总是细致地描述在自己脑海中的哥哥的模样:“我们两兄弟长得很像,身高都在1米85左右,典型的彝族人长相,深目、隆鼻、卷发。”

在位于凉山州西昌市的彝海结盟纪念碑中,小叶丹的塑像便是以弟弟果基尼迫为原型,并根据他的描述进行塑造的,这一形象的最终确定是经过有关人员与果基尼迫反复商量敲定的。

果基尼迫生前每次去北京开会,就会拜会哥哥刘伯承,跟刘大哥讲述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而他经常拿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旗子的复制品,在纪念馆、学校等地宣讲“彝海结盟”的故事。


小叶丹和倮伍乌吉嫫共育有4个子女,他们对子女的言传身教至今让其后代受益终身。

小叶丹的个人修养、智慧和人格魅力是家族中人们效仿的典范,他经常教育子女和家族的青年人说:“砍朝上长的树,喝往下流的水,走平坦的路……”“不为不义事,不违反常理、违背规律”、“不要偷,莫说谎……”

倮伍乌吉嫫则教育孩子们说:“小叶丹不能给你们留下什么,你们安分守己地做人做事,要牢牢记住不能给小叶丹抹黑。”

小叶丹家族的人就这样由上一代转告给下一代,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小叶丹的子女们一辈子老实本分,生活在农村。四川解放后,刘伯承元帅曾托人来照顾小叶丹的后代,并提出要将小叶丹的孩子接到北京读书。

倮伍乌吉嫫想了许久,决定让大儿子果基阿比莫去刘大哥的身边。当时,离开彝区后,果基阿比莫却不适应外面的生活。于是,中途又返回了彝海。

后来,果基阿比莫回乡后担任了彝海乡西乡长,后因受到冲击回到老家种地务农。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小叶丹家族的人也曾不可避免地受到过冲击,但一家人始终互相鼓励,关心彼此,更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乌云终将会散去。


小叶丹家族的第三代有三个孙辈,大儿子果基阿比莫的女儿果基曲比嫫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待人和蔼,没有任何父辈光环下的傲气。

小儿子果基达尔莫的儿子果基伍哈(汉文名字沈建国)和女儿果基阿色嫫的儿子伍龙年龄相仿,两人长大后分别进入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读书。

毕业后,沈建国回到家乡凉山州工作。伍龙则来到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工作。

小叶丹的后人也与刘伯承元帅的家人有着亲密的往来,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还曾对前来看望她的小叶丹的后人说:“小叶丹是个忠实的人、守信的人,是个讲义气的大好人。”

小叶丹的后人则时刻谨记他的教诲,即使本事有限,但也要认真工作,讲信义、行好事,传承好家风,教育好下一代。

令人遗憾的是,刘伯承元帅逝世时,由于时代的特殊性等种种原因,他并没有找到小叶丹的后代。这也让他临终前一直念念不忘,希望能够找到小叶丹的后代。

1995年,经过有关方面多方查找确认,中央终于收到了关于小叶丹后代的有关消息,并将这一消息迅速告知刘伯承元帅的后人。


这一年,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设下宴席迎接小叶丹的后人沈建国。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亲自迎接。

尽管两人是初次见面,但在父辈们的影响下,他们之间不曾有丝毫疏离,就像亲兄弟一般进行了愉快地交流。

此后,刘太行每年都要前往大凉山探亲,并暂住一段时间。在他们心中,两家人早已是一家人,只是血缘有所不同而已。

小叶丹家族至今已经发展至第四代,尽管彝海结盟已经过去近90年时间,但后人却都很熟悉小叶丹的事迹,他们心中始终警示着自己“不能给小叶丹抹黑”。

此外,小叶丹家族的后人们更没有一起违法违纪的犯罪记录,整个家族团结、讲义气、诚实,这些始终是他们最坚实的、不容践踏的底线。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标签: 小叶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