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4位夫人,2位红颜,一生都在追求美

热点 126 0

张大千是一个有成就、有个性的艺术家,因为他的眼睛永远都在追求美,而人的美更生动,更容易打动人心,所以他和一些美人就有了一些韵事。

有人说,爱上艺术家,注定是痛苦的开始。诚然,这句话有些偏颇。但只有当事人才明白,爱上一个艺术家的幸福与不幸。

张大千:4位夫人,2位红颜,一生都在追求美

张大千

张大千一生经历了4次婚姻,有不下10个红颜知己。有青梅竹马,有两情相悦,也有爱而不得......

正是在这些令人咋舌的爱情中,他加深了对女性的理解。

张大千曾写过一首诗,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

01

张大千的青梅竹马是他的表姐谢舜华谢舜华是张大千姨母的女儿,比张大千大两岁。

从小,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当他们犯错误时,互相包庇,还受到大哥张善子的惩罚。

1918年,正在日本学习染织技术的张大千收到了谢舜华在家乡去世的消息。他痛苦万分,日夜从赶回上海,想去内地祭奠谢舜华

然而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到处都是兵荒马乱。张大千虽然已经到了国内,无奈之下,只能再次登上返回日本的游轮。

谢舜华的死对张大千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曾发誓永不结婚。

第二年,张家为张大千找了一个姓倪的姑娘。

没想到,这个姑娘还没结婚,就突然生病了,命是保住了,但人却痴呆了。

与他订婚的两个姑娘都遭受了生活的不幸。张大千觉得人生无常,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

1919年冬,张大千毅然跑到了松江县禅定寺剃度“大千”其实是寺院主持给他起的法号

张大千原本想找个僻静的地方安顿下来,但因为不肯烧戒,两个月之后实在受不了了,逃出了寺庙。

这一天,他和西湖边的一个船夫争吵时,被来找他的张善子看到了。

张善子见他很落魄,赶紧带他到饭馆吃了顿饭,然后带着他返回四川老家。

张善子这次来找他,不为别的,只为逼他回家结婚。

曾庆蓉

父母做主给张大千娶的妻子叫曾庆蓉,是张大千的同乡。虽然是包办婚姻,但张大千和发妻感情很好。

曾庆蓉一生从未离开过家乡。她是一个很传统的女人,在家孝顺公婆,抚养张大千和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孩子,尽到了妻子的本分。

直到婚后11年,曾夫人才与张大千生下第一个女儿。

曾夫人不像张大千的其他夫人那样见多识广,认识的字也不多,但她有着中国传统女性最可贵的毅力和见识。

解放后,张大千旅居海外,留下母女俩在老家。曾夫人晚年很穷,也没有海外丈夫的音信。

但是,无论多饿多冷,她都没有卖掉丈夫的画,而是把保存下来的200多幅作品全部捐了出来。

曾太太在61岁时在成都因病去世,她的家人没有钱支付她的丧葬费,是四川省文化厅专门拨款300元让她安息。

曾夫人与张大千的爱情从不轰轰烈烈,但她也从不辱没张夫人之名,赢得了张大千一生的尊重。


02


因为曾夫人婚后多年未生育,张家也很着急。1922年,张大千认识了15岁的川妹子黄凝素,对她一见钟情,很快就娶了她做二姨太。

张大千与黄凝素

黄凝素比张大千和小8岁。她很聪明伶俐,对书画有一定的天赋和见解。

张大千曾说:

“凡美人者,一等肥、白、高,二等麻、妖、騒,三等泼、辣、刁。”

黄凝素符合一等美人的标准,这让张大千很兴奋,以黄凝素为素材,创作了大量仕女图。

在绘画上,他俩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黄凝素常侍奉张大千作画,陪张大千外出写生郊游。

但黄凝素不擅长持家,也不擅长如何抚养孩子,所以这些事情还是由曾夫人来处理。

曾夫人和黄凝素的关系很好。她俩有胖有瘦,各有各的风情。

1942年,黄凝素跟随张大千两次到敦煌作画,帮助他完成了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艺术创作。

