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母亲河,中国黄河成标杆,印度花50亿美元治理恒河却被打脸?

行业 185 0

印度又又又被打脸了,狂砸50亿美元想学习中国治理恒河,结果40年过去不见成效,反而越来越严重,从黑灰色治成了墨绿色。那印度恒河为何会越治理越严重,这50亿美元又治到哪儿了呢?

都是母亲河,中国黄河成标杆,印度花50亿美元治理恒河却被打脸?

印度恒河

恒河作为印度的圣河,在印度人民的心中有着十分神圣的意义,经常会有印度教徒前往洗涤 祈祷,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恒河也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十大河流之一,主要污染源分为三类,分别是人类污水和动物粪便的直接排放工业废物的排入以及宗教信仰带来的骨灰入河 食物残渣和垃圾

数据显示,恒河每100毫升的水体里,含有的大肠杆菌达60000个,其含量已经超出标准值的120倍,但却仍然无法阻挡印度人对恒河的热爱,每年仍有超千万人前往恒河朝拜沐浴,这也就导致了印度80%以上的疾病,都是和水导致的传染病有关。

印度政府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开始学习中国治理黄河一样,将恒河治理提上了日程。然而却没想到屡战屡败,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印度治理恒河

其实早在1986年,印度就曾发起了“恒河行动计划”,主要是从节流生活污水、分流改善水质以及防止工业废物入河这些措施来解决,花费了2亿美元但还是失败了,主要原因则是没能约束居民随意排放废水进恒河的行为

第二次治理则是2009年开始的,印度政府拨款15.56亿美元,世界银行也提供了10亿美元用于恒河治理,后续因为印度资金跟不上最终宣告失败。

紧接着就是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的“致敬恒河”治理项目,拿出了2000亿卢比治理,约24亿美元,制订了76套方案并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然而根据印度国家审计总署数据显示,2000亿卢比的资金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真正用于治理,存在着8%到99%不等的项目资金缺口,多个项目都超出了完工期限,结果自然也是无疾而终。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疫情期间恒河却罕见的变清澈了,这是因为疫情原因,印度限制了公共场合聚集,恒河的使用量下降了10%,在其自我清洁能力的作用下大大降低了污染,而后随着放开还是出现了严重污染。那是不是有人好奇了,为何我国能成功治理黄河,而印度却没能成功呢?

为何印度恒河治理总失败

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水患、水土流失、地上悬河等问题也是十分突出。

而我国则是成功找到了治理黄河的关键——治沙,并以此制订了解决措施,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下泄,沿线还大力发展退耕还林还草。下游则是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加固黄河大堤,并利用水利工程调水调沙等等,成功实现了“绿进沙退水清”。

而印度恒河的治理却存在着治理规范混乱、执行力不强等问题,自然也就治理失败了。

标签: 印度恒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