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中国可能成为第三个金融强国

知识 171 0

顶端新闻记者 杨桂芳 郭丁然

6月6日,2024中原创投交流会在郑州高新区举办。

吴晓求:中国可能成为第三个金融强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做“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主题分享时提到,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处在一个转型的迷茫期,我们必须要研究、思考、分析原因究竟在哪里。

但他同时还提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市场经济之路,我们将可能成为第三个金融强国。

中国可能成为第三个金融强国

2023年举办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这也是我国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在吴晓求看来,实现金融强国是一个艰难而伟大的目标。因为金融强国比建设贸易强国、军事强国、甚至经济强国都要难得多。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市场经济之路,“我们将可能成为第三个金融强国”。

在迈向金融强国建设的目标道路上,到底有哪些难点?

吴晓求提到,需要兼具有硬实力和强大的软实力。硬实力包括科技创新、强有力的实体经济等;强大的软实力体现在完善的法治,并进而推动很好的契约精神。

金融强国需要构建两大支柱

在主旨演讲中,吴晓求提到,金融强国有两大支柱,一是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交易的国际货币之一,另一个是金融市场或者说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进而形成强大的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在未来一个恰当的时候,必须完成它的自由发展,以达到国际化的目标,成为全球重要的、可自由交易的国际性货币。”吴晓求说,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不了,我们金融强国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

吴晓求用“这对我们而言是未来要攻坚克难的重要目标”,来形容人民币迈向自由化和国际化之路,并指出科技创新和雄厚的实体经济支撑以及完善的法治,是人民币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基石。

他还提到尊重市场经济的问题,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市场经济道路有很好的基础和很大的韧性,也蕴藏了很大的活力。只要我们把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常识和原则牢记心中,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家,让资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取得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对于金融强国的另一个支柱建设,吴晓求建议,中国的资本市场要建设成全球新的金融中心,这是金融强国实现的重要载体。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不能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只停留在一个融资的市场,我们的金融强国也很难实现。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全球交易和配置中心,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财富管理中心,如同美国市场是美元计价资产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一样,我们必须朝着这样一个目标前行。

未来资本市场的四个改革重点

吴晓求提到,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相当长时期不明确我们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一度被简单定位为一个融资市场,而这就会让这个市场不可能具有成长性,并演变成一个投机市场。他希望人们转变对资本市场的传统观念,因为资本市场是一个财富管理的市场,而不能简单的将其认为是一个实现融资的市场。

“在各级政府的报告里经常会提到,今年我们通过股权融资上市IPO融了多少钱,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这个说法,但没有提到说今年我们的上市公司创造了多少利润,为社会贡献了多少财富。”吴晓求举例说。

他着重讲述了“资本市场是一个以透明度原则为基石的市场”,认为需要在这样的市场里实行严刑峻法,同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促进观念转型。针对当前资本市场乱象,首先要严刑峻法,通过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对违规违法者严厉处罚,杜绝造假现象。其次要做好政策的配套,针对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建立严峻的惩罚制度,对于大股东违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违规减持套利等行为严肃追责。此外观念转型同样重要,股市上涨并不是风险,约束机制应当主要聚焦于信息披露的透明化,市场工具的设计不能抑制市场的成长。

未来资本市场有哪些改革重点?

吴晓求认为,一是在IPO阶段就应该确立正确理念,重视企业成长性,实现由融资性市场向投资型市场转变;二是完善减持规则;三是完善退市机制、ST制度,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要尽快建立因大股东控股股东违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而被ST的救济和赔偿制度,发挥投资者保护基金的专业作用,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并维护市场信心;四是继续引入长线增量资金。

“走法治之路,走改革开放之路,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前行,我们对中国的未来、中国的金融和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抱有信心的。”吴晓求说。

标签: 吴晓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