黄凝素生了8个孩子,是张家的大功臣。但是,黄凝素懒惰,嗜赌。只要她有闲钱,就会去赌。

张大千有一天在牌场把黄凝素抓了个正着,两人吵了起来。张大千问她要打牌还是要他,黄凝素想都没想:“打牌。”张大千一怒之下,与黄凝素离了婚。

03

两位夫人都是家人帮忙物色的,但张大千还是想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美人。

杨宛君是唱京韵大鼓的女艺人。张大千对她一见倾心。她就像唐伯虎仕女图中的美人。

国画向来被称为“画人难画手”。杨宛君的一双纤纤玉手让张大千意乱神迷。

后来,他去敦煌临摹壁画时,就带上了杨宛君,以便随时观察她的玉手。

张大千与杨宛君

宛君性格温和,婚后她一直跟着丈夫,出国旅游,游山玩水,这是大夫人和二夫人享受不到的。

三位夫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就像姐妹一样。本来和和气气的一家人,张大千却倒像个外人。

04

真正给张大千带来无尽灵感的,其实是四夫人徐雯波。

徐雯波是张大千的女儿张心瑞最好的同学和闺蜜。她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

1943年,徐雯波得知好友心瑞的父亲是张大千,就让心瑞带自己去看看。

张大千与徐雯波

但是,张大千有规矩,任何人不得进入他的画室。

张心瑞有些紧张,轻轻把画室的门推开一看,并没有看到张大千。她和徐雯波一起溜进了画室。

没想到,张大千正巧回来,两个小女孩吓得差点撞倒画架。

张大千刚想发火,但一看到徐雯波,眼睛顿时一亮,态度180度大转弯,热情地迎了上去。

这时,徐雯波只有14岁,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芙蓉,有着一张水汪汪的嫩脸。张大千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跟着她。

当他得知徐雯波的来意后,竟打破了自己的规矩,亲自带徐雯波到他的画室“大风堂”看了一圈,临走时还不忘邀请她常来。

就这样,徐雯波经常跟心瑞来张大千的画室。张大千风度翩翩,侃侃而谈,有时手把手教她画画,让徐雯波生出敬佩之情。

张大千与徐雯波

自从徐雯波来到张大千身边,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画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著名的《摩登七戒》就是在这个时候制作的。这张诱人的美人图,后来被拍出4530万元的高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大千和徐雯波都感受到了对方的情意。

终于,在一次空袭后,惊魂未定的徐雯波吐露了他对张大千的爱慕之情。张大千等待的就是徐雯波长大的那一刻。

然而,一听说两人要结婚,徐雯波姑母坚决反对。当张心瑞听说她最好的朋友要成为她的继母时,她简直不敢相信,大吵大闹。

最后,徐雯波以怀孕为由,如愿嫁给了张大千。

为了取悦这位小娇娘,张大千特意为徐雯波画了一副《长生殿》,还特意请人在上面题了全篇的《长恨歌》。

张大千用这幅画表达了对妻子无尽的眷恋和永恒的爱。

从那以后,徐雯波和张大千一起度过了36个春秋。

虽然张大千为了寻求灵感还结识了韩国女孩和日本女孩,但徐雯波并没有改变初衷,默默支持他。

张大千与徐雯波

1983年,张大千去世,留下遗嘱:

“徐雯波是我余生的伴侣,94%的财产归她,其余由子女妻妾分之。”

05

1920年,张大千爱上了上海名门望族李秋君。

李秋君自幼受到家族的精心栽培,精通诗词书画。她是当时上海著名的才女,也是后来中国著名的女画家。

李秋君见过的男人太多了,普通的青年才俊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李秋君和张大千之间的感情是通过互相学习绘画逐渐培养起来的。

李家见女儿迟迟不肯嫁人,便把张大千叫到跟前说

:“秋君许配给你了!”

张大千吓得马上跪下,对他们说:

“我对不起你们府上,我在已经结婚,而且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了,不能委屈小姐。”

