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尔佳氏一族究竟多显赫?重臣频出,还有大清唯一册封的太子妃

杂谈 203 0

只要是提到大清的勋贵家族,我们一般会先想到这样几个家族:

沙济富察氏一族:太祖皇帝的第二位大妃衮代、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与晋妃、同治帝的淑慎皇贵妃等都是出身于沙济富察氏一族。至于朝廷重臣几乎每一位大清皇帝身边都会有沙济富察氏家族出身的朝廷重臣,比如康熙帝身边的米思翰、马齐、李荣保、马武与马斯喀父子五人,雍正身边的马齐,康熙身边的傅恒、福康安、福隆安、福灵安与福长安五子五人,以及富察明瑞、富察氏傅清等都是大清名垂青史的朝廷重臣,位极人臣。

瓜尔佳氏一族究竟多显赫?重臣频出,还有大清唯一册封的太子妃

赫舍里氏家族:康熙的孝诚仁皇后与平妃、同治帝的献哲皇贵妃等都是出身与赫舍里氏家族,至于朝廷重臣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康熙的辅政大臣索尼,除了索尼外,还有索尼的伯父希福与父亲硕色,都是满清初期的朝廷重臣,至于康熙朝除了索尼外,便是索额图。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朝唯一的皇太子胤礽便是孝诚仁皇后所生,虽然随着索额图的倒台、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废,赫舍里氏家族开始走下坡路,但实际上仍旧是大清不可忽视的勋贵家族。

佟佳氏一族:佟佳氏一族在满清初期只能算是世家,但从康熙登基开始,佟佳氏一族便不再是以前的佟氏一族,康熙的生母便尊为圣母皇太后,死后追封孝康章皇后;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国纲与佟国维两位舅舅将佟佳氏一族带入巅峰时期,而孝懿仁皇后的妹妹也入宫成了康熙的妃嫔,最终被乾隆尊为悫惠皇贵妃。

另外还有拥护雍正登基的隆科多位极人臣,除此之外道光帝的孝慎成皇后、咸丰帝的端恪皇贵妃都是出身佟佳氏一族。除了皇后妃嫔外,佟佳氏一族入朝为官且位极人臣者也不在少数

除了这三大勋贵家族外,大清还有那拉氏一族、马佳氏一族、索绰罗氏家族等。

其实这些家族之所以能称为满清勋贵家族,无非就两个途径:

满清初期(后金时期)家族出多位开国功臣,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

家族中出一位入宫的妃嫔生下皇子,皇子登基称帝将生母的娘家扶持起来

在满清还有这样一个家族,也非常显赫,或许是因为没有出过皇后的缘故,容易让我们忽略;但实际上这个家族不仅出开国功臣,还出辅政大臣,而且还出了大清唯一一位正式行册封礼的皇太子妃,以及多位亲王福晋,仍旧不容小觑。

这个家族便是瓜尔佳氏一族,将这个家族带入勋贵家族的便是“清朝开国功臣”费英东,而在瓜尔佳氏一族中最为显赫的便是苏完瓜尔佳氏这一支。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了解一下瓜尔佳氏一族在大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01

1588年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创业的第六年,费英东的父亲索尔果带领建州女真五部之一的苏完部500户归顺。这一年费英东25岁,恰好是建功立业的年纪。而费英东确实也骁勇善战,不仅擅长射箭,而且还能直接拉开十几石的弓,力大无比。

再加上费英东敢于直言进谏的性格,得到了太祖的重用,让费英东帮助自己一起处理事务。当然费英东在得到重用的同时,还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娶了太祖嫡长子褚英的长女,其生母是褚英的继福晋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出身还是很高贵的:是叶赫部首领杨佳砮的女儿,提到杨佳砮我们便会想到他的弟弟杨吉砮,二人都是叶赫部的首领。杨吉砮的小女儿嫁给了太祖皇帝为第三位大妃,生下太祖第八子皇太极。也就是说,皇太极还要称呼褚英继福晋叶赫那拉氏一句“堂姑”。

