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揭秘:博古叶挺遗体运回延安,毛主席为何没参加追悼会

热点 178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46年4月19日,博古和叶挺的遗体在运回延安的路上时,自发去为烈士们扶灵柩的群众很多,他们灵柩所到之处有成千上万的人们跪伏道上,悲伤不能自已,后来中央开追悼会的时候,朱德看到烈士们遗体的惨状,痛哭到需要护卫搀扶,刘少奇同志一路哭道灵堂前,忍痛主持了追悼会。”

杨尚昆揭秘:博古叶挺遗体运回延安,毛主席为何没参加追悼会

时隔多年,往昔的一切仿佛历历在目,杨尚昆停顿了一下后又说道:“毛主席没有参加追悼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博古和叶挺与毛泽东又有怎样的纠葛?

原来在当年的4月8日下午,上午还是晴空万里的延安此时却突然布满了乌云,毛主席、朱德等我党中央干部守候在延安的机场内,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他们等候的那架飞机却迟迟未到。

大家逐渐都有些焦急起来,这时雨下的越来越大了,出于安全考虑护卫员将毛主席和朱德分别送回王家坪的住处继续等待消息。

正当毛主席和朱德在办公室里愁眉紧锁,一根一根抽着烟,互相分析着可能出现的情况时,从晋西城传来消息:

飞机已在下午2点在距离北兴县80公里的黑茶山坠落,飞机全员17人无一生还,其中就有奉命到重庆工作的博古和被国民党扣押5年才刚刚得救的叶挺。

博古生平:

博古原名秦邦宪,他生于1907年6月江苏无锡城内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秦家人对于这个男孩可是寄予厚望,邦字寓意安家立邦,宪的意思则是博学多才。

当然天资聪颖的秦邦宪也没有辜负家人期盼,从学校毕业后他便成为无锡当地报社的编辑,后来他在1925年10月加入共产党,之后苏联留学期间为方便工作他将自己改名为博古。

由于博古曾有在苏联学习共产主义的经验,再加上他本人年轻有为,博学多识,因此当时党中央宣布博古成为中央临时政治局的总负责人,也正是博古的慧眼识珠发现了毛泽东的才干,博古上位没多久,就将年轻的毛泽东选任为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的主席。

由此可见博古本人对于毛泽东还是很欣赏的。

其实博古虽然善于识人,用人,但由于实战经验匮乏,在他掌权期间还是犯过很严重的错误。

比如说:其大力推行王明的左倾路线,过于冒险激进而导致大量红军受到敌人破坏,等剩余不多部队转移到革命根据地时,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盲目自信,纸上谈兵,最终导致我党元气大伤,损失惨重。

之后为了摆脱困局,党中央才不得不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在那之后,博古慢慢从主管军事管理层中退出来,重新投入到他所擅长的新闻宣传工作岗位上,他一手创办了延安的新华社,利用各种媒体途径来宣传我党思想并且获得不小反响。

就比如1943年国民党企图违背中共联合抗日约定,想要趁着日军侵华势头,率领20万大军进入延安意图对我党实施围剿,党中央考虑到国内特殊形式,家国蒙难的危机时刻,决定率先在舆论上对国民党进行反击。

博古先是发表一系列揭穿国民党阴谋,呼吁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文章,再利用自身在新闻界影响力,号召各路媒体向国民党施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后来国民党在全国人民的高压下,不得不停止计划,博古能以舆论新闻的力量来阻止敌人退兵的兵不血刃法,在新闻史上还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他在新闻事业宣传工作这方面还是颇有才干。

令人惋惜的是,在1946年2月抗日战争结束没多久,博古奉命到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会议结束后他乘坐的美式C-47运输机在返程途中突然坠机,全机组17人全部遇难,除了博古外,还有叶挺

叶挺生平

叶挺于1896年9月出生在广东惠阳县的一个小山村里,虽然叶家家境不好,但叶挺自幼独立好强,从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保定军官学校。

1924年叶挺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的叶挺参加了北伐战争,因其战功赫赫,所向披靡,荣获“北伐名将”之美誉

