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

行业 198 0

宇宙万物,无论动物,植物都各有其性。狗有狗性,猫有猫性,鱼有鱼性,人有人性。《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这个“性”就是上天赋予的,每个人都具备的本性。

人性中,有善的一面,也有不善(说恶也可以)一面。善的一面属阳,恶的一面属阴,阴阳混合,善恶同体,构成了复杂的人性。

《人性论》

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人性:

1、人性好名,渴望被人尊重,夸奖。这是人所共有的本性。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被老师夸奖,就会开心,被批评,就会伤心。人都喜欢听被赞美的话,不喜欢听被贬低的话。

好名的本性给人可能带来好处,也可以能带来坏处。

好处:因为好名,所以能洁身自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爱惜名誉。

坏处:一个人太渴望别人赞美他,就可以能会沽名钓誉,用老百姓的话就是“装”,没有钱装有钱,没做好事,伪造一个好事,来获得别人赞扬。

我们既要洁身自好爱惜名誉,又要防止沽名钓誉。名至实归是最佳状态。

2、人性好利,喜欢收集钱财。这是人所共有的本性。

因为钱财,能给人解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人尊重,带来成就感。孔子说:“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可见孔子并不反对“好利”。

好利,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发挥我们的潜能,满足别人需求的同时,自己获得适当回报。

坏处:过份好利,不择手段,坑蒙拐骗,损人利己。

3、人性爱美,人喜欢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美景,美食,美声,美人,帅哥等等。孟子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动物没有爱美之心,爱美之心为人所独有。因为爱美,所以能创造美好。

4、人性嫉妒:人,看到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或者某方面比自己强,内心就会产生嫉妒心。这是人所共有的天性。

嫉妒心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把嫉妒转换为动力,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迎头赶上。

坏处:妒火中烧,想办法破坏别人的美好,来平衡自己。

5、人性恻隐,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善良的人,遭受痛苦,恻隐之心,马上涌上心头,不自觉的就热泪盈眶。看到小动物受伤,哀嚎,恻隐之心也会马上发动,去救它们。一条蛇看到同类遭受痛苦,就不会有恻隐之心。

恻隐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恻隐心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区别。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因为有了恻隐之心,才有了“仁”,仁者爱人,仁者爱物。

6、人性能辨是非:人,自己知道一件事该做,还是不该做。

一个人做了不该做的事,虽然没有其他人知道,但自己的内心常常会谴责自己,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良心”不安。

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一个人正是有了是非之心,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孟子把人能分辨是非的能力叫做良知,良能。

认识人性,然后发扬人性中善的一面,抑制人性中恶的一面,就是儒家的修身。

《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的“至善”,就是人性中善的一面被极度扩充,存养,发扬。

孟子把人的修养分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

第一级:可欲之谓善:有把人性中善的一面开发出来的想法,就是善;

第二级:有诸己之谓信:把善的想法付诸行动,就是信;

第三级:充实之谓美:不断的扩充性中善的一面,并践行,就是美;

第四级: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通过践行人性中善的一面,在人群中产生光辉,就是大;

第五级:大而化之之谓圣:在你的感召下,越来来越多的人效法你,你可以化育他人,就是圣;

第六级: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人性的恶的一面彻底消融,达到纯善的境界,就是神。

一个人如果不好名,不好利,不爱美,不嫉妒,没有恻隐,没有是非心,那么就不能称之为人。不是人,是什么?是兽,是仙,是佛。

标签: 人性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