费英东对太祖非常忠心,在发现姐夫兑沁巴颜要背叛太祖的时候,费英东大义灭亲,直接处死了姐夫。此举得到太祖的赞赏,授予费英东“扎尔固齐”(司法大臣)一职。

之后在努尔哈赤部落兼并中,费英东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费英东讨伐瓦尔喀部噶佳路,斩杀噶佳路酋长;

1598年,费用东跟太祖嫡长子褚英等人一起征讨瓦尔喀部的安楚拉库路,将二十多处屯寨收入囊中。

1599年因哈达部贝勒纳林布禄背信弃义,费英东将此事告知太祖,太祖直接发兵消灭哈达部

1607年,在褚英、代善等人带着瓦尔喀部蜚悠城部众回赫图阿拉城时遇到海西女真乌拉部的拦截,两军相持不下,幸好费用东率建州兵赶到,将乌拉部击退。也是在这一年,费英东奉命跟随贝勒巴雅喇(太祖之子)一起征讨渥集部,俘虏2000多人。

1611年,费用东跟随太祖之子阿巴泰再次讨伐渥集部,俘获一千多人。

建州女真的势力越来越强大,2年后太祖亲自率兵征讨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乌拉部,费英东直接攻占乌拉部的城门,太祖带兵攻入,乌拉部归降建州女真。

1616年,太祖正式称大汗,建立后金。费用东作为战功赫赫的功臣,与额亦都等人一起并称辅佐五大臣,费英东仍旧是一等大臣,紧随其后便是后金与明朝分庭抗礼。

1618年后金军第一次正式征讨明朝,费英东跟随太祖一起攻打明城抚顺,因为明军万箭齐发,导致费英东的坐骑受惊狂奔,身边的将士们便有些怯战。关键时刻,费英东高呼:我建州没有失败逃走的将军,只有战死沙场的大帅。

在费英东的鼓励下,后金军齐头并进,击退明军,攻克抚顺城。

太祖为此大赞费英东:当真是万人难敌的勇将

1619年,明辽东经略杨镐率领四路人马攻打赫图阿拉城,想要将后金一举歼灭;费用东力挽狂澜,斩杀明总兵杜松,萨尔浒之战首战告捷。紧接着后金军各路人马对抗明军,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大获全胜。

这年八月费用东再次跟随太祖一起征讨明朝,接连攻下铁岭等地,紧接着又攻打到了叶赫部。因为城墙上的守军不断地放箭、投火,太祖便想要撤军,没想到太祖的第三道撤令还没下,费英东已经攻下了叶赫城。

1629年费英东凭其战功,获得了三等总兵官的世职;随即也结束了自己南征北战的一生,终年57岁。得知费英东病逝的消息,太祖嚎啕大哭,亲自祭奠。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后于1632年,将费英东追封为直义公,两年后让其子察喀尼承袭爵位。

1636年皇太极正式建立大清,下旨费英东配享太庙,其神位陪伴太祖左右,并附葬福陵。

乾隆皇帝追念费英东的功劳,将其晋封一等公。

02

费英东之所以能配享太庙,被追封一等公,都是他理所应当的。自费英东25岁归顺太祖开始,跟随太祖南征北战22年的时间,帮助太祖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又与明朝作战,多次力挽狂澜,是名副其实的开国功臣。

正因为因为费英东戎马22年,将自己的家族——苏完瓜尔佳氏一族带入了勋贵行列,在大清将近300年历史中出现了多位朝廷重臣,还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与大清有始有终。

在满清初期,苏完瓜尔佳氏一族除了费英东外,功勋卓著、位极人臣的便有两位:

一位是费英东第七子图赖

费英东一共有十个儿子,其中上战场杀敌立战功的有5人。次子纳海战死沙场,得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第四子托辉,授予散秩大臣一职;第六子索海承袭父亲总兵官的世职,最终战死沙场;索海之子多颇罗因平定流贼有功,被授予牛录章京,在云南战死沙场。

第九子苏瓦颜,因为父亲的缘故被授予骑都尉的职位;

