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剧“新龙门客栈”出圈

热点 189 0

今年3月22日,越剧《新龙门客栈》迎来演出一周年。《新龙门客栈》自从去年上演以来,已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一系列讨论,前所未有地使越剧在年轻人中掀起关注的热潮。话题“#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在某社交平台达成4.3万讨论和5109.7万阅读,“新龙门客栈”主题也凭借两位主角和演映平台屡登热搜。《新龙门客栈》何以达成破圈的传播效应,背后的原因或许值得深究。

《新龙门客栈》于2023年8月6日晚首次在线上直播演出,这场收费直播吸引925万人次观看,近4000名观众发布了超过1.4万条评论。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演出结束后,在社交平台热传的一则返场片段才真正开始将年轻人的关注推向高峰——“玉面修罗”贾廷单手抱起“老板娘”金镶玉,两人相对微笑、合抱转圈。也许是出于演员与角色的反差感,也许是出于舞台形象的CP感,又也许是出于透过这十数秒视频而可管窥的舞台美学,角色间自然交流的情感互动,现代与古典自然交融的形式意趣,总之《新龙门客栈》的这段小插曲戳中了年轻人的审美痛点。

浅谈越剧“新龙门客栈”出圈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对于浪漫情感和美丽视效的追求总是大众不变的话题,《新龙门客栈》的这则短花絮摇身而为社媒用户交流、展演自我审美的社交货币,经由社交认可和情感共鸣等正向奖励机制,达成了病毒式裂变传播,将《新龙门客栈》播撒到此前甚至极有可能并不十分了解越剧的社媒用户之中,大大拓展了戏剧的接触面。

《新龙门客栈》花絮热传固然具有偶然性,而媒介平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也不容忽视。复盘可以发现《新龙门客栈》传播的首站是偏爱音视频的年轻人高密度聚集的某视频平台,而第一轮关注的热潮则由偏向于文字形式且由于其特殊的互动机制极易产生链式传播的某社交平台掀起。另一方面,运营团队也积极地将此前运营音乐剧的经验创新地运用到《新龙门客栈》中,邀请网络KOL赴杭看戏,积极推出年轻人喜爱的周边形式,进一步走边缘路径促就了《新龙门客栈》在社媒平台上的余热。

除了社媒的推波助澜,归根结底《新龙门客栈》的破圈成功还要仰赖主创团队的创新改编和创新融合。在《新龙门客栈》之前,出品人茅威涛已多次操刀越剧创新实验性改编,为《新龙门客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落实到剧目的具体改编中,《新龙门客栈》对于人物形象依托电影原片进行的大胆重塑,依托不同越剧流派却大胆改编、迎合现代快节奏的表演唱段,基于古典审美但又削弱越剧服装中的“三白”的服饰造型和便于近观的淡雅妆容,借鉴沉浸式剧场而特意调整、模糊舞台与观众界限的戏剧空间设计,都体现出创作团队对于年轻受众群体的心态把握和兴趣迎合。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剧目本身实力平平,那么再多的运营和营销都如无根浮萍,不仅无法稳固年轻受众讨论、关注的热情,甚至会引发负面情绪,将本就不乐观的古典戏曲传播推入困境。#非遗里的戏曲#

标签: 新龙门客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