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供需两难”

知识 157 0

(赵伟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年初以来,土地出让收入延续低迷,对全年财政发力影响有多大,哪些储备政策或可应对?系统梳理,可供参考。

土地的“供需两难”

土地的“供需两难”

一、土地收入修复面临哪些掣肘?房企拿地意愿偏弱,多地依据库存控制供地节奏

2024年初,国有土地出让收支延续走弱,均低于全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目标。2024年前4月,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增速仍在探底,累计同比下降10.4%,低于2024年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目标增速0.1%;依据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累计同比下降7.5%,低于2024年全年政府性基金支出的目标增速18.6%。

当前国有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低迷,供需两端均存在掣肘。需求端,房企拿地意愿较难短期回暖,年初土地成交量价均持续低迷。截至4月房地产销售总额和百城土地成交尚未明显改善,累计同比分别为-28%、-10%;对应地,前4月全国土地出让价格维持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而当月土地成交面积仍在回落、低于过去五年。

供给端政策指引下,多地控制供地节奏,或使后续土地出让收入修复空间较为有限。地产发展新模式下,各地依据存量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动态确定新出让住宅面积上限。当前全国广义住宅存量处于高位,4月广义住宅库销比已达25个月,使得年初以来全国及百城月度住宅用地均明显“缩水”,前4月百城住宅供地面积同比下降16%。

二、土地收入低迷对财政影响有多大?拖累财政支出发力,对防风险和稳增长均有掣肘

土地出让收入延续下滑或拖累广义财政支出发力,中性情景广义财政支出增速降至5.6%。参考过往经验,中性情景假设全年土地出让收入节奏为过去五年平均水平,一季度土地出让收入占全年比重16%,则全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3%,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12%,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下滑2.3个百分点、降至5.6%。

土地市场供需分化或进一步拉大地方财力差距。从各线城市住宅土地出让金占比来看,2024年前5月,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占比较过去两年均值增长超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占比明显回落;对应地,部分地产库存较高的低能级城市住宅供地大幅“缩水”,或使得低能级城市较多的欠发达地区财力进一步减弱。

土地出让收入“缩水”对防风险和稳增长政策落地均有掣肘。防风险方面,弱资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减少或进一步加剧其专项债付息压力;稳增长方面,土地出让支出中投资支出虽仅占两成,但其通常发挥财政资本金的作用,参考2022年,地方财政资金本缺位或导致稳增长资金难以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哪些储备政策或可应对?推动土地供需修复,“准财政”、再贷款等支持力度仍需加大

疏通土地供需修复的“高库存”堵点,“准财政”和央行再贷款等支持力度或仍需加大。若要将全国广义库销比降至18个月,在不考虑销售大幅回升的情况下,广义住宅库存需减少近6亿平方米,按照2024年一季度全国新房出售均价估算,所需资金或超5万亿元,PSL等“准财政”、央行再贷款等支持力度或仍需加大。

资本金缺位问题仍需关注,专项债用作资本金扩容或有限,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可缓解地方项目资本金短缺问题。2021年,中央对东、中、西部地方项目补贴比例分别为30%、60%、80%,该补贴比例或可提升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参考2022年经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用作项目资本金,且流程灵活、投放较快。

若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程度超预期,过往使用过的增发国债、“准财政”加码等或可作为储备政策,适时加码。1998-2000年、2023年我国均调增国债额度对广义财政支出形成补充;除增发国债外,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等“准财政”也是补充建设资金的潜在途径之一,PSL、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新增贷款额度等或可依据经济修复情况适时推出。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标签: 土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