在费英东众多儿子中最骁勇善战的便是第七子图赖

皇太极一朝时,图赖跟随太宗皇帝多次攻打明朝,相互参与了宁远之战、大凌河之战、征讨察哈尔之战、锦州之战等后金几个主要的战役,立下赫赫战功,凭其战功被授予议政大臣。

1638年,图赖跟对睿亲王多尔衮、岳托(代善的儿子)一起征伐明朝,图赖在通州大败明朝大学士刘宇亮,凭其战功晋封三等梅勒章京。

1641年跟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的侄子)一起围攻锦州,因攻下松山与塔山而晋封一等梅勒章京(副将);两年后又跟随一起征伐明朝,攻下中后所、前屯卫,凭战功晋封三等昂帮章京(备御官)。

顺治帝登基后跟随睿亲王多尔衮一起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入关后追击李自成残部。1645年朝廷叙功,被授予三等公爵位。1646年图赖辅佐贝勒博洛(太祖之孙,阿巴泰的儿子)郑泰浙江、福建一带,凭战功晋封一等公公爵。福建平定后,率领部队到了金华,死在了军中。图赖死后,他的儿子辉塞承袭爵位。

都说“虎父无犬子”,图赖是最具有父亲费英东英姿的,在战场上驰骋多年,立下赫赫战功;不仅位列议政大臣之列,还被晋封一等公爵位。

另一位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辅政大臣鳌拜:

鳌拜是费英东的亲侄子,我们对鳌拜的了解其实大多时候仅限于康熙朝:鳌拜身为辅政大臣,将年幼登基的康熙皇帝不放在眼里,最终被除掉。其实鳌拜的一生非常传奇,哪怕是亲自除掉鳌拜的康熙,到了晚年都在缅怀鳌拜,将鳌拜称之为:大清功勋卓著之人,应当给与世职。雍正登基后,便将鳌拜追封为超武公,恢复一等公爵位,世袭罔替。

有人会问:鳌拜不是大清的罪人吗?康熙为何会这样评价鳌拜,雍正又为何给鳌拜死后尊荣

不得不承认太宗、顺治两朝的鳌拜,确实担得起康熙这样的评价。

1637年皇太极命贝子硕托(代善之子)跟孔有德等三位异姓藩王一起攻打皮岛,因硕托久攻不下,皇太极便命英郡王阿济格(多尔衮的同母胞兄)接手,而鳌拜跟随其中,鳌拜给英郡王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若拿不下皮岛,便不来见王!

鳌拜奋勇杀敌,冒着炮火与敌人交战在一起;紧随其后其他的清军跟上,攻下了皮岛;事后皇太极论功行赏,鳌拜以首功劳,晋封三等男爵,并赐号“巴图鲁”。

1641年的松锦会战关系到明清双方的生死存亡,鳌拜在此战冲锋陷阵,五战五捷,因功被晋封一等梅勒章京;次年六月鳌拜已经擢升为护军统领,成为满洲八旗中地位较高的一位。

而且对于皇太极而言鳌拜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功臣,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所以对鳌拜信任有加。鳌拜也感念太宗皇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不仅对太宗忠心耿耿,对年幼继位的顺治帝也是庇护有加。

满清入关后,鳌拜凭其战功多次升迁。但是因为坚决拥护顺治帝而成为摄政王多尔衮的眼中钉,被多尔衮寻了错处,不仅夺了世职,而且论罪当处死。后被宽恕率兵驻扎在大同,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亲政,鳌拜重新得到重用,不仅位列议政大臣,而且晋封一等侯兼一等云骑尉,并且擢升为领侍卫内大臣。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弥留之际,将鳌拜留给自己年幼的儿子康熙做辅政大臣。

但是因为鳌拜跋扈专横,逼迫康熙不得不处死另外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康熙亲政后将其晋封一等公爵位,康熙八年,被活捉论罪圈禁而死。

对于大清而言,鳌拜不仅是功臣更是忠臣,鳌拜因为太宗皇帝的知遇之恩对太宗皇帝非常忠心,也因为太宗皇帝的缘故,坚决拥护太宗的儿子继承皇位;

哪怕多尔衮再为难鳌拜,鳌拜都没有归附多尔衮,对顺治帝忠诚不二。

到了康熙朝便不同了,鳌拜已经是位极人臣的辅政大臣,虽然有顺治帝的嘱托在,但鳌拜对康熙确实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在,再加上鳌拜恃宠生娇,自然便不会那般尊重康熙。

