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合作,中国拉美都受益

知识 144 0


绿色转型合作,中国拉美都受益

张维琪

巴西、委内瑞拉、古巴等拉丁美洲国家的高级官员近日密集来华访问。这充分显示,尽管中拉距离遥远,文化差异较大,但并未阻挡中拉的双边交往和整体合作。在双边贸易增长的同时,中拉合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围绕绿色能源产业和技术,巴西、墨西哥、智利等拉丁美洲国家纷纷着手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中国企业选择在当地投资建厂。中国的新能源产品、技术和产业之所以能获得多个拉丁美洲国家的青睐,中国车企之所以会选择在拉丁美洲布局,在于中拉之间能立足于相互尊重,开展团结合作、寻求互利共赢。

第一,绿色转型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从全球治理角度,当今的世界面临两项紧要任务。一是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年的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立足于对人类生存生产环境的关注,从社会、环境和经济三大支柱领域出发,设定届时将要达到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二是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逐步达成碳中和目标。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使得气候治理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对外承诺或积极讨论其碳减排、碳中和的目标,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相当一部分国家把2030年设定为达成碳减排中期目标的年份。面对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应对气候变化这两大密切相关的任务,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并致力于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技术的开发。

第二,中国有能力向世界提供整体化的绿色转型方案。2030年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国正积极向世界提供绿色转型的中国方案。通过产业规划和技术创新,中国已在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具备了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和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中国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把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与产业发展的需求整合起来。在兼顾发展的同时,为应对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一套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人类共同福祉的提升。以中国出口的“新三样”来看,无一不围绕绿色、低碳、环保展开:新能源汽车代表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锂电池为能源的高效贮存提供了可能,光伏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最经济的电力能源。同时,除了性价比优势外,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外观设计、车辆品质等方面提升显著,深受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国际市场欢迎。

第三,经济全球化受阻,区域化加速发展让中国企业寻求在海外开展绿色产业布局。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中美贸易博弈持续、地区冲突频发等情况使得全球供应链受到影响,区域化发展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美墨加协定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也为墨西哥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便利优惠的条件,但也需要严格遵守其中的原产地规则。企业是活跃的市场主体,考虑到墨西哥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惠,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纷纷赴墨西哥办厂。2022年,中国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流量达到近4.9亿美元,直接投资存量16.8亿美元,并呈现出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此外,汽车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特点也让迅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进一步推进其海外布局。

第四,拉丁美洲国家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多项优势,对中国企业具有吸引力。一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丁美洲主要国家本身就拥有汽车生产制造基础,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落地带来较大便利。以长城汽车、比亚迪在巴西投资的工厂来说,均建立在当地原有汽车工厂的基础上,当地的汽车产业工人队伍也较为成熟。二是中国汽车企业已在拉丁美洲国家经营多年,对当地市场有了一定认识。例如,吉利汽车自2014年开始深耕巴西市场,迄今已有10年时间。三是拉丁美洲当地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储量。根据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公布的信息,拉丁美洲的锂资源储量占全球已探明锂储量的60%。智利、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玻利维亚等均坐拥这一珍贵的“白色石油”资源,可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生产锂电池。事实上,比亚迪早已在巴西投资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在智利也进入到锂电池工厂的选址阶段。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必要在全球治理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作出贡献。绿色转型下,中拉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这一面向未来的产业只有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在多个不同的市场加以运作,才能有助于尚在发展之中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不断完善,从中受益的不会只是某一两个国家。(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巴西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标签: 拉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