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扬生前最后一份录音 | 唱片玩家、鉴赏家都在苦苦寻觅!

知识 179 0


卡拉扬生前最后一份录音 | 唱片玩家、鉴赏家都在苦苦寻觅!

1989年4月,卡拉扬灌录下最后一份录音——布鲁克纳《第7号交响曲》(3个月后,卡拉扬便与世长辞),为自己叱咤了半个世纪的指挥生涯画下句点。

于此,卡拉扬挥洒自如的呈现是前所未有的,这一份来自指挥帝王的天鹅之歌录音,在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加持下,也有着厚重艳丽的管弦肌理,由此缔造出这份登峰造极的名版诠释。

一直以来,它都被视为是“布七”权威诠释的参照物,充分展示卡式美学与声响,华丽的音色与严谨的结构简直成为“布七”的不二之选,获日本《唱片的艺术》“名曲三百首”将这个版本选为“布七”的首选,几十年以来深具鉴赏力的收藏家都在苦苦寻找这张唱片,弥足珍贵。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显著的管风琴音响效果,把对宗教的信仰,体现到极宏伟的音乐形式之中。不过也曾因其规模之庞大、篇幅之长,被勃拉姆斯调侃为“交响曲的大蟒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首《E大调第七交响曲》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杰作。

布鲁克纳十分崇拜瓦格纳,因此在乐曲的结构上,他偏好采用瓦格纳式宏大瑰丽的创作手法,并且以管乐及风琴让音乐表现出崇高雄伟的感觉。

这部《第七交响曲》篇幅浩大的第二乐章充满英雄气魄,是献给瓦格纳的挽歌,故被人称为“英雄交响曲”。而卡拉扬作为瓦格纳和布鲁克纳作品当之无愧的权威诠释者,由他执棒这部作品自然也不在话下。

早在1970年代,卡拉扬已与柏林爱乐乐团推出过一套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录音,同样被奉为经典,认为卡拉扬总能赋予音乐前趋的动感,而不是单纯表现出布鲁克纳音乐结构的美感。无论是技术还是表达,无论是韵味的地道还是指挥的掌控力,卡拉扬这些录音都很难挑出毛病。

在卡拉扬手中,从布鲁克纳交响曲中所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比任何指挥家都要浓厚,他赋予音乐不只是音乐结构上的美感,还包括乐曲的动感以及如吟唱般优美的慢板乐章,再加上从严谨节制走向宏伟壮丽的手法,华丽的音响效果与精致的细节,实在让人觉得聆听卡拉扬的布鲁克纳是绝佳的享受!

对于卡拉扬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最后的“布七”录音,《留声机》杂志评价道:“这份最后的录音比他与柏林爱乐乐团的录音听来更加轻盈、更古典,但也更崇高。在DG这张经过“原像比特处理技术”炮制过的录音中,你会意识到这种再处理中的表演是多么令人陶醉的存在,而当乐曲走向末端时,整体演奏的织体则更加透明,那种深入的细节处理,绝对能令你陶醉在其中,甚至意犹未尽。”

人们都说,80年代、晚年的卡拉扬更倾向唯美的诠释,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更深邃的演绎。

在这份最后的“布七”录音中,我们亦能有所深刻体会,第一乐章开头维也纳爱乐乐团弦乐组的揉弦被处理得绚丽多彩,而后铜管声部出现,营造出绚烂无比的音响效果,气势恢宏、尤为强烈的戏剧性,无比抓耳,也凸显出乐团演奏水准之高以及与指挥间极高的默契。

在备受关注的第二乐章“柔板”中,卡拉扬有别于人们印象中那个霸气的形象,变得柔和起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深邃的框架中,使整个乐章听来细腻柔美;第三乐章,弦乐与管乐组间的默契搭配无可挑剔......

晚年的卡拉扬依旧无人能与之相比,在指挥舞台上享有无尽光彩的他用完美无瑕的最后诠释再度赢得了专属于其个人的“指挥帝王”之美名。

这张金装卡拉扬系列之“布七”由DG使用“Original Image Bit Processing”(原像比特处理技术)先进数字处理技术重制后推出。

当中无可挑剔的音质,为乐友们提供了焕然一新的音响模式,而大师晚年满怀理性唯美的演绎,也通过这些技术臻达至最高级别的重放标准。同时也与标题“金装卡拉扬”一样,无论是录音、封面设计、包装,无处不彰显着高贵之感,展现极高的收藏价值。

乐迷评价:

1. 最后的卡拉扬,动了情的卡爷。在“柔板”里寄托了老人家对人生的感悟。

2. 卡拉扬晚年指挥维也纳爱乐的「布七」和「布八」都很给力。何况这张「布七」是指挥帝王录音的天鹅之歌,更使其附有特殊意义。

3. 我总是在想卡拉扬最后的遗音为何是布鲁克纳第七,这多少带有一定的寓意并给人留下遐想。生命可以流转,斯音永恒不灭!

4.卡拉扬的“布七”,虽然已是日落景象,但金色的阳光依然灿烂辉煌,大师最后的录音,就是生命的礼赞和延续!


《E大调第七号交响曲》是布鲁克纳极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作于1881年至1883年间,1884年首演便大获成功,由此给予了作曲家自信,并使得他有勇气在接下来的《第八号交响曲》中铺展开更加惊人宏大的结构。

“布七”既有宏伟的史诗规模,又在曲式上有着大胆的创新,拓展了交响曲的形式。尽管它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四个乐章的形式,但是仅有第三乐章与奏鸣曲式结构相似。

其中,最著名的第二乐章可说是布鲁克纳交响曲最高境界的表现。这段柔板乐章长达23分钟,整个乐队以光辉的音色奏出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中心,继续发展。

第二乐章被认为是为瓦格纳所创作的挽歌,还运用了瓦格纳大号的著名乐段。乐曲庄严而缓慢,表达哀愁但并不伤感,却有感恩赞的崇高,并将弦乐的颤音发挥到顶峰。

这篇升华的乐章之中,时而插有温暖抒情的旋律,也许寄托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旋律击罄于耳边,却回荡在心间,耳所闻,心所思,情所动,如何令人不泪颜。

标签: 卡拉扬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