1927年国民党发动白色恐怖时期,叶挺坚持自己的政治思想,坚决拥护共产党,他与朱德、贺龙一起打响了南昌起义

在这场战斗中,叶挺展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地位,就连毛泽东都称赞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叶挺是既喜爱又赞赏,二人亦是惺惺相惜。后来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叶挺出任新四军的军长,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不断斡旋国民党军事层,为我军吸引了各路贤能,他虽在党外,却心系共产党,贯彻我党命令,使得新四军在复杂政局下仍能壮大发展。

毛主席听闻后,也忍不住频频称赞他是“领导抗日,是卓越功勋的大功臣。”

然而就在1941年,狡猾多端的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蒋介石趁机扣押囚禁叶挺长达5年之久,对于叶挺蒋介石早就心中不满,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只不过由于叶挺个人影响力,蒋介石一时除了囚禁他也别无他法。

党中央自从接到叶挺被蒋介石关押的消息后,从1941年到1946年从未间断过营救斡旋行动,但国民党为了阻止我党的营救行动,几乎是一天将叶挺换一个关押地点。

蒋介石也明白叶挺重要性,为了从他口中敲出党中央军队机密,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刚正不阿一身傲骨的叶挺非但没有透露半个字,还在狱中的墙上写满了“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诗句。

即使蒋介石多次亲自探监,企图拉拢他,叶挺也只是冷冷得笑道,自己可以死,但绝不会多说一个字。

皇天不负有心人,党中央有关部门终于在1946年将叶挺及其家人从国民党爪牙下救出。

考虑到叶挺的特殊性,我党还先委派了三名高级将领到重庆接到叶挺后,再陪着叶将军和其妻儿一起坐飞机回延安。

本来叶挺在得知自己要回延安,马上要见到阔别多年的毛主席时,也非常激动高兴,谁曾想天不随人愿,飞机居然撞山坠机了

那么飞机为何会出事呢?

其实在空难发生后,周恩来总理曾委派晋绥公安局的顾逸之进行调查,他组织一干专业人员到现场查看和对飞机残骸后,曾经提出一些疑问,比如说飞机残骸力发泄一份迷失方向的电报救援信息,但是当时从西安到延安的天气并不是完全不可视?

而且驾驶C-47运输机的是美方佩戴飞虎肩章的专业教练机飞行员,根本不可能出现迷失方向的低级错误,各方面资料显示很有可能是国民党特务在飞机仪表盘上做了手脚,才导致飞机短讯出现问题,迷失航向从而撞山坠毁。

而且飞机确实不是在空中出了问题而坠地撞山的,是先撞上了黑茶山的侧缝巨石,而后爆炸起火。很有可能在博古和叶挺要从重庆出发到延安时,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了,他们派特派军务对飞机展开了精密的暗杀行动。

据说当时飞机准时离开重庆机场时,要先到西安加油,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下雨,只不过雨势不大,美国的飞行员认为距离不远,所以还是坚持飞行了。

很有可能是天气干扰了飞行,再加上国民党特务放置的磁铁,从而导致飞机迷失航线,撞山坠机。

但当时局势特殊,且并没有切实的证据,为了不给国民党留下借口,我党只能以真诚的态度争取和平谈判能够顺利进行。至此四八空难的事情也就成为了一个谜。

后来我党在4月15日,在延安党校举行了干部大会,沉痛悼念“四八”遇难烈士,在延安的中共干部和非党干部共2000余人及烈士家属都参加了追悼会。

4月19日上午10点,延安各界3万多人在东关机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当时可容纳万人的广场上挂满了挽联,许多群众天不亮就自发的聚集为烈士送行,追悼会上周恩来总理数次痛哭,他一边流着泪一边念着烈士们生平事迹,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而毛主席之所以没有参加追悼会是因为他实在太悲痛了,他与烈士们是战友,更是朋友,他们感情深厚。

毛主席本人又是一个极其重感情的人,特别是一提到叶挺将军,毛主席就会泣不成声,出于对毛主席身体的考虑,再加上天气原因,所以杨尚昆和主席身边的干部、护卫都一再劝阻他不要去追悼会了。

标签: 博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