李秋君很失望,但是当时最冷静的一个,但张大千怎么也想不到,李秋君一辈子都没有嫁人。

张大千与李秋君

李秋君是张大千柏拉图式的爱人,与张大千相恋数十年。尽管没有结婚,李秋君一直声称自己是张大千的妻子。

张大千如果要招待上海的朋友,一定会带到李家,由李秋君亲自下厨做饭。张大千生病时,也是李秋君悉心照料。

后来,李秋君提出主动提出,将张大千长女心瑞和次女心沛寄养在她名下。

李秋君没有在最好的时候遇到张大千,没有嫁给他,是她一生的遗憾。只有做他孩子名义上的母亲,她才能得到安慰。

两个孩子来到李家后,按照李家的辈分分别改名为"名玖"和"名玫",李秋君把姐妹俩当成自己的女儿抚养长大。

张大千与李秋君

在张大千的妻子和红颜知己中,李秋君是对其艺术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位。

张大千首次在上海举办画展,展出的100多幅作品是张大千闭关一个月完成的。

所有的展览事宜都交给了李秋君和他的兄长,包括接待客人和售价洽谈。

三天之内,张大千的100幅作品全部预售一空,张大千喜出望外,更是把李秋君看作贴心人。

张大千成名后,在上海举办了多次画展。每一次展览都是由李秋君兄妹组织,张大千已经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张大千宁愿与李秋君维持这样的关系,也不愿让她做妾。

两人相约死后葬在一起,然而时过境迁,他们终究没有完成这个心愿。

06

张大千曾创作一幅《天女散花》,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7448万元成交。

这幅画中的“天女”显示的是唐风,但她的原型其实是张大千的红颜知己,朝鲜艺妓池春红。

那是1927年7月,28岁的张大千应画商江藤涛雄的的邀请去日本举办画展。

展览结束后,江藤邀请他去朝鲜金刚山游玩。临行前,江腾却突然生病了。

江藤很热心的给张大千找了个艺妓陪伴他。张大千本不想找艺妓,但江藤太热情,他只好勉强接受。

这个艺妓是一个名叫池凤君的朝鲜姑娘,年仅17岁。因为家里穷,不得不出来赚钱养家。

池凤君虽然长得很美,但张大千不敢对她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是觉得她身世可怜,多少有些同情。

江藤的好友富木也有意与张大千相交,张大千就把他留了下来。

有一天,张大千采风回来,看见池凤君和富木在房间里拉拉扯扯,池凤君的衣服也被撕破了。

原来,在张大千外出采风的时候,池凤君发现富木在偷张大千的画,于是和他扭打起来。富木用这样的手段偷画,张大千一气之下,就把富木赶出去了。

一个如此出身的女子居然把他的画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张大千深受感动,只想和池凤君在一起。

张大千与池春红

池凤君成了张大千的异国红颜知己,张大千还给她起了一个新名字叫池春红。既然动了真情,张大千自然要把池春红娶回家。

而母亲认为张大千是痴心妄想,家里已经有了一个老婆,一个小妾,两个孩子,怎么能让一个别国的女子嫁到自己家里?

张大千不得不在母亲的催促下回国。回国前,他对池春红说:

“我回去一定要说服母亲。只要母亲同意,我就来接你。”

池春红哭着说:

“先生,不管多久,春红都会一直等你的。”

直到三年后,张大千借出国办画展的机会,才见到了池春红。

这时,池春红已不再是一个随随便便被欺负的柔弱艺妓。她用张大千留下的钱开了一家艺妓馆,自己创业。

张大千与池春红

张大千一边鼓励池春红好好生活,一边继续试图说服母亲。然而直到母亲过世,张大千都没有得到母亲的允许,池春红也一直没有结婚。

之后,张大千每年都会和她相聚一次。张大千不想就这样误了池春红的一生,曾经劝说让池春红嫁人。

而池春红却一直痴情等待,和哥哥相依为命。张大千多次寄钱给池春红,池春红都买了高丽参再还给他。

对于池春红,张大千只有亏欠和内疚。1935年,他以池春红为原型,画了一幅《天女散花》。每次想起池春红,张大千都会拿出这幅画来长吁短叹。

07

张大千是一个在婚姻中容易厌倦的人。对他来说,女人是创作的源泉。女人一旦在婚姻中表现出猥琐的一面,张大千就会想尽办法去回避,甚至赶紧寻找下一个感情寄托。

这也是为什么张大千即使有那么多老婆,还是在找红颜知己,每一段感情他都是真心对待的。

张大千被后人视为情圣,是因为他在感情上从未言不由衷,也尽力帮助过这些曾经与他有过一段感情的女人。

只是这些深陷感情中的女人,因为张大千而痛苦,为张大千而不嫁,甚至伤心而死,也让张大千倍感痛苦。

正是因为这些令人咋舌的情感经历,张大千对女性的观察才如此精准。他画的不仅是美人的皮和骨,还有乱世中女性对爱情和理想的热切渴望。

标签: 张大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