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总统为什么被称为“美仁宗”?一生致力于和平,从未发动战争

杂谈 161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卡特总统为什么被称为“美仁宗”?一生致力于和平,从未发动战争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他信仰过、尝试过、努力过,可是他终究改变不了美国也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他怯懦过、彷徨过、甚至想到过放弃,但是他从未后悔过。人无完人,他已尽己所能。

他就是——吉米·卡特,美国的第39任总统。一个在任期内从未发动过战争,被许多网友称作“老好人”,但却被美国人视为“最差总统”的人。

(卡特)

一、走进白宫的乡巴佬

卡特出生于佐治亚州的平原镇,这里是“美国南方经典款小镇”,黑人占比非常重,但是白人保有着镇上的大多数资产,两个族群之间的冲突非常严重,时不时就会爆发冲突。

在上个世纪,美国的黑人饱受歧视,卡特的父亲也是一个经典的南方白人,和大多数白人一样,他们都坚守着种族隔离的立场。

按照这样的成长环境,卡特原本也应该和美国南方大多数白人的看法一样,会觉得白人会高黑人一头。但是好在卡特有一个身为护士的母亲,也许是因为医者仁心,卡特的母亲有着极强的平权意识形态。在母亲的影响下,种族平等的思想始终都贯彻卡特的心中。

(卡特)

卡特作为一个没什么后台的人,后来能够成为美国总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坚定地支持黑人解放运动。

早年的卡特因为没钱上大学,被迫参军,通过军校生的身份就读佐治亚州立理工大学。后来在老卡特的议员朋友的帮助下,卡特进入了海军学院就读,并且最终成为了一名潜艇兵。

后来卡特因为家庭突遭变故,没有继续留在部队,而是返回家乡照顾家人。回到家乡之后,卡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平权思想,他甚至因此遭到了商业报复。

卡特因此深感佐治亚州的种族氛围实在是太过于压抑了,他本人也因此投身政治之中。其很快成为了当地的政治名人,1962年卡特成功当选州参议员,1966年他尝试竞选州长但是却最终失败。1970年,卡特借助黑人民权运动的巨大影响力,成功当选佐治亚州州长。

(卡特)

卡特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赶上了一个允许他实现白宫梦的时代。

美国的七八十年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种族平权运动和社会民主主义大行其道,传统的保守政客难以立足。作为美国的“幕后操纵者”,美国大财团们也认清了这一点,他们开始资助那些看起来思想更进步的政客。

卡特希望竞选总统,但是他却仅仅只是一个平民,还几乎没有什么政治根基。所以卡特只能选择接受资助。

而卡特支持黑人解放运动的政治主张又使得其获得了工会的支持,同时得到工会与大资本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在历史上少之又少,所以卡特的胜选几乎就是一种必然。而卡特本人也非常努力,为了竞选成功他跑了5万英里,访问了37个州,亲民形象也被建立了起来。

(卡特就任总统)

二、美国最差劲的总统?

七十年代末的美国渴望改变,七十年代末的美国也急需改变。

在越南战争的失利加上尼克松总统的丑闻事件,让美国开始怀疑自己的制度是否真的那么成功,临时上任的副总统福特,在越南战争撤离中的糟糕表现,更是让美国人失去了对于冷战的信心。

这个时候,卡特与众不同的表现让美国人民看到了改变的希望。美国三十年代政治家休伊朗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可以是两种药,两种药的材料都是树皮,民主党的树皮是从上往下刮,共和党的树皮是从下往上刮,这就是二者区别所在。”

这句话形容在七十年代的美国政治环境中可以说是恰如其分,而卡特不是树皮,他看上去好像是真正的药。美国人将卡特选了上来,因为他们希望卡特能够带领世界走向和解。

(卡特)

而卡特本人也不希望辜负美国人民的期许,卡特总统在他的上半个任期内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功。

当年在冷战失利的背景下,美国急需寻找新的伙伴。于是卡特接连在拉丁美洲、东亚、中亚地区发力,赢得了大量国家的好感。

他的首个重大成功就是促成了巴拿马运河条约的签署。当时拉丁美洲许多国家都和美国不对付,甚至各地区还爆发起义纷纷独立。比如巴拿马的托里霍斯将军通过军事政变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府,开始要求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

卡特本人其实是很赞同归还巴拿马运河的,但是碍于国会的压力他无法直接将运河归还巴拿马。最终双方经过反复谈判,总算是在1977年敲定了归还协议,决定在2000年之前将运河归还巴拿马。因为美国的让步,拉丁美洲本来反美的许多国家,都纷纷何美国缓和了关系。

(埃以和解)

到1978年,卡特又促成了埃以和解,这两个打了三十年的老冤家总算是在戴维营实现了和解。

要知道当时以色列的总理可是右派的贝京,他和如今的内塔尼亚胡是同一个党派的,甚至远比内塔尼亚胡要更加极端。他曾是伊尔贡恐怖组织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大卫王酒店爆炸案的策划者,还是第五次中东战争中黎巴嫩长枪党发动贝鲁特惨案的煽动者。