但不管怎么说:鳌拜一生都在忠诚于大清,只是没有忠诚于康熙皇帝。

03

除了两位战功赫赫的明朝开国功臣图赖以及鳌拜外,在大清还有几位非常值得一提、出身瓜尔佳氏一族的人物,对大清的影响举足轻重:

康熙亲自册封的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妃瓜尔佳氏

太子妃的父亲是汉军正白旗都统石文炳

祖父是豫亲王多铎(太祖第十五子)的女婿、和硕额驸、三等伯石华善

其实石华善不仅仅是多铎的女婿,还是肃亲王豪格(皇太子长子)的女婿,多铎第三女嫁给石华善后不久病逝,石华善便又娶了豪格的第三女做继妻,而石文炳便是石华善继妻所生饿的儿子,也就是说石文炳是豪格的外孙。

而石文炳自己则是娶了礼亲王府贝勒常阿岱(礼烈亲王代善的孙子)第二女郡君为妻,而瓜尔佳氏便是父亲继妻所生的女儿,也就是说瓜尔佳氏是贝勒常阿岱的外孙女。

正因为瓜尔佳氏的娘家与爱新觉罗家族的关系如此亲密,康熙便将瓜尔佳氏选为胤礽的太子妃。而且瓜尔佳氏的德行确实也很不错,康熙帝称赞自己的儿媳:

“秉资淑孝、赋性宽和”

很显然康熙不仅仅是在挑选太子妃,更是在挑选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所以出身重要,性情更加重要。瓜尔佳氏也确实担得起贤内助的称赞,虽然瓜尔佳氏并未为胤礽生下儿子,但是她对胤礽的庶子庶女们都非常疼爱,尽到了自己作为嫡母的职责。若当真胤礽登基的话,瓜尔佳氏会成为一代贤后。

另外康熙之所以挑选瓜尔佳氏为太子妃,还因为两个人:

一个是瓜尔佳氏的曾祖父石廷柱,是战功赫赫的大清功臣;

一个是瓜尔佳氏的叔祖石琳,任两江总督一职;另外瓜尔佳氏的继位堂叔也都在朝为官,康熙此举大有扶持瓜尔佳氏一族的意思,更有让瓜尔佳氏一族帮助胤礽坐稳皇位的意思。

只可惜胤礽让康熙失望了,两立两废终究没能如愿继承皇位,被圈禁而死。

而瓜尔佳氏于康熙五十七年病逝,虽然康熙对胤礽很失望,但对瓜尔佳氏还是很敬佩的,给了她应有的死后哀荣,让步兵统领隆科多率三十多位侍卫为瓜尔佳氏穿孝;要知道清朝亲王的嫡福晋去世,也就二十位侍卫穿孝;此时的胤礽已经被废,瓜尔佳氏能得此殊荣,确实非常难得。

除了胤礽外,大清还有一位皇太子便是永琰,不过永琰的太子妃喜塔腊氏并没有行正式的册封礼,所以瓜尔佳氏便成为大清唯一一个行正式册封礼的太子妃。

历经康雍乾三朝大将傅尔丹:

是费英东的曾孙,父亲倭黑是费英东第十子查哈尼的儿子。傅尔丹在康熙二十年承袭佐领一职,被授予散秩大臣一职。康熙四十三年因为傅尔丹降服即将冲撞康熙的马,而得到康熙的嘉奖。在康熙晚年出征准葛尔,立下大功。到了雍正继位后,因为战场失利被革职,乾隆年复起,从征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十七年病逝。

除此之外,瓜尔佳氏一族的朝廷重臣

苏完瓜尔佳胜保

苏完瓜尔佳荣禄

瓜尔佳桂良(恭亲王奕䜣的岳父)

在晚清时期都是举足轻重的、位极人臣的存在,影响着晚清历史。

结语

作为清朝的开国功臣,费英东得以名垂青史。而因他而崛起的瓜尔佳氏一族也成为大清不可忽视的一个家族,而苏完瓜尔佳氏一族成为整个瓜尔佳氏族中最显赫的一支。其后代,或者是氏族中入朝为官者不在少数,位极人臣者也不在少数。

瓜尔佳氏一族,与大清有始有终。

#文章首发挑战赛#

标签: 瓜尔佳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