就是这么一号好战人物,却在卡特的软磨硬泡下,同意了和解。

1979年,卡特总统和邓公更是促成了中美建交,中美建交后立刻进入“蜜月期”。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卡特命令“星座”号航母进入南海海域,替中国拦住了苏联的越界舰队,避免了中苏全面战争爆发。

(智利前总统皮诺切特)

不过卡特虽然花大力气在国际上拉到了不少国家的好感,但却没能让美国人感觉到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越战失利,冷战处于劣势地位的背景下,美国国内的经济情况一落千丈,导致大量美国民众将怒气发泄到了卡特身上。

此时卡特又接连搞出了几个让美国人失望的举动。在卡特归还巴拿马运河拉拢拉丁美洲的时候,当时智利这个国家原本和美国是好伙伴,结果卡特支持拉美的黑人解放运动,就惹得智利不高兴了。

一时间智利和美国关系变得水火不容,开始到美国搞事,卡特要支持人权运动,支持黑人解放,智利就在背后捣乱,加上美国许多不支持平权的白人助力,美国被搞得乌烟瘴气,卡特支持率一路下滑。

(卡特)

在卡特任期的末尾,还发生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卡特政府在革命期间的表现相当无力。而在德黑兰人质事件中,卡特政府的表现更是受到了全美的唾弃。尤其是在加拿大大使成功营救出几位逃出大使馆的美国人后更是如此,因为这段传奇故事让美国政府显得一无是处。

毕竟一个外国大使,一个CIA特工配合一群电影人就能够救出数位被困德黑兰的美国人,那么掌握核武器和航空母舰的白宫,为什么不能救出我们自己的大使?而在美国人看来,卡特的那些所谓的外交成功,事实上更像是一种“卑躬屈膝”,是在牺牲美国人的利益,他不够强硬。

《纽约时报》将其形容为:“卡特就是一瓶美国人不太爱吃的菠菜罐头。”1980年,卡特带着未能签署《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遗憾败给了共和党人里根。事实证明,或许里根的确更适合冷战。

(里根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但是他终结了冷战)

三、行色匆匆

卸任后的卡特并没有停下过自己的脚步,他开始以一个普通美国人的身份投身公益事业和世界和平。或许卸任后的卡特才是快乐的,在任内他必须违背良心听取可口可乐公司还有东部财团的“建议”,他不能在“违背美国利益”的前提下从事外交工作。

面对经济滞胀,他不能对自己的“金主”下手。但是在卸任之后,这些压力都已不复存在,卡特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身份——调停人。1982年,卡特建立了自己的“卡特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其致力于奋斗了半生的人权事业。

(卡特)

八十年代,他奔走埃塞尔比亚,成功的避免了埃塞俄比亚政府和厄立特里亚造反派之间的战争。1990年,卡特前往尼加拉瓜考察民主选举情况,成功帮助尼加拉瓜实现了从桑地诺政权向民主政权的平稳交接。

1994年6月15日,卡特以个人身份造访平壤,亲自会面金日成成功调停美朝紧张关系,避免了双方的大规模军事调动。同年,美国和海地之间爆发军事危机,卡特亲自前往海地首都太子港调停,而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已经将美国海军派到了太子港外围,美国第82师已经升空。

克林顿政府即将发动一次入侵巴拿马“正义行动”的翻版,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卡特不惜自己的生命安全数次要求克林顿延长谈判时间。直到最后,他干脆告诉克林顿:“如果你一定要轰炸,那你就把我也炸死吧,如果你能承受炸死一个前总统的代价的话!”

(克林顿)

卡特用自己的以身犯险换来了海地军政府的体面下台,避免了美国和海地之间爆发军事冲突。2002年,卡特成为了古巴革命以来首位访问古巴的美国总统,卡斯特罗亲自接见了卡特,据说两人聊的很开心。

2002年,卡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实至名归。

2008年,卡特在中国政法大学关于中美建交的演讲中说道:“有人说我辜负了美国的利益,但是我从未后悔这个决定,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事情。因为这个决定,十三亿中国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美国也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我相信全世界七十亿人也都因此受益,我从不后悔。

(中美建交)

今天卡特在网上有一个别称叫“美仁宗”,说实话还是非常贴切的。对美国人来说,卡特或许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总统,他没有为美国人争取更多的利益,但对全世界的人来说,卡特却是一个好的总统。

参考资料:

[1]赵博渊.好人吉米,庸才卡特[J].南风窗,2009,(03):72-74.

[2]张艺.国际和平大使:吉米·卡特──坛美国人不太爱吃的菠菜罐头[J].现代交际,1997,(12):36-38.

[3]称之.行色匆匆——走下政坛的卡特[J].领导文萃,1997,(05):70-73.

标签: